APP下载

基于实验班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谢六逸新闻实验班”为例

2022-02-18伍顺比

传媒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验班专业课程

伍顺比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7号)强调进一步深化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传媒学院协议,贵州民族大学为改革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于2017年创办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实验班——“谢六逸新闻实验班”。新闻实验班以我国早期新闻教育事业的先驱谢六逸先生的名字命名。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贵州贵阳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教授。1917年公费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大学教授。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创设新闻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谢六逸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开创了中国现代新闻教育先河。实验班的创办既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谢六逸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也是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举措。

一、“谢六逸新闻实验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谢六逸新闻实验班”于2017年秋季学期成立,为校级本科创新实验班,首届学生30人。学生主要从全校大一学生中选拔,实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需要参加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谢六逸新闻实验班”由传媒学院进行教学和管理,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式都进行大胆的改革。专业课授课教师有1/3以上来自宣传部门及传媒行业,有1/3以上的课程以实践为主,并且有1/3的教学时间在媒体进行实践或在新闻采访现场进行实训。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培养了两届毕业学生,目前有三届在校学生。

“谢六逸新闻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题是“以学生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的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闻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开放·融合·实践·协同”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学科资源的融合、学界与业界的融合、媒介资源的融合;校内课程实践、校内媒体实训、校外媒体实战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高校—政府—媒体”多向度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谢六逸新闻实验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校筹备创办新闻实验班初期,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知名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经验。充分论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培养机制的可行性、完备性;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可操作性。通过组织学界、业界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等方式对“谢六逸新闻实验班” 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论证。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应用性和特色性。每届新闻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会根据往届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1.小班教学,增强互动交流

新闻实验班所有课程均采用小班授课,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小班教学让教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热情,鼓励各抒己见,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实验班还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由专业教师参与并进行点评,增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

2.遴选高水平授课教师

对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原则上遴选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选拔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媒体专家、记者担任授课教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对学生知识及视野开拓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优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具体方案

学校实行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类招生,采用“1+3”模式进行培养,即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新闻传播学大类学习基础课程。第一学年期末考试结束后,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和专业兴趣进行专业分流,为学生在学院内提供一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通过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学科交叉,推进专业融合,培养的学生既具有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能适应某一类媒体需要的特殊技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融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新闻实验班的创办为专业分流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方案,有利于优秀学生的选拔。

(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新闻专业教育要坚定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培养政治正确、有理想有信念、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实验班通过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还开设《新闻伦理与法规》《贵州省情》《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专题》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大课程思政力度,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实验班课程教学中,《新闻学原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实训》等七门课程入选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

(五)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学校新闻中心、校园广播电视台等校内外平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实验班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成新闻采编组、摄影摄像组、新闻报道组、后期制作组等兴趣小组,传媒学院还创建媒体融合“薪传工作坊”,由“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聘请业界精英担任学生的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合作,共同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导师以项目驱动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从策划、拍摄、制作和发布全流程参与,完成了贵州民族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对话民大”系列节目、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年百人百篇”贵州主播诵经典、学校百名博士讲党史等活动的摄制工作。

(六)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教育融合

在教学中,学院鼓励和支持新闻实验班专业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与开发新闻传播专业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指导专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专业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推动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新闻传播高等教育新模式。

(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保障机制

学校和传媒学院为实验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与保障机制,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分管传媒学院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主要负责人和传媒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实验班班主任由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为加强实验班的管理和建设,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本科教育实验班(卓越班)管理办法》《“谢六逸新闻实验班”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谢六逸新闻实验班”教师考核实施细则》,确保实验班高效运行。

三、取得的成效

(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形成了“校内课程实践、校内媒体实训、校外媒体实战”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摄影基础》《电视节目导播》《数字音频技术》微视频课程,实现传媒技术向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推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培养模式创新

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注重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考核相结合。利用“薪传工作坊”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媒体实习与教学改革项目相结合,采用“项目式、参与式”的分组实习实训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机制创新

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机制,探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协同育人的途径,形成“高校—政府—媒体” 多向度互动的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学管理体制。

基于实验班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陈旧、无法适应媒体行业对人工智能及媒体融合时代创新人才需求的状况;改变了以往由于学时及教学条件等的限制,使学生无法深入新闻现场进行新闻采写、拍摄、报道等综合性实训项目的状况;改变了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陈旧的课程体系、落后的实训手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状况。

四、应用与推广情况

(一)受益学生、覆盖专业范围广

新闻实验班学生除了在本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当中选拔学生外,还在其他专业招生,专业覆盖了经济管理、图书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等专业,对培养新闻传播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已毕业的2020届、2021届新闻学实验班学生四、六级过级率、考研录取率、选调生录取率、就业率在同类专业及全校各专业班级中名列前茅,新闻传媒行业对新闻学实验班毕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

(二)示范辐射作用强

“谢六逸新闻实验班”是目前贵州省内高校最为全面探索部校共建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得到了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同行和媒体的关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推动了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相继获批贵州省一流专业。从示范作用方面来看,省内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铜仁学院等兄弟院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师生多次与来校就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与交流。

从辐射和影响力方面来看,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教院系领导与教师多次赴我校就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进行经验交流。

(三)社会影响范围广

基于“谢六逸新闻实验班”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起了社会与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10月12日,贵州新闻联播《花溪大学城:完善教学实验室,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019年11月22日,贵州日报发表《谢六逸新闻学观:依然适用于融媒体时代》。2020年12月4日,贵州日报发表《贵州民大传媒学院:打造西南地区高校一流新闻传播学科品牌》,分别从教学新改、人才新培、队伍新引等几方面介绍了学院在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班专业课程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