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效果比较
2022-02-18姜雨晴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300110
姜雨晴 天津市血液中心 (天津 300110)
内容提要:目的:对MCS+、Amicus和Trima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应用的效果开展研究和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采血体检的84例男性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别采用MCS+、Amicus和Trima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离机对上述人员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和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显示,MCS+与Amicus、Trima采集的全血处理量分别为(3216.5±248.9)mL、(3199.4±257.8)mL和(3208.1±267.2)mL,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10/84)、13.1%(11/84)和10.7%(9/84),各项指标的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对不同血细胞分离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抗凝剂使用量(ACD-A)以及采血后的血小板计数(PLT)、采集时间、采集速率、采集效率等各项效果指标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CS+、Amicus和Trima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应用中,MC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少,但是其采集时间较长且采集速率较低;而Amicu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多,但其采集时间较短;Trima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因此,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其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临床中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对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需要进行血小板采集,而对同一捐献者进行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能够增加临床中的血小板供应,满足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血小板需求。临床中采用仪器设备进行血小板采集,由于其纯度与浓度均比较高,且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污染率较低,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优势[1],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仪器采集血小板中,其采集时间与采集方式、不良反应情况、循环血量等,对血小板采集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2]。其中,MCS+、Amicus和Trima是当前临床进行血小板采集应用的主要血细胞分离机。本文将以本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84例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人员为例,对MCS+、Amicus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双份血小板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84例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开展的对象。所选取人员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的有关要求,并且经过初步筛选确认合格。对其一般资料统计显示,所选取人员均为男性,年龄18~55岁,平均(33.8±5.2)岁,身高为160~188cm,平均(172.4±4.6)cm,平均体重为(72.8±10.6)kg。此外,上述人员在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前,对其PLT检测显示平均水平为(284.1±20.5)×109/L,HCT为(0.42±0.02)%。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的人员。
1.2 方法
临床中,对所有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留样袋的夹子打开,并进行15mL的核酸与酶免检测血样留取,然后分别采用MCS+、Amicus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对其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与对比分析。其中,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上述人员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中,需要将患者的性别、身高以及体重、PLT等基本资料的各项参数在血细胞分离机中输入,然后设定其离心处理的转速为5600r/min、采集速度为90mL/min,同时对其回输速度设定为100mL/min,各项设置完成后,由仪器进行自动运行至结束后停止。对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的人员,在将其性别、身高与体重等一般信息输入后,设定离心机转速为3000r/min,以100mL/min的采集速度,在120mL/min的回输速度下自动进行血小板采集与分析。Amic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上述人员的双份血小板采集中,需要进行单针血小板采集程序选择与设定,即在选择对应的血小板采集程序后,将被采集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其血小板采集的有关参数进行输入,然后以外转筒3280r/min的离心速度,在100mL/min的采集速度下进行血小板采集操作,其血小板采集中的回输速度设定为120mL/min。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根据上述操作方法,对所有人员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并对其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全血处理量以及ACD-A、采集时间、采集后的PLT等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然后根据计算公式“采集效率(CE%)=血小板产量×100/[采集前PLT×(全血处理量-ACD-A)]”和“采集速率(CR)=血小板产量/采集时间”对其有关指标结果进行计算对比[3],并观察其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各仪器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23.0,其中,对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结果以±s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显示,MCS+与Amicus、Trima采集的全血处理量分别为(3216.5±248.9)mL、(3199.4±257.8)mL和(3208.1±267.2)mL,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10/84)、13.1%(11/84)和10.7%(9/84),各项指标的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对不同血细胞分离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抗凝剂使用量(ACD-A)以及采血后的血小板计数(PLT)、采集时间、采集速率、采集效率等各项效果指标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各指标结果对比
3.讨论
临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中,采用仪器设备进行血小板采集的含量与纯度均比较高,并且其输注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均比较显著,因此,十分受欢迎。尤其是随着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血小板输注等有关需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受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血液分离技术提升、一次性血袋应用等因素影响,使得血小板采集与分离的技术也日益成熟[4]。因此,针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优化以及献血人员的体验感受改善等内容研究,在临床中也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中,对本中心收集的84例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人员,分别采用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MCS+与Amicus、Trima采集的全血处理量分别为(3216.5±248.9)mL、(3199.4±257.8)mL 和(3208.1±267.2)mL,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10/84)、13.1%(11/84)和10.7%(9/84),各项指标的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不同血细胞分离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抗凝剂使用量(ACD-A)以及采血后的血小板计数(PLT)、采集时间、采集速率、采集效率等各项效果指标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MCS+、Amicus和Trima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应用中,MC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少,但是其采集时间较长且采集速率较低;而Amicu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多,但其采集时间较短;Trima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其应用效果。
现阶段,临床对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由于血小板的捐献者资源相对有限,而进行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则能够进行更多的血小板提供,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其中,将从同一个捐献者中采集的血小板应用在临床化疗或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更加有利。此外,在进行血小板采集操作中,早期国内血站对双份血小板采集的体检标准是按照采集前的血小板不低于250×109/L执行的,随着献血者健康检查新标准的实施,对血小板采集的体检标准增加了HCT检查选项,并且要求血小板采集前的PLT水平不低于150×109/L且不超过450×109/L、而采集后的血小板技术结果应在100×109/L及以上,对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则从原来的4周缩短调整为当前的不低于2周。根据上述血小板采集与健康体检的有关标准分析,新标准中对检测指标与献血间隔的调整,不仅对血小板采集的标准进行了完善,而且在双份血小板采集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捐献者的双份血小板采集比例。当前,在对血小板的采集中,多数机构是采用MCS+或者是Trima等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而对血小板采集的常用仪器机器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则能够促进血小板采集中双份采集比例提升,并且对各采集仪器的特征优势进行准确掌握,在具体应用中进行合理选择。
其中,在上文所述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中,Amic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中对抗凝剂的使用量为最多,但其采集时间较短。该研究结果与临床中有关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Amic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的采集效率与其他两种仪器相比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该仪器采集与分析中的参数设定及其人员操作等因素存在着密切关系[5]。因此,在具体使用中,为避免血细胞分离机的参数设定与人员操作对采集应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应针对其参数设定进行不断研究和优化完善,同时对中心机采科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确保其在仪器操作与使用中的规范性。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的抗凝剂使用量为最少,但是其采集时间较长且采集速率较低。其中,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中,其采集时间较长可能与另外两种仪器的连续性血液成分采集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导致[6],与其他两种仪器相比,MCS+血细胞分离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在血小板采集中对有关人员的采集前PLT要求具有较高的标准,也需要在具体采集应用中,结合其具体情况与特征进行合理选择。最后,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与该仪器采集血小板的ACD-A使用较少有关。
针对上述进行血小板采集应用的不同仪器及其效果,为促进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的速度提升,并与最新体检标准中的有关参数调整相互适应,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中也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比如,对MCS+血细胞分离机的血小板采集参数调整,应将开始采集的95%参数设置提升到98%,而终止采集参数则应从50%降低到47%,血细胞分离机的离心速度则应从5500r/min提升到5600r/min上。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经试验分析显示,其进行血小板采集的采集时间与Trima血细胞分离机相比,仍然较高。针对该情况,结合本文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在对MSC+组血小板采集参数设置中,通过对其采集前的各血液参数设定自变量,并以单采血小板采集时间为因变量,开展多元分析后发现,采用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中,其仪器采集前的血小板计数PLT是对采集时间存在影响的一项关键因素,其中,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小板技术PLT水平越高,那么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的时间也越短。由此可见,采用上述仪器进行血小板采集中,对血小板计数PLT水平较高的捐献者,在血小板采集中可采用MS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和分析。
总之,MCS+、Amicus和Trima三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份血小板采集应用中,MC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少,但是其采集时间较长且采集速率较低;而Amicus的抗凝剂使用量最多,但其采集时间较短;Trima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因此,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