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超级细菌需要每一个“你”

2022-02-18陈正源

食品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耐药杆菌

陈正源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发生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肺炎,我们不用担心会因此丧命。及时诊治,在比较合适的时间段,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并配合其他医疗手段,疾病通常可以在短期内被治愈,并且不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痊愈后咱该吃吃,该喝喝。

抗生素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作用简单来说是可以杀菌或抑菌。如果抗生素不能抵御细菌感染,很多现在微不足道的疾病,比如急性咽炎、小外伤导致的细菌感染,可能变得异常凶险。

2017年初,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女性死于一种能够抵抗26种抗生素的细菌——产生泛耐药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这意味着,在当时,没有任何一种抗生素可以杀灭这种细菌。医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疾病夺走这位患者宝贵的生命。

数据显示,目前还有其他十余种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都已经出现了耐药性。而且,这些病菌的抗药能力在逐渐增强,致死率也随之攀升。有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每年大约会有1千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耐药菌感染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1940年,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得到了效控制。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抗生素,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然而,进入20世纪后,人们发现临床常用抗生素的疗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和抗生素接触多次后,细菌会产生一套针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学会”在有抗生素的条件下生存,甚至是“自我提升”从而不再惧怕抗生素。这种细菌被称为耐药菌。

细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其中某些突变基因会对抗生素具有抵抗作用。如有的基因突变会改变细菌表面的结构,使抗生素不能再结合到细菌表面,从而逃避抗生素的殺伤。也有些基因突变会关闭抗生素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在抗生素发挥药效前,把已经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排出菌体。有的突变会产生可以破坏抗生素的酶。如青霉素类药物的失效,就是由于细菌产生了能水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导致的。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没有基因突变的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而耐药性细菌会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更为严重的是,耐药性已经被写入了细菌的基因中,不仅会通过DNA传给下一代细菌,而且会通过一种叫做质粒的微小环状DNA,在不同细菌之间传递。当一种细菌获得了抵抗多种抗生素的基因,也就是具备多重耐药性,即成为所谓的“超级细菌”。感染“超级细菌”的患者去医院治疗时,可能把“超级细菌”传染给其他人,或者残留在医疗器械等用品的表面,进一步加快耐药菌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公布了一份“超级细菌”名单,明确指出12种病原体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在这12种耐药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肠杆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最为严重。这3种耐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受,常见于医院感染。《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院内感染检出率最高和耐药性最强的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对抗细菌种类最多),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药物,常被看做是抗菌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这份名录还列出了6种“十分重要级的超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淋病奈瑟菌等。这些细菌容易在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中传播,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防治成本较高。另外3种中等重要级的致病菌分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志贺氏菌。尽管现有抗生素还能够控制这些细菌,但它们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不断增加。

遏制细菌耐药性是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公布:微生物的抗药性属于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之一。目前,医药研究机构正在通过研发新技术加强对抗生素滥用的控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如开发新一代病原体检测技术和耐药性鉴定技术,帮助医生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减少无效抗生素的误用,缩短治疗周期,避免因错误使用抗生素对耐药菌的产生发挥“助力作用”。

耐药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只有世界各国的政府、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通力合作,都参与到这场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战争”中来,我们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更关键的是,这个过程也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只有了解和正确使用抗生素,才能避免自己的机体受到“耐药菌”的侵害。

当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症状,经医学检查确认感染指标升高时,再使用抗生素。不要“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吃两片“消炎药”。患病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患细菌性感染相关疾病后,应注意选择比较适宜的给药方式——能口服尽量口服,必要时才静脉输液。患者不要“觉得”输液起效快,就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

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加减药量。

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或者疗程不够,很容易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患者不要自我感觉症状有所缓解就立刻停药,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耐药杆菌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转基因植物历史悠久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谨防食物中的弯曲杆菌污染
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
鲤城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当心酵米面黄杆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