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143”不同播种量试验研究初报
2022-02-18潘一峰关群高兴友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绍兴3000浙江省绍兴市粮油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绍兴3000
潘一峰 关群 高兴友(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绍兴 3000;浙江省绍兴市粮油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绍兴 3000)
“中组143”是近几年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主栽早稻品种之一,2021年种植面积约800 hm2(种植面积占比达23.5%),且大多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直播是绍兴市越城区早稻的主要种植方式,常年种植面积占比约65%。然而,播种量是影响直播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明“中组143”直播种植的适宜播种量,对确保越城区早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21年进行了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中组143”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以期探明其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量,为指导面上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参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早籼稻品种“中组143”。试验于2021年4月至7月在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义峰村国民家庭农场的承包田内实施。供试田块实行稻虾轮作,前茬养殖青虾,于2021年3月31日青虾全部捕捞完毕后干塘;试验地田面平整,排灌方便,肥力水平较高,土壤全氮含量为1.61 g/kg、有效磷含量为74.5 mg/kg、速效钾含量为271.0 mg/kg、有机质含量为48.9 g/kg、pH为4.38。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播种量不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67.5 kg/hm2,(2)75.0 kg/hm2,(3)82.5 kg/hm2,(4)90.0 kg/hm2,(5)97.5 kg/hm2。每处理重复3次,随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0 m2。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各处理除播种量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施肥、除草、排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均相同[1]。
种子处理和播种:为防止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在播种前(4月3日),用25%咪鲜胺2 000倍液+0.3%四霉素500倍液进行浸种,采取“温水增氧”的方法进行浸种和催芽,温度控制在28~32℃;于4月5日芽长达到半粒谷时,采用直播方式,依据试验设计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肥料运筹:由于试验田前茬为青虾养殖,土壤肥力足,故不用施基肥。在水稻秧苗3叶期(4月25日)结合灌水施用尿素150 kg/hm2作断奶肥。10 d后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促蘖肥。以后看叶色确定是否进行施肥。
水浆管理:在水稻秧苗3叶期前禁止灌水上秧板,以防发生烂秧现象。在水稻秧苗3叶期后以湿润灌溉为主,做到干干湿湿、薄水勤灌。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及时搁田,搁田一定要搁透,直到田间开裂以后及时复水。在水稻生长后期保持干湿交替,直到收割前7 d断水。
病虫防治:近年来,越城区早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是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主要虫害是二化螟,一般不用农药进行防治,仅当病虫害发生较严重时,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且选用的农药要求对虾、鳅无药害。例如,通常采用全部收走田间稻草等方法来防治病害[2],采用康宽(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二化螟等虫害。
1.4 调查项目
在每处理的第1个重复中进行定点,每点大小为0.33 m×0.33 m,调查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叶龄和株高。在试验期间,做好生育期记录。在早稻收割前(7月20日),每处理分别进行田间取样,取样大小为0.33 m×0.33 m,调查水稻经济性状。在早稻成熟后,进行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 情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与播种量呈正相关,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相应增加。其中,处理(1)的播种量最少,其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也最少,分别为129.40万苗/hm2、365.05万苗/hm2、308.10万穗/hm2;处理(5)的播种量最多,其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也最多,分别为184.50万苗/hm2、484.15万苗/hm2、366.86万穗/hm2,分别比处理(1)多55.10万苗/hm2,119.10万苗/hm2、58.76万穗/hm2。成穗率与播种量呈负相关,即播种量越多,成穗率越低。其中,处理(5)的播种量最多,成穗率最低,仅为75.8%;处理(1)的播种量最少,成穗率最高,为84.4%,比处理(5)高8.6%。究其原因,播种量越少,其基本苗数相应越少,水稻个体生长的空间较大,温光肥气供应充足,这有利于水稻个体的充分发育,分蘖易成穗;同时,播种量越少,到达最高苗数的时间越迟,而本试验是在处理(5)达到最高苗数时进行搁田的,此时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还未达到最高苗数,而所有处理同时搁田,最高苗数未到达实际上的最高值,成穗率自然提高[3]。
表1 各处理苗情、株高、主茎总叶数比较
2.2 株高及主茎总叶龄
由表1可知,5个处理的株高、主茎总叶龄相差不大,其中,株高最高处理与最低处理只相差0.9 cm,主茎总叶龄最大处理与最小处理只相差0.4叶,说明株高、主茎总叶龄与播种量的相关性不大,在“中组143”直播生产上,不能通过播种量来调节株高和主茎总叶龄。
2.3 生育期
由表2可知,5个处理的出苗期、始蘖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差异不大,说明各处理的生育进程与播种量的相关性不大,在“中组143”直播生产上,不能通过播种量来调控生育进程。
表2 各处理生育期比较
本试验期间(4月5日至7月20日)气温比常年高,其中,4月中旬、下旬的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高1.0、2.7 ℃,5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高2.3 ℃,6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高2.3 ℃,7月上旬、中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高1.3、2.8 ℃,尤其是在7月15日之前,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绍兴市越城区出现了连续晴热高温无雨天气(7月14日的气温高达38.4 ℃),导致“中组143”的生育进程加快,成熟期提早,全生育期比常年缩短约5 d。
2.4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5个处理的经济性状表现不一,表明经济性状与播种量的相关性较大。具体表现为:(1)有效穗数与播种量呈正相关,即播种量越多,有效穗数越多。其中, 处理(1)的播种量最少,有效穗数相应最少,仅308.10万穗/hm2,比播种量最多的处理(5)少58.76万穗/hm2。(2)每穗实粒数与播种量呈负相关,即播种量越多,每穗实粒数越少。其中,处理(1)的播种量最少,每穗实粒数最多,为103.3粒,比播种量最多的处理(5)多11.8粒。(3)千粒重与播种量的相关性不大,千粒重最重处理与最轻处理只相差0.2 g。综上,在“中组143”直播生产上,可以通过控制播种量来调节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进而实现水稻高产[3]。
表3 各处理经济性状比较
2.5 产 量
由表3可知,5个处理的理论产量、实割产量均相差较大,且表现趋势一致,表现为处理(3)的理论产量、实割产量最高,处理(4)次之,处理(1)的理论产量、实割产量最低。其中,处理(3)的实产最高,为8 901.6 kg/hm2,比实产最低的处理(1)增产13.0%,比处理(5)、处理(2)、处理(4)分别增产11.0%、7.7%、7.6%,增产较为明显;处理(1)的实产最低,为7 879.2 kg/hm2,分别比处理(4)、处理(2)、处理(5)减产4.8%、4.7%、1.7%,减产较明显;处理(2)、处理(5)、处理(4)的产量相差不大,处理(4)、处理(2)分别比处理(5)增产3.2%、3.1%,属于误差范围。综上,在“中组143”直播生产上,宜选用的播种量为82.5 kg/hm2。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组143”直播生产上,播种量与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的关系较为密切,表现为播种量越多,基本苗数越多,相应的有效穗数也越多。例如,处理(1)的有效穗数为308.10万穗/hm2,而处理(5)的有效穗数为366.86万穗/hm2,处理(1)比处理(5)少58.76万穗/hm2。但是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加,水稻的个体发育会受到影响,穗型会变小,每穗实粒数会减少,例如,处理(1)的每穗实粒数是103.3粒,而处理(5)的每穗实粒数只有91.5粒,比处理(1)少11.8粒。因此,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管理水平选用适宜的播种量,是夺取“中组143”高产的有效措施。经综合考虑,在绍兴市越城区的土壤、气候和栽培管理条件下,“中组143”作为稻虾轮作模式中的早稻,采用直播种植方式,若要获得8 250 kg/hm2以上的高产,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播种量以82.5 kg/hm2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