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类综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以《中华诗词大会》为例

2022-02-18唐誉珊

传媒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会诗词传统

唐誉珊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我们所说的“文化”来自于《辞海》:“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①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与中国历史、人民、文化相关联的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②在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剔除了消极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到社会治理,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也能够培育国民的文化自信,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图将古代经典诗词刻印在大众的脑海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③中华经典诗词本身就凝结了古人千年以来的处世智慧,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具有的不同的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各种重要讲话时对各种诗句的引用,更是肯定了古代智慧在当代人民生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挑战

中华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伴随着科技进步、制度发展、观念革新等因素,中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各个民族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西方文化也纷纷涌入中国。现如今,国家间的交往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博弈,更是文化上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博弈,也涉及到了国家安全,显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软实力”竞争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华儿女面对其他外来文化的立足点,只有肯定了、了解了、接受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站稳脚跟,做友好自信的中国人。在外来文化疯狂涌入的今天,传统文化无疑受到了挑战。如何传播好我们自身的文化,如何做好文化治理,是大众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

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网络信息碎片化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生活节奏加快,民众的时间被各种活动拆分成碎片,随之而来的信息也跟着被拆分和重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提升自己” 成为了大众在业余时间内更加关注的话题。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库,其中各种内容一环套一环,无法被拆分成只言片语,若强行分解,或曲解原意,或无法表现完整的意蕴。民众愿意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因急需职场技能和传统文化庞大的系统望而却步。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政治层面,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在社会层面,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需求迸发;在物质层面,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强;在技术层面,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升级和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这些因素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提高的同时,碎片化的信息摄取增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难度。若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大众媒介应该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在体现其深厚底蕴的同时使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二、传统文化类综艺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文化类综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是文化治理的作用,是从心灵层面影响、教育人们建立健康的思想体系,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在内容方面,首先,经典中国诗词本身就是经过时间考验而留下的精华,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理解社会,学习经典中国诗词有助于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

文化治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隐性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公众的情感上发挥作用,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以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会有矛盾产生,当今社会处于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也变远了;信任变强了,但也变弱了,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也更突出,更容易扩散。互联网将现实的残忍放大,温暖和美好越来越容易被遗忘,但人们更应该看到人性的美好。诗词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精华,理解其中的哲理并接受积极的指引,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素养,使人们能够用一种理智的情感去看待并处理突发事件。人的精神素养提高了,社会矛盾也会减少,以此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其次,诗词是我国人民从小到大都会接触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公众对其并不陌生,因此也更容易接受。《中国诗词大会》以经典诗词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引入公众视角,不仅能够透过诗词向观众传递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智慧与文化积淀,发挥其教育作用,还能在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质之外,发挥诗词本身的陶冶情操的作用。通过郦波、王立群等各高校学者对诗词的解读和点评,观众可以收获在字面下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将古典意蕴投射到自身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古人的智慧在当代生活中也发光发热。在感受竞赛的乐趣之余,观众也能够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体味万物交替的自然规律,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感受高尚品德带来的豁达,舒缓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紧迫感。

在形式方面,首先,《中国诗词大会》采用了当下热门的综艺形式来实现作为媒介自身的社会价值,用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积极帮助观众进行自我提升,润物细无声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寓教于乐。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渐渐浮出水面。《一本好书》用话剧或朗诵的方式来为经典作品发声,《圆桌派》则是通过文化界“大牛”的讨论来解析当代中国出现的文化现象。《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一档文化类节目,也是一档竞赛娱乐类节目。在迎合市场的前提下,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媒体的加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出现,能够让我国古代的思想精髓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强化自己的地位。

其次,《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人,没有明星光环,更接近群众生活。通过选手的层层比拼,观众也会意识到中国诗词在社会当中的普及率和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冠军是一名来自安徽霍山的19岁女大学生,第二季的冠军是复旦附中的一名中学生,第三季的冠军是浙江杭州的一名外卖小哥,第四季的冠军是一名北大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通过中国诗词不仅散发了自己的光彩,也散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能获得冠军并不是偶然,他们在生活中都十分热爱传统文化,加上日复一日的积累,成功自然水到渠成。节目不仅传播了我国优秀的诗词文化,也从侧面激励了人们要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地生活,在无形间对目前社会上浮华风气进行了批判。

三、《中国诗词大会》对促进社会治理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首先,当前综艺节目数量井喷,质量参差不齐,制作既有趣又有内涵的综艺节目有助于娱乐业的健康发展。2019年11月27日,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追我吧》节目中猝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随后浙江卫视宣布永久下线该节目。这件事正面直击了当前娱乐综艺节目理念混乱、内容重复、形式粗暴的乱象。《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火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昭示了成功的综艺节目并不一定要有流量明星和夺人眼球的游戏。

观看综艺节目在青年人的娱乐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什么样的选择造就什么样的市场。在青年人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媒体要制作有“正能量”内涵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诗词文化,品生活之美”为理念,开辟自己的文化综艺天地。从根部改善我国娱乐业的发展,制作出有益身心的健康综艺节目,首当其冲就应该建立正确的节目理念。

其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无法包含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应有所取舍。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前,湖南卫视就有了《汉语桥》《天天向上》等优秀文化类综艺,与前者不同,后两者一个是有关外国人学汉语的竞赛节目,另一个是传播各种优秀文化的文化类娱乐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专注中国经典诗词,在这一方面做精做深,通过在民间筛选选手来与群众进行互动,通过“飞花令”等特色赛制和专家学者的补充普及古代文化常识。当今社会碎片化信息泛滥,给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设置了阻碍,大众媒体在广博的文化范围内选择一种经典文化,将其做得深入人心,以打造经典文化综艺节目为目标,先做精,再做深,如此带给观众的影响越深刻,以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文化治理的效果也更明显。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文化治理作用,必须先让其具有能够让大众可接受的形式。从前大众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多是通过老师的口传心授和家长的培养喜好,学习传统文化的对象多是未成年人。当曾经的儿童变成了青年,他们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变得少之又少,曾经学习的内容也逐渐淡忘。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其的传承,于个人而言,是在学习如何处世,如何“自治”。文化治理是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换言之就是通过提升个人修养,培养“自治”,在矛盾产生之前化为无形。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底气,向青年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众媒体势在必行的事情。将传统文化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意在让其走进当代人民生活,被人民理解,而非背诵,这是综艺节目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优势。

四、结语

文化产业是社会的精神生产系统,因此具有天然的社会治理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优化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④从古至今,我国文化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其自身仍然葆有仁爱、宽厚等积极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异域文化的疯狂涌入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渐渐被大众忽略,这也导致了社会上一些思想上的偏差。通过文化类综艺进行文化治理帮助社会矫正不良思想,是大众媒介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

《中国诗词大会》以综艺的形式将中国古典诗词带回大众视野,让其不再仅仅是学校语文教育读本中的古代记忆,而是升华成为一种能够映照现实的文化想象。培育“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媒体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具备的文化自觉。用适当的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国民意识到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培育民众的爱国情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注释: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第四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②康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运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7.

③陈世杰.试析《中国诗词大会》的试题创意及文化导向[J].电影评介,2017(04):100-103.

④魏胜敏.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不可小觑[J].人民论坛,2017(21):138-139.

猜你喜欢

大会诗词传统
WAIC与WIC大会简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声讨大会
老传统当传承
大会选举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