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通识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18王新田明李景丽
王新 田明 李景丽
(1.保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专业通识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未来教师适应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师范类专业作为培养师资的摇篮,为我国师范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师范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师范生的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从事的是教育培养人的工作,在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同时,师范生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高校,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有助于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师范专业人才的质量。拥有优秀和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可以改善和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高校的师范类课程通过思政等方式加强了师德的修炼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把以中国特色为核心的价值观始终贯穿在教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有助于完成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高校办学应始终围绕集聚、教育、造就人才这一重要任务,立足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实现复兴梦想,完成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摇篮,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实现师范类专业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发挥专业课程精神塑造和价值教育功能,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自信,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有助于完成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1]。
(四)有助于丰富师范类专业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讲授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时事政治的敏锐性以及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从而丰富专业课程的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德育为先原则
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为先原则并不是只重视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端正了思想,才能主动学习、才能全面发展,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是为了引导和推进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师范类人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因此,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
师范类高校课程思政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特点的师范生。师范类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要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师范类高校培养的又是未来的教育者,所以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以人为本的原则传承下去。
(三)有机融合原则
在开展师范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避免将思政元素机械化地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避免出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从而起到不好的效果,而是要将思政元素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上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体验课程思政的熏陶,实现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有机融合,所以,一定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有机融合。
(四)整体设计原则
整体设计原则主要是指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全局、全程、全方位的过程。师范类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课程思政的建设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比如,学校可以加强校风文化建设,制作道德教育的宣传牌,社会可以提供比较好的社会实践资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家庭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予支持,整体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师范类人才。
(五)与时俱进原则
与时俱进原则是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该考虑到时代的变化,时刻关注新闻事实,关注国家政策、新闻,及时更新思想政治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创新精神,比如,疫情期间,教师在课程中可以讲述抗疫精神、生命的含义、责任与担当意识等。
(六)特色发展原则
特色发展原则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本校的特色以及当地的特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学校的认识和对当地的认识,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比如,保定学院可以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精神融入课程中,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吃苦耐劳。河北师范大学地处石家庄,可以将西柏坡红色精神融入课程中,学习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精神[3]。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要点与课程思政目标对应关系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动画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本节内容是本门课程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中第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画的定义、动画的发展历程、动画分类、动画原理等,本节内容在全章内容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一)国产动画导入
通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主要角色的图片和经典视频片段展示,引出本节内容动画。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国产动画形象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此外,通过国产动画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说明:虽然《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对于大学生来说稍显幼稚,但这部作品曾经带给他们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所以看到这部作品同学们都很兴奋。)
(二)新课讲授
1.动画的定义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运动的过程,动画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明确动画定义,引导学生意识到动画是一种集绘画、摄影、音乐、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渗透艺术思想与教育。
2.世界动画发展史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通过世界动画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动画发展至今,与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乐于创新密不可分,从而引导学生要培养探索创新的崇高精神。
3.中国动画发展史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1)通过观看中国动画发
展的视频短片,注重强调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入(剪纸、刺绣、京剧、皮影戏),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讲述中国动画的奠基者万氏兄弟,在战火中凭借对动画的热爱及爱国热情,仍然坚持创作抗战题材的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动画原理
动画实际上是由一幅幅静止的画面组成的,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时,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就产生了连续运动的动画效果。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通过动画原理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乐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5.动画类型
传统动画指早期的手工动画,传统动画的创作通常由美术师绘制关键的画面,然后由美工使用关键画面描绘出中间画面,最后逐一将这些画面拍照形成动画影片。
计算机动画指利用计算机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编程或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可供动态实时播放的连续图像。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1)通过传统动画制作流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
(案例: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0000张原动画,一部《大闹天宫》共120分钟是怎样的浩繁。通过让学生了解“大闹天宫”,了解中国动画匠人在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仍能在世界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构思和大国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2)通过计算机动画让学生感受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画是集绘画、摄影、音乐、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理解了动画产生的原理,了解了动画发展史,尤其是通过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构思和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动画的奠基者万氏兄弟在战火中仍然坚持创作抗战题材的动画,体现出了他们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崇高品质及爱国情怀。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而且有重点地点明了本节课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可以强化学生对崇高精神的感悟。
(四)作业
观看《大鱼海棠》,录制2分钟视频,谈一谈你对作品的感受。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首先,在作品主题的选择上,通过本作品让学生懂得感恩。其次,从电影中传统土楼、唐装、陶笛等中国元素的各种细节之处让学生感受浓浓的国韵美感,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五、结语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师范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课程思政是师范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因此,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德育教育。当然,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坚持,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