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2022-02-18李京兰

传播力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舆论

◎李京兰

(烟台日报社,山东 烟台 264000)

引言

新媒体即网络、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及衍生物品,包括微博、手机新闻等[1]。上述新兴媒体对我国新闻行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求新闻记者进一步加快新闻发布速度。可见,新媒体的产生确实是推动我国新闻行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新事物的出现必然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目前,新闻行业正处于适应阶段,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因素并不在于媒体,这种媒体变革是必然的,新闻行业未来的发展决定因素在于人,取决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一、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急躁

新闻行业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所以新闻记者需要具备优秀的新闻敏感度以及新闻发布速度。为此,许多新闻记者必须尽可能加快自己发布新闻的速度。受此影响,许多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显得十分急躁。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行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因此,记者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即容易进入兴奋的状态,甚至不考虑新闻内容是否真实即进行报道,仅追求发布速度,而不关心新闻质量。可见,部分新闻记者从发掘新闻转变为单纯的抢夺新闻。新闻记者夸大事实、虚假报道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记者在尚未了解新闻事件全貌的情况下,便报道了新闻。这种背景下,新闻记者所做出的报道,容易错误地引导公众的舆论走向。这是因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发布更为方便,不仅是新闻记者,许多自媒体用户也可以发布新闻。如此一来,可供新闻记者发布的新闻热点数量确实不多,所以许多新闻记者仅重视新闻速度,而忽视了核实新闻的真实性。

(二)缺少职业道德

如今,许多新闻记者缺少职业道德,这和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降低有一定关系。如今,许多记者为了发布更具吸引力的新闻几乎不择手段,热衷以热门话题作为核心,但是完全不考虑受众的意见,在发掘与报道新闻过程中,看似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为借口,本质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另外,部分新闻记者罔顾大局,存在炒作新闻、诱导舆论以及道德绑架的现象,往往自诩为民众利益的代表,但最终谋求一己私利,这种新闻记者在业内并非少数,严重败坏了新闻行业的口碑。

(三)缺乏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近几年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时,新闻记者通常表现得十分积极,愿意深入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同时访问当事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这种行为看似符合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但是许多新闻记者并不能掌握好尺度,反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种:第一,不考虑对方处境。部分新闻记者仅考虑个人报道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忽视他人情感,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只求自己可以获得有价值的镜头、材料,往往不考虑对方的处境。例如,2021年9月,我国四川泸州市泸县爆发6.0级地震,有记者多次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救灾队员说普通话,同时要求对方配合自己采访工作,严重影响救灾进度。第二,暴力血腥镜头较多。许多新闻记者更倾向于采访灾祸新闻以及犯罪新闻,原因在于该类型新闻无需投入过多的采访成本,且无需另辟蹊径解读新闻内容,拍摄空间小,用时短。在拍摄期间,大部分记者倾向于选择自然主义的纪实方式,往往不对拍摄内容进行任何筛选或是加工,使得新闻报道内容中含有部分暴力、血腥等不适合播放的镜头,严重影响了新闻质量[2]。第三,不考虑对方感受。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往往忽视对方的情感。例如,在采访一些近期内失去亲人的对象时,部分记者甚至以此入手开展采访,例如,“您的亲人怎么去世的,您以后有何打算?”这种采访方式不仅显示了记者缺乏职业素养,更体现了记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品质。

(四)功利性过强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输速度加快,也使得各种新闻信息的淘汰速度加快,随之产生了新的词汇——炒作。炒作者往往通过频频发布大量不同类型的新闻以提高自己在民众中的知名度。记者行业同样有相应的“潜规则”,即随着流量的增加,自身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升。简言之,记者发布的新闻浏览量越高,记者收入也将更高。故而,许多记者不再用心寻找新闻,报道新闻,而是功利性地认为,记者仅仅是一份工作,能够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即可。受此心态影响,许多记者开始报道大量虚假新闻或是不实新闻,只为哗众取宠。该现象在传统媒体中并不多见。传统媒体本身十分重视新闻内容的审核,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而新媒体则不同,新媒体新闻具有速食性,这使得新闻记者责任感明显减弱。一般来说,在没有后续报道的情况下,新闻的热度在一周之内,一旦新闻达到一定热度,人们往往不再关注新闻本身,而是关注他人对新闻内容的评论。新媒体言论高度自由的环境,往往令读者的讨论发言存在极端性。但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归咎于新闻记者,这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无需负责的外部环境。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作为新闻记者,应明确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闻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职业素养。如今,各种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新闻记者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利用计算机录入文稿、浏览新闻信息等。对新闻记者而言,利用计算机完成新闻稿的录入、邮箱传输稿件等是基础的技能。新闻记者应形成与时俱进的基本思想,积极地学习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软件的各项功能,合理运用在新闻发掘与报道中。伴随我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完成新闻稿的录入、编辑以及发布。

不仅如此,新闻记者需要重视网络新闻的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新闻使用率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这得益于网络具有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如今,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代表人们开始频繁依靠网络了解外界的事物,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信息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深度方面均更为理想。因此,新闻记者在熟练运用网络传播技术的情况下,积极参加网络新闻的传播活动。如今,手机报纸、网络电视以及手机视频等新兴事物受到人们的青睐,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在该背景下,新闻记者应全面了解目前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新闻业务水准

如今,新媒体在新闻行业之中得到广泛运用,新闻信息的传播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网络平台之中,新闻报道不再是新闻记者独享的权利,网络用户都可以将所见所闻编辑为新闻上传至网络平台之中,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3]。在该环境下,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此时,新闻记者责任并在承担发布新闻信息的同时,同时还需要具备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整理以及评估等多项能力,通过深入分析与报道新闻的方式,有效控制新闻信息以及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换言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具有深入解读新闻信息内容的职业能力。

另外,近些年来,机器新闻写作在重要新闻事件报道中确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仅需数十秒便可写作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这对新闻记者采写能力形成一定的冲击,甚至引发学术界关于“记者消亡”观点的讨论。然而,机器新闻写作的劣势在于观点单一且内容缺乏质感与温度。新闻记者需要借由文字符号传达情感,所以需要尤为重视个人采写能力的提高,尝试通过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新闻,提高文笔能力,加强稿件的共情能力,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

(三)优秀的道德品质

学者约瑟夫·普利策曾提出如下观点:新闻行业最大的难点不只需要保证报道具有新鲜的生命力,同时需要保证受到精准以及良心的限制,不可随心所欲的报道。美国知名专栏作家沃尔特同样认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基本的敬畏心理,并能够自觉检测新闻资料的真实性与精确性。新闻行业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层次较高,新闻记者需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这是保障新闻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4]。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状态下,部分人强调物质至上。新闻记者更应重视对个人职业道德建设,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指导路线,使得公众认可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上述目标需要漫长时间方能达成,新闻记者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之中完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化,能够坚决与各种腐朽思想斗争,抵抗不同类型的诱惑,并自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管,严禁报道虚假新闻、肤浅新闻,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保证新闻的公信力、权威性以及公正性,以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职业素养,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尊重。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掌握正确舆论方向

舆论可以视为民意民情的反映,直接关系着社会安定[5]。学者李普曼提出的公众舆论观点,伊丽莎白·诺依曼所提出的沉默螺旋理论,都十分重视舆论的作用。可见,舆论一直是学术界与业界关注的重点。新媒体时代下,社会舆论表达呈现多样化、紧迫性等特征。作为新闻记者,应及时结合舆论做出反应,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及时筛除虚假性新闻。同时,始终贯彻正确的舆论导向,并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通过新闻报道推动党性与人性的有机统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报道行业需要做到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引导舆论,围绕中心,为大局服务,推动人民团结,引领正确的社会风气,凝心聚力等,上述要求也概括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者承担的社会职责与使命。新闻记者应以此为准则,始终追求并不断反省,结合受众实际需求,通过新闻报道引导舆论正确的方向。

(二)培养正确的三观

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力,所以新闻内容十分富有个性。伴随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运用,各种新式思维明显影响了民众的思维,对民众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一方面,民众希望通过不同方式以及途径传达个人的观点与意见。另一方面,新闻记者报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对民众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而,新闻记者在报道各种新闻事件中,应合理加工新闻内容,必须将健康向上的信息作为核心,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若是新闻记者所报道的内容无法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公众有可能受到错误或是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言较为不利,乃至引发社会失稳的问题。处于价值观多样化的环境下,新闻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和邪恶进行斗争的勇气,并始终贯彻真善美的原则,向社会传递正向的能量。另外,新闻记者应做到对民众感同身受,时刻关注民生。以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新闻记者李小萌在访问一名受灾居民时不忍落泪,这是对受灾群众深切的同情,也深入展现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以及道德品质。

(三)保障新闻的真实度

新闻必须做到真实,这也是新闻记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做到先保证新闻事实,然后注重报道速度。就目前新闻行业之中,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之后,部分新闻内容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虚假新闻也频频出现,上述现象的存在严重限制我国新闻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社会舆论的导向。身为新闻记者,应坚守职业底线,始终践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中立地报道各个方面的声音与意见;尽最大努力还原事实的真相,包括新闻事件的起源、背景以及结果,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保证新闻来源的可信度,应向所有读者说明信息的具体来源,针对接受采访的个人、单位,应写明出处,并尽可能避免匿名消息来源,针对不愿透露个人身份但掌握关键信息的人士,也不可将其作为报道内容的唯一来源;转载其他报刊文章或是报道时,必须详细标明文章来源,转载之前,也需要考察提供报道内容的机构是否具有可信度。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需要详细核实新闻之中出现的姓名、数字以及时间等内容,保证新闻内容精确无误;记者也不可改变新闻图片,新闻摄影过程中,不可导演或是人为再现新闻事件,不可通过电脑合成方式制成新闻图片或是不如实叙述图像信息,也不可能通过文字叙述试图迷惑读者。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发布方式、舆论环境以及传播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民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更为严格,新闻记者应不断能提高个人职业素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同时需要明确一名新闻记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坚决履行,为人民提供服务,推动我国新闻行业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舆论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