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选穴规律研究

2022-02-18王新宇聂文祎楚天云岳广欣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太冲合谷腧穴

王新宇,聂文祎,楚天云,岳广欣,梁 媛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泛指产妇生产后4 周的情绪持续低落、不欲与人交流、感情淡漠甚至会出现自杀、伤婴等现象的精神疾病[1]。据报道[2]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产妇的自杀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现代医学治疗产后抑郁症主要是以抗抑郁药为主,其症状完全缓解率为37%~65%[3],其次还容易对药物产生成瘾、疗效反复等副作用。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成本低、副作用少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运用针灸疗法来治疗产后抑郁症[4],因此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求针灸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穴位特点和规律,希望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一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检索时间:建库至2020 年6 月20 日。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网。

1.2 检索方法

关键词包括:疾病(产后抑郁症、产褥期抑郁症、产后郁证、产褥期郁证、产后抑郁、产褥期抑郁);措施(针灸、针刺、电针、毫针、针)。

1.3 纳入标准

(1)对象是产后抑郁症的人群;(2)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电针、针灸的治疗方法;(3)文献中包括穴位处方和详细的穴位构成。

1.4 排除标准

(1)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系统综述以及meta 分析文献;(2)无详细的穴位组成;(3)查不到全文的文献;(4)皮肤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5)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其中1 篇。

1.5 资料提取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和仔细阅读全文后筛选得到44 篇文献,最后提取44 篇文献中的穴位处方。

1.6 穴位名称规范以及数据分析

穴位以及经络名称参照《经络腧穴学》进行规范命名。数据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借助SPSS20 软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共检索到557 篇关于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44 篇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Tab 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2.2 腧穴的使用频次情况

共有71 个腧穴治疗产后抑郁症,其总体的使用频次达到311 次,其中百会、太冲、三阴交使用的频次最多,使用频次分别为26、25、24 次。百会(26次)、太冲(25 次)、三阴交(24 次)、足三里(23 次)、内关(21 次)、神门(19 次)、脾俞(12 次)、关元(11 次)、合谷(11 次)、四神聪(10 次),以上这些腧穴使用频次达到10 次以上,表明了这些穴位是治疗产后抑郁症中较为重要的腧穴。见图1。

图1 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腧穴使用频次图Fig 1 Frequency chart of acupoint use for trea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2.3 腧穴的部位情况

腧穴分布部位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为头部(99 次)、下肢(94 次)、上肢(63 次)、背部(31 次)、腹部(29 次)、胸部(13 次)、项部(9 次)等。见图2。

图2 治疗产后抑郁症腧穴的部位频次图Fig 2 The frequency diagram of the acu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2.4 腧穴的归经情况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共涉及13 条经脉,出现频数大于20 的经脉分别是督脉、肝经、膀胱经、任脉、胃经、经外奇穴、心包经、心经。见图3。

图3 治疗产后抑郁症腧穴的归经频次图Fig 3 Diagram of the return frequency of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2.5 腧穴配伍的关联规则情况

本文将频次≥8 的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80%,结果显示其中穴位以太冲、足三里、三阴交三穴最多,其中以太冲-内关-足三里、太冲-内关、内关-太冲-足三里等关联度最高,它们成对出现的次数最高。见表2。

表2 主穴关联规则分析表Tab 2 Analysis table of main points association rules

2.6 聚类分析

对于频次大于8 的主穴进行聚类分析,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高频选穴可以分为4 类,太冲、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为一类,合谷、四神聪为一类,百会、神门为一类,脾俞、关元为一类。见图4。图4 示:TC 表示太冲穴、NG 表示内关穴、SYJ 表示三阴交穴、ZSL 表示足三里穴、HG 代表合谷穴、SSC 代表四神聪穴、BH 代表百会穴、SM 代表神门穴、PS 代表脾俞穴、GY 代表关元穴。

图4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主穴聚类结果图Fig 4 The clustering results of main poin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3 讨论

传统中医最早就对产后抑郁有了相关的论著,如《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到了产后不语、产后乍见鬼神、产后脏虚心神惊悸等疾病,并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金匮要略》中提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这一条文中的症状和现代妇女产后抑郁十分相似。现代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症”、“脏躁”等范畴,《傅青主女科》中云:“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患者处于生产后气血耗损,津液不足,久而久之耗损肾精,从而不能克制心火,则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现代医学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发现,认为产后抑郁症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肝郁、血瘀等,这些病因常常不会单独出现致病,而是多种病因相兼出现。

通过文献得知,百会、太冲、三阴交、足三里是较为重要的穴位。百会处于人体头顶的正中央,属于督脉上的腧穴,又称为三阳五会,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相交,通百脉,总摄阳经之汇。《道藏》提到“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百会有统领掌管全身神识的功能。刘丽君等发现针刺百会等穴后,治疗组有效率比服用米氮平的对照组显著增高[36]。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上的腧穴、原穴,是肝经气血流注之处,为疏肝理气的第一要穴,产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为肝气郁结,因此太冲对于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阴交属于肝、肾三经的交会穴,针灸其穴位可以能同时调节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肝藏血主疏泄,保持全身气机舒畅调达,能调节精神情志,脾主运化,其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产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为人体后天之本,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三阴交是妇科要穴,针灸其穴位能疏肝理气健脾补肾,因此把三阴交作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穴位。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针灸它能够调理脾胃气机、达到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文献中针刺部位最常见的有头部、四肢、背部。头为诸阳之会,髓海藏于内,是元神居住之所,能主宰人思维、意识、精神活动。百会位于头顶正中央的位置,研究表明,针刺头部的百会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37]。腧穴的四肢部分出现频次为50.47%,几乎占全部穴位的一半,五输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不仅仅能治疗本经循行还能治疗远处脏腑器官的病症,且能体现气血运行和输布的规律,通过针刺四肢的穴位,能够使得机体气血输布正常,从而郁证自除。五脏六腑均在背部有相应的背俞穴(如肾在背俞穴对应的穴位为肾俞),刺之能调节五脏六腑的气血、精气。研究发现温针背俞穴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其与交感神经、脊神经有密切联系[38]。从经脉选用方面得知,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督脉、肝经、膀胱经,“督脉起于小腹…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肝经上出于前额于督脉会于巅顶,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从头顶入脑”,三经均入脑内,与调节人体精神情志有着密切联系。

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位有太冲-内关-足三里(置信度93.75%、支持度36.36%)、太冲-内关(置信度90.48%、支持度47.73%)、内关-太冲-足三里(置信度38.64%、支持度88.24%)。其中以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之间关联度最紧密,肝气郁结是女子产后抑郁的主要发病基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肝使得肝失升发,导致肝气郁滞,情志失调。太冲具有疏肝行气解郁的作用,内关为心包经的穴位,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两者互相为表里,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能够调节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以及机体脾胃能够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促进周身血液的生成,濡养肝脏以助肝气的升发,则郁证自除。有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太冲组和内关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有效率达到72.2%、75.0%[39]。有研究发现,电针三阴交能改善患者抑郁样症状[40]。

从聚类分析得知,穴位能分为4 类。如太冲、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为一大类,又可分为两类,太冲、内关为一类,太冲疏肝行气,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太冲与内关配伍,则肝气得舒,心神得宁。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太冲、内关穴位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41]。三阴交、足三里为一类,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的交会穴、同样也是妇科要穴,有滋阴养血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备补中益气、健脾胃的功能,三阴交与足三里配对针刺,既健脾益气补血又能助肝升发气机,肝气得舒,郁证得消。合谷、四神聪为第二大类,合谷能调节气血阴阳,四神聪位于头部,一共有4 个穴故称为四神聪,主要治疗和神志有关的疾病,产后抑郁涉及病位多,病机复杂,合谷、四神聪配伍属于上下配穴法,针刺合谷、四神聪能够大范围的调节机体气血运行。百会、神门为第三大类,百会主统领神志,神门属于手少阴心经上的输穴、原穴,是“心气出入之处”,“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针刺百会、神门能够安心神、调五脏、开窍定志,发挥统领神志的作用。孙阳等[42]通过针刺百会、四神聪能显著降低大鼠海马组织的细胞色素C、caspase-3 和AIF 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发挥抗抑郁效应。脾俞、关元为第四大类,脾俞属于背俞穴,能够调节脾经的气血运行,关元为募穴、足三阴经以及任脉的交会穴,通过俞募配穴,能够健脾养血从而补充肝血使肝能正常疏泄气机,情志得调。

本次数据挖掘腧穴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结果与郁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大法符合,主要以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为主,辅以健脾补血。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针刺太冲、百会、三阴交,重点选择督脉、足厥阴肝经,常用穴位配伍为太冲-内关-足三里等,以上结果可能为临床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贡献度说明:

王新宇:提出论文概念、基本框架、提出研究方向,搜集、整理文献,整理数据,撰写论文;聂文玮:辅助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楚天云:辅助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岳广欣:指导论文的思路、技术路线,参与指导;梁媛:参与指导论文的思路。

猜你喜欢

太冲合谷腧穴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合谷穴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太冲穴疏肝解郁用太冲 清窍助眠能降脂
太冲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李顺保教授奇经八脉腧穴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