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2022-02-18陈秀萍孙铭一
陈秀萍 孙铭一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强调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推动内外贸共同发展[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对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利支撑。而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合作窗口的东北三省,如何在新机遇中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现状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众多,现有文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首先,部分学者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视角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和作用进行了阐释,笪志刚[2](2019)认为东北亚地区是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中世界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在经济合作条件、规模、活力以及机遇、潜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基础。刘国斌[3](2015)指出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具有内引外联经济功能的桥头堡群,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霍文惠、李红星[4](2016)针对次区域合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东北沿边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建立经济带、改善贸易结构等措施,带动东北沿边地区次区域合作发展,进而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李天籽[5](2014)实证分析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边界效应,通过构建东北地区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降低这种边界效应的负面效应。其次,另一部分学者则从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笪志刚[6](2020)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合作的新态势,并就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合作路径进行了具体阐释。史宁[7](2017)则更加具体地分析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和东北亚的经贸合作状况,提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多元化贸易等措施。以上学者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研究,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关于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优势条件,各个国家应借助这种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然后通过国家贸易进行产品的交换,从而使得所有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能够获得最大化的贸易效益。国家间之所以可以进行商品的贸易主要源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绝对差异来源包括一个国家具有的资源优势,所拥有的技术、专利等有利条件。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资源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进而通过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来间接提升国内经济发展水平[8]。
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赫克歇尔与俄林在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后提出的,他们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成本的绝对差异导致了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主要在于要素禀赋差异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两个方面。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丰裕,那么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同样,若一个国家具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那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其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也建立在一系列的条件下,比如,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不存在关税等。然而,这些条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1.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于运输成本、要素流动、外部经济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这对全球化条件下的生产、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将空间的范畴引入传统的经济理论,同时将运输成本引入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距离、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理位置、技术等要素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现实中,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如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其主要优势之一就在于空间上的地缘优势,这种地缘优势的存在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间贸易发展。
2.边界效应理论。根据伊万斯(Evans,2003)的研究,边界效应指的是国家边界对国际贸易量的负面影响,即在其他条件如收入、距离、可替代的贸易机会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远低于一国之内两地区之间的贸易量。这种边界效应对国家间经济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制度、政策的差异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的存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家之间依赖性逐渐增强,边界效应的负面作用正在减弱。而国家也可以借助这种边界效应,弱化不利因素的影响,强化有利资源要素对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作用。
三、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黑龙江省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与内蒙古相邻,南部紧接吉林省,是我国参与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黑龙江省与相关国家经济合作范围广泛,涉及对外贸易、外资利用等领域,合作对象主要包括俄国、日本、韩国。近些年来,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地区政治环境的改善,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双边贸易规模实现了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也呈波动上升趋势[9]。
1.对外贸易方面。凭借地缘优势,俄罗斯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合作。从表1 显示出,2015-2019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额与进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出口额自2015年小幅下降。特别是2015-2016年,进出口总额由108.47 亿美元降至91.92 美元,同比下降15.3%,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需求不足。2016年后,中俄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升温,黑龙江省借此全力推进对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总额与进口额大幅增长,2018年进出口总额约为2016年的两倍。2019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这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双方贸易总额呈现高位增长态势。从贸易差额来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一直是逆差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与两国间的贸易结构有关,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俄罗斯相似度较高,互补性较低,影响黑龙江省对俄出口。此外,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多以轻工业用品和农副产品为主,贸易规模小、产值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而对俄进口多以石油原油等重化工产品为主。
表1 2015-2019年黑龙江省与东北亚主要国家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日本、韩国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伙伴,虽然双方之间贸易合作规模不大,但是在东北亚地域范围内双方间的贸易交流仍然十分重要。日本经济发达,处于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前列,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重要和传统的贸易伙伴之一[10]。2015-2019年,黑龙江省对日本进出口总额、出口额保持相对稳定,双方贸易受外界影响小。进口额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低位。从贸易结构上看,黑龙江省对日本的出口以农产品为主,贸易质量总体较低,进口则以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同时,黑龙江省对日贸易处于逆差状态。韩国同样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间的贸易较为稳定,进出口总额长期低位徘徊,在东北亚三个主要的合作国家中,黑龙江省对韩贸易处于顺差,且近几年逐渐增大,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
2.在利用外资方面。一个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规模充分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营商环境水平。如表2 所示,2015-2018年,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近几年峰值,到2019年则急剧下滑至5.43亿美元,同时新签项目数、合同金额也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从黑龙江省吸引外资的情况看,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是黑龙江省投资最大来源地,而东北亚区域内,俄罗斯、日本、韩国是黑龙江省主要投资来源国。其中,俄罗斯对黑龙江省投资规模比较稳定,但占比低,日本对黑龙江省的投资规模逐渐减少,从2015年的0.61 亿美元降低到2018年的0.03 亿美元,中日两国的国际关系对双方合作的影响较大。韩国对黑龙江省的投资数量波动上升,2018年达到2.38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利用外资比重的4%。总体来看,在东北亚地区内,黑龙江省吸引外资的规模小、质量低,一方面受制于地区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黑龙江省营商环境较差,产业优势、资源要素的成本优势不足,对东北亚地区国家投资吸引力较弱。
表2 2015-2019年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3.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成立,为黑龙江省深入扩大开放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自贸区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自成立以来以千分之零点三的面积贡献了超过全省八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而俄罗斯作为黑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建设对于深化对俄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往来具有积极作用。如图1 所示,三大片区(自贸区)对俄罗斯的贸易情况,2015-2019年对俄贸易总额呈现递增态势,贸易规模逐渐增大。其中,绥芬河片区依托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成为对俄贸易的主力军,其贸易规模超过哈尔滨片区和黑河片区的总和。在利用外资方面,哈尔滨凭借省会城市的优势吸引了绝大部分外资,例如,2019年哈尔滨实际利用外资3.40亿美元,约占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2.5%,这表明哈尔滨营商环境的改观成效显著。此外,片区内形成了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增强了外资的吸引力,提高了外资实际利用效率。
图1 2015-2019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片区与俄罗斯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二)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吉林省处于我国东北经济区的中部,南邻重工业省份辽宁,北连资源丰富并有一定工业基础的黑龙江省,东与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西接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与兴安盟[11]。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与贸易大国俄罗斯具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以及具有港口优势的辽宁省相比,吉林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结构不平衡、外贸依存度低等方面。
1.在对外贸易方面。吉林省与东北亚区域内的主要合作对象是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朝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双边贸易总体占比较低。见表3,从贸易规模和总量上看,日本是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对外贸易合作的首要国家,2015-2019年,吉林省对日本进出口总额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2018年贸易总额达到近几年峰值18.12 亿美元,此后由于中日外交关系的影响,贸易规模有所下降,至2019年为15.06 亿美元,同比减少17%。从贸易结构上看,吉林省对日本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韩国是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近几年吉林省对韩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015-2019年,吉林省对韩国进出口总额呈稳中增长态势,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至2019年达到10.61 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在增长速度上明显超过与日本、俄罗斯的贸易增长速度。同时,贸易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到2019年进出口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而俄罗斯同样是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新高度,双边贸易稳定增长,特别是对于吉林省而言,2018年吉林省对俄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对俄贸易总额达到9.47亿美元,增幅达到61.9%[12]。但从对俄贸易规模总量上看,吉林省与辽宁省、黑龙江省存在巨大差距。在贸易结构方面,吉林省对东北亚主要国家的出口以粮食、水泥、胶合板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进口则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和化石能源方面,像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关系制造业命脉的高技术产品进口规模逐年扩大。
表3 2015-2019年吉林省与东北亚主要国家贸易合作情况 单位:亿美元
2.在利用外资方面。近年来,吉林省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2019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近6 亿美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了利用外资的新高度。其中,在东北亚区域内,日本、韩国是吉林省主要投资来源国。从地域投向上看,外资多数流向长春、吉林、辽源等城市。在产业投向上,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直接利用外资的占比超过85%,第一产业直接利用外资占比仅占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投向为家禽养殖业、种植业,第二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多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第三产业主要投向为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金融业等领域。从外资地域投向和产业投向上看,吉林省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着外资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间、地区间外资利用规模差距过大的问题。
3.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经济增长极的支撑。长吉图先导区处于东北亚区域地理的几何中心,对于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以及新时期的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13]。长吉图先导区的范围主要包括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以及延边州。2015年,长吉图先导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2 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量的92%,其中出口总额为47.3 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4.7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0 亿美元。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吉图先导区的主导力量,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19年对日本贸易总额达104亿元,出口总额突破13亿美元,进口总额在2018年有所回落。总体而言,双边贸易总额保持高位态势。其中,与俄罗斯贸易常年处于顺差状态,近几年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双方经贸往来频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在吸引外资方面,来自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外资,有约60%投向汽车制造、电子铜线等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小、对外资的吸引力较低。延边州的珲春市是长吉图先导区的开放窗口,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的新门户。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珲春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陆海联运,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密切,2019年珲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仅次于长春市。长吉图先导区的成立不仅是吉林省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吉林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三)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省承担着我国连接东北亚经贸往来的重任,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排头兵[14]。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相比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辽宁省具有更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陆上借助交通运输大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直接相通,海上又可以利用港口优势与日本、韩国、朝鲜进行经贸合作,这种优越的陆上和海上贸易条件,使得辽宁省对外贸易状况(货物进出口总额)处于全国前列。
1.在对外贸易方面。辽宁省充分发挥了贸易优势,与日本、韩国进行了深入的经贸合作。2015-2019年辽宁省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总额处于东北亚主要合作国家的前两位。日本是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5-2018年双方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扩大,2018年进出口总额达163.46亿美元,到2019年回落至142.75亿美元,但相比2015年,仍同比增加12.8%。从贸易依存度上看,辽宁省对于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18年贸易依存度达阶段性峰值4.58%,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良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韩国是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方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0 亿美元,贸易依存度为3.12%,自2018年进出口总额和贸易依存度开始回落,但趋势上贸易总额仍是扩大的。辽宁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近几年也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2018年贸易总额达41.09亿美元,相比2015年,同比增长36.15%,见表4。
表4 2015-2019年辽宁省与东北亚主要国家经贸合作情况 单位:亿美元
2.在利用外资方面。日本和韩国是辽宁省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日本对辽宁省投资额自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韩国对辽宁省投资总额近几年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韩国对辽宁省投资额仅为0.37亿美元,相比于2015年,同比下降53.75%。俄罗斯虽然与辽宁省贸易规模较大,但俄罗斯对辽宁的投资额相对较少。从三国主要投资流向上看,大连和沈阳居于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前两位,具体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占比较小。
3.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港口作为海路运输的节点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5]。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优势即港口优势,港口在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辽宁省全域范围内有六大港口,即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丹东港以及葫芦岛港、盘锦港。其中,辽宁省对外投资额的95%及东北经济区对外贸易额的88%,与东北亚国家日本、韩国的贸易总额的90%都是通过海洋港口运输完成的。目前,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及盘锦港占辽宁省港口吞吐量的90%以上,2019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36641 万吨,同比增长4.3%,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营口港货物吞吐量23818万吨,排名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第十位。这种优良的港口条件为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此外,陆海联运也正在成为辽宁省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辽满欧”“辽蒙欧”等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设,使得辽宁省与俄罗斯等内陆国家的贸易日益密切。互联互通、畅通安全高效的跨界陆海联运经济走廊正在形成。辽宁港口与陆路通道建设促进了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辽宁省构建面向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高水平平台。
四、新发展格局下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将国际大循环融入国内大循环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6]。东北三省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在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为国内大循环赋能。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东北三省普遍存在着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质量水平不高、贸易依存度过高、实际利用外资效率低、地区产业及产品国际竞争力薄弱等问题。为此,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针对东北三省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一)坚持深化改革,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中央十四五规划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7]。因此,东北三省要想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体现竞争力,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种优势。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都具有各自的优势:比如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空间上的地缘优势,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应高质量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让各种资源要素高效充分自由流动。吉林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高质量建设长吉图先导区,发挥其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制造业大省的有利条件,增强与东北亚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辽宁省应更加注重发挥其港口优势,高质量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互联互通的陆海贸易国际大通道。对于三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鼓励“走出去”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同时引进具有补短板作用的优势企业和资源,双方取长补短,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18]。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
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共同优势,同时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首先,这种共同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原粮不仅大量输入到国内大部分主销区,而且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重要份额,这种粮食资源的优势也是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土地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对粮食等附加产品的需求量大,双方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另一方面,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型城市,制造业相对发达,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缺乏技术和高水平人才,而日本、韩国具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双方在科学技术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未来。因此,对整个东北三省而言,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粮食资源丰裕、产业基础较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贸易经济优势。同时,应充分认识到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不同特点和短板。黑龙江省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进口规模远超出口规模,贸易逆差现象始终存在,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丰富出口产品的层次和结构,增强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吉林省与辽宁省、黑龙江省相比,受制于地理区位的相对劣势,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贸易规模上明显落后于两省,这需要吉林省在对外贸易中差异化发展,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并能带来规模效益的产品,加大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规模。而辽宁省最大的短板在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因此,可以将产业安全与供应链安全融入到对外贸易中,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
(三)改善贸易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贸易合作,对外贸易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区域范围内的国家具有广泛的经贸往来。其中,近几年以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质量不高、贸易结构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吉林省和辽宁省与日本、韩国经贸往来密切,但也存在着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外贸依存度高的问题。为此建议,黑龙江省一方面要保持对外贸易规模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创新为驱动,增强贸易创新能力。而吉林省、辽宁省对外出口的产品单一、附加值较低,多以农副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这导致两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相对劣势。辽宁省与东北亚国家在贸易规模上一直处于高位态势,但贸易依存度略高,特别是对日本、韩国的贸易依赖性较强,在如今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不利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因此,辽宁省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促进均衡协调,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东北三省贸易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因此,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规模,引导优势资源进入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与外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针对贸易依存度略高的问题,建议将产业安全与外贸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将外贸依存度处置在合理区间,通过参与国内大循环畅通资源要素流动,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尽可能地分散这种外贸风险。
(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营商环境水平较差、对外资吸引力不足、利用外资的水平不高是东北三省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突出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根本上要大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对有条件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和制度成本,为外商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有了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增强吸引外资的实力,让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外资的源头活水。东北三省也要充分利用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长吉图先导区、国家新区,探索高效利用外资的路径。同时,要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提高引资项目和产业升级目标的契合度[19],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矿业等也要利用外资的力量进行发展,扩大存量优势。
此外,鉴于国家对东北地区的“五大安全”定位,东北三省还要处理好产业安全与外资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发挥外资的效益又要兼顾产业安全,特别是对于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更要合理、安全地利用外资,对外资的产业投向采用负面清单加以规定。东北三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机遇、更是挑战,其中发展和安全的问题,关乎整个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