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故事元素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策略

2022-02-18◎张

传播力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砖雕纪录片

◎张 冰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 250000)

一、前言

近年来,影视传媒日益发展,其中发展态势最为迅猛的是以网络视频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影像传播中最能以客观事实为基准、真实记录并且展示本质的方式当属纪录片。纪录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展示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物,真实性是其基本特征;其无法替代的另一关键特征是故事元素。由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1949)一书中提出的“英雄之旅”,确定了神话作品的一般叙事模式,好菜坞导演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将“英雄之旅”改为12个阶段,“英雄之旅”已经被很多编剧采用,因为它能最有效地讲述一个故事。它如同一个万能公式,奠定了讲故事的基本模型。比如,《北方的纳努克》为什么可以流传于世并持续播出让观众至今怀念并且经久不衰,在当时的技术及一切设备都还不成熟的时候,它凭借其本身的最质朴、最真实的纪录手法,为人们展示影片中以纳努克为首的爱斯基摩人制造冰屋、捕猎、捉鱼的场景。所以将故事元素有层次地加入到纪录片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故事元素与纪录片的相辅相成,才得以将纪录片创作的意义发挥到极致。

纪录片《匠心晋韵》当中就着重加强了故事元素,由表及里,娓娓道来。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砖雕出发,很容易让人把注意力放在砖雕身上,在强调砖雕的同时也将手艺传承人的故事线加入其中,强调人在影片当中的作用,喻人于物再喻物于人,有层次、有重点、有细节地将整个故事阐述出来。交代背景,介绍主人公,记录真实生活,展现生活矛盾,揭露事物本质,这些都需要前期做大量的调研工作,要小组成员之间保持一致的思想进项策划并分工,架构故事线,镜头有主有次,采访过程中旁推侧引,后期明确影片节奏点,在视频剪接明确层次,将整个故事更好地展现出来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通过纪录片的表达反映文化的变迁和文明的精髓所在,让这些优秀的文明借纪录片之口,表达对世界的爱意和真诚,进而通过纪录片这个媒介,使得更多人关注这些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

在新媒体网络充分发展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有着深刻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纪录片与故事元素的关系

(一)纪录片中故事元素的由来与发展

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繁杂而漫长的。在纪录片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关于纪录片的争议:第一是纪录片是客观事实的展现,真实才是其根基与基础。另一个声音则是,纪录片应该迎合大众喜好,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加大量故事元素来保证它的观赏性。关于两者的比重问题,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不难发现,故事元素在纪录片中的占比在逐步增加,纪录片不再是单一的叙事,而是越来越故事化,这与大众的审美取向密切相关。有人就有事件,一个完整的事件表达的就是一个故事。随着纪录片的发展与可看性的增强,纪录片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因为在纪录片中,只有人才是所有故事产生的来源,是纪录片中故事元素产生的地方,有了人这一元素的加入,风景纪实类纪录片、动物纪实类纪录片等多种类纪录片,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味”和看点,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和提高了整部影片的观赏性与传播价值。

(二)什么是纪录片中的故事元素

首先,故事是对事物发展状态和情况的一个描述,具有活跃性和衔接性的特点。我们说,由故事元素的贯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组成。故事元素的产生有很多种方式,有的就地取材,有的参考历史,也有的是由创作者主观创造,等等。而纪录片中的故事元素,是在真实的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在此,同样可以引用“英雄之旅”的模式。正如许多故事,都有一个类似的模式。例如:有一个主人公去冒险,结交新朋友,遇到障碍,与坏人战斗,回家后成为了一个改变的人。事实上,不论你是不是意识到,这样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叙事结构。以下是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1949年提出的英雄之旅的三个阶段:英雄离开普通世界;英雄冒险进入未知领域,并通过各种考验和挑战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英雄凯旋。这每一个阶段遇到的人或事件,都构成了我们故事的元素。

生活本身就是由矛和盾组成,有对抗、有冲突、有和解,但生活同样是琐碎的,所以纪录片中的故事表达,只需要将这些矛盾点经过高度提炼和浓缩,重新排列和组合整理,最终呈现出来。

三、纪录片中的故事化表达方式

纪录片在制作的过程中,真实记录的比例一定要大过情节的编排,这样才能称之为记录,否则,过度的故事讲述会扭曲纪录片,使其成为一部故事片。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恰当地表现故事,避免纪录片因过度故事化而失去生活的真实感。

(一)基于真实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当中,把握事件的尺度、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应遵循的原则。如果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艺术效果和情感共鸣,加入大量故事元素用来提升氛围,就会失去纪录片本应具有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每位受众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受众有不同的审美观,每个人的定义都是模糊的,如果创作者想一味地通过技术思维加上自己的审美来创造一种所谓的真实感是不现实的。真实感一直都是创作者用真实的方式展现出来的,需由观众自己判断其真实性。

纪录片《雨林深处的青春》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名大学生扎根海南鹦哥岭热带雨林,为了科考以及环境保护,在恶劣环境中不断与困难作战的奋斗故事。在拍摄过程中,笔者寻找到了站上每一位有故事的人物,与他们近距离生活,时刻观察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习惯,并恰时地与他们交谈。36岁的王伟峰,坚守深山12年,在雨林科考中被蚂蝗咬、毒蛇袭击、土蜂追剿,一次次“出生入死”,他始终保持那一颗不变的初心,当问起是否后悔时,他真诚地说“这已经是我的家了”;一位追随男友而来的东北姑娘,从起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惯,再到发现新物种,她用坚守给自己交上了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从事检测专业的刘季,在热带雨林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而对于初到大山的龙章巍,第一天进山就经历了“山中高速”——一条仅容一辆摩托车经过的险崖峭壁,他感受到了命悬一线,也由一名“新兵”深刻地理解了科研的意义。黎族护林员符惠全说,“难的不是这里的路,而是在这里脚踏实地的研究。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可以成为鹦哥岭的土行家。”附近的村民们说,这群大学生是雨林的保护神,而他们却说,雨林才是他们的保护神。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每一位年轻人,都经历着各自的不易,但都因为热爱迎难而上。在这档纪录片中,呈现的是一次四天三夜的科研考察为主线,在行走中记录、在流动中拍摄,所呈现的效果细致、动人,充分展现了12年来这群年轻人的付出与努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节目以“青春是一场冒险”开篇,以“勇敢一次,不负青春”收尾,充满了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给人绵长的温暖和深深的感动。

《匠心晋韵》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对以韩永胜等老一辈砖雕师傅过多地夸张,过分地强调他们在整个行业的特殊性能及不可替代性,过分地强调和夸张会使观众失去判断,把观众代入到你主观想要特别展示给他们的东西,会让影片显得格外刻意。相反,应该记录下他们的周围环境,通过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让观众从点滴中去了解。现在还有很多这样别具匠心的手艺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一生做好一件事,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通过纪录片来反映文化的变迁和文明的精髓所在。让这些优秀的文明通过纪录片向世界表达它们的爱意和真诚,进而通过纪录片这个媒介,使得更多人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纪录片中故事叙述的技巧

当确定要将故事元素集成到一部纪录片后,就要确定怎样去应用这些故事元素,如何让作品达到可视化,如何完美地呈现故事中的矛盾元素,如何去构建角色以及如何将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简化和凝练。

一是建构可塑性故事。纪录片的筹备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且枯燥的过程,彭辉执导的纪录片《平衡》从1998年到2001年历时三年时间才最终面世。由此可见,纪录片的前期筹备过程是多么重要,特别是还要加入可塑的故事元素。纪录片和故事片一样,纪录片也要有一条主线去拓展,但相比较故事片而言,纪录片的故事线更加分散,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张力也没有故事片那样强烈。所以明确影片的主旨,明确要传达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故事情节,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展现出脉络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前期与主人公有大量的接触,并对他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口述,要在生活中真实地展现出来。

在筹备《匠心晋韵》过程中,确定选材与拍摄对象后,拍摄者用了大量的时间与被拍摄对象接触,对砖雕及其博物馆文化展开调查和学习,通过他们以及周围人提供的故事素材,甄别和甄选出认为适合主题的、可塑性强的素材。片中所展出的砖雕,每一块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寓意和故事,且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繁杂的制作工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且操作性强的着重刻画,目的是为了最终呈现出韩永胜与砖雕二者彼此成全的过程。

《匠心晋韵》中韩永胜一生以砖雕为生,秉承着“以抢救保护砖雕艺术品为己任,以弘扬传承砖雕艺术品为使命”的宗旨,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手工砖雕,并立志要将它传承下去,创建博物馆、义务传承砖雕文化。眼看着砖雕由从前晋家大院必备到如今繁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因高楼拔地而起渐渐变成凋敝的状态,似乎已经没有了青砖红瓦的一席之地的情况下,韩永胜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谋求创新的,其创新道路上的千难险阻就是重点刻画和表现的。

二是强化细节。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走进故事本身,这需要加强表达手法,注重刻画故事的细节,用细节去表现,用细节去铺垫,用细节去过度,用细节去设置伏笔。当一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的变化而展开时,它就会形成一个坚实的基础情节,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故事、人物和背景还需要有变化与细节的展示,这才能让故事变得真实、深入人心。否则,影片只会以空洞的陈词滥调或容易被遗忘的结局而告终。这样有主有次的去表达,才能一改纪录片本身带给人的枯燥无聊的形象。

《匠心晋韵》中主人公韩永胜有一把学徒时用的刻刀,韩永胜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坚守初心,从他手上的老茧也能看出一二。所以在多个片段中都有这个元素的出现。而不同砖雕的出现,也表示了每个时期的创作和想法的不同,从较为古老的板式到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在砖雕的故事线索中,强调最多的是传承,这样有新有旧的对比,传承意味不言而喻。

(三)故事叙述要避免过于主观

纪录片在中国兴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批文艺工作者就究竟纪录片“是创造多一些还是创作多一些”展开过很激烈的讨论,这也导致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纪录片创作分为了两个流派。笔者认为,过于极端地把纪录片硬归于哪一个流派,会阻碍纪录片的发展。创作者不必为想要观众渲染出一个美丽景象而将自己的主观色彩强加其中,从而忽略了其真实的元素。目前,我国纪录片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需求,纪录片这些文化产品也是一样的,自由但不野蛮地生长,才是目前纪录片发展的正确方向。

人物纪录片,自由就体现在人上。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应该是在创作者对于主人公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后才逐步展开的。可以做适当的发散扩展,但如果盲目地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而局限主人公太多,就会有大量刻意的痕迹,那最后呈现的作品就不是真正由主人公身上真实传达出来的。

《匠心晋韵》在纪录过程中,着重和主人公强调要忽略镜头存在,用自己最真实日常生活状态去雕刻,去介绍。大量的素材累积后结合故事本身自然会有创作者想要的状态呈现出来。在前期过分地编排和完成进度,反而会事倍功半,让整部作品的节奏和线条模糊不清。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阐述了故事元素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策略。我们认为,在影片创作完成之后,对纪录片中的故事线索会有新的认识,在纪录片的故事创作中,创作者需要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真实”,真实性包括真人、真事以及真情实感,只有有了真实的底线,才能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呈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好的反馈与时间的考验。匠人精神永不过时,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愿景。为未来留下探寻来时路的钥匙,是传媒人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砖雕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河州砖雕装饰纹样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临夏砖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