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服用有讲究

2022-02-18陈奕名

食品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液药效类药物

陈奕名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材及其加工品,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康复与保健等作用。不少人有服用中药调理身体的习惯。但一些人对于中药的理解并不正确,甚至认为“常吃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事实上,服用中药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中药服用剂量应以医嘱为依据,不可根据个人意愿进行调节。中药剂量不足,难以发挥药效。但某些中药若不遵医嘱,擅自长期或加量服用,甚至未经诊断自行服用,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过量服用六神丸,可能使人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不良反应。

服药温度对于药性、药效的发挥,具有一定影响,具体分为冷服、温服、热服三种。冷服主要适用于具有清热解毒、止吐功效的药物;温服适用于治疗炎症、滋补、发汗解表类药物;热服适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风寒、头痛、关节痛等疾病的药物。

一般分为头煎(即第一遍煎好后倒出药液)和二煎(加水煎第二遍,去药渣后的药液)。一般情况下,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兑在一处,再分成两份,早晚服下。这样做可使药液浓度均匀,稳定发挥药效。建议两次服药的时间间隔为4~6个小时。煎好后的药液应妥善保存,并在当天服完。

泡服适用于某些成分易溶于水的中药材,或煎煮会破坏药效的中药材,如胖大海、藏红花等。具体方法是,准备少量开水,或利用方剂中其他中药煎出的药液浸泡相应药材,加盖闷30分钟,去掉药渣后服用。

冲服适用于名贵、量少的药材,如麝香、猴枣、牛黄、鹿茸、人参、马宝等。这类药物多被研成细末制成散剂,利用温开水或方剂中其他药物煎煮出的药汁冲服,可减少药效损失。一些药物成分、性质特殊的药物,如白芨、三七、棕榈炭、紫珠草、花蕊石、地龙等,也需要冲服,且需严格控制冲服水温——水温过高会影响药效。雷丸、朱砂等一些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多制成散剂冲服。此外,一些液体药物,如鲜地黄汁、姜汁、竹沥汁等也需要以温水冲服。

不同類型的药物的服用时间有所不同。大部分煎服药物为早饭前和晚饭后服用。不过,这不能一概而论,很多药物的服用时间有自己的特点。发汗药建议饭后服用,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身体出现虚脱。服用发汗解表药物后,要做好保温,尽量避免到室外环境。人体保持微微发汗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滋补类药物、泻药、驱虫药在空腹状态下服用,更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清晨发病的“五更泻”(早晨天未亮之前的泄泻即肠鸣泄泻),建议在晚间服用药物。药物味道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呕吐的药物,可添加少许姜汁,或在用药前使用生姜涂抹舌头,抑制呕吐。

有些人自认为“久病成医”,对于中药成分十分了解,经常自己“抓药”。需要提醒您的是,一些中药必须经过特殊工艺与炮制后,才能用于疾病的治疗。未经过炮制的生品毒性极强,服用后有生命危险。此外,很多人听信民间偏方,长期吃中药“滋补”。临床经常会接收到这样的病例:大量服用人参,导致高血压、精神错乱、情绪激动、腹胀;长期服用何首乌,导致呕吐、大便稀薄、腹部疼痛。这些均为乱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中药需要在专业中医师诊疗后,根据患者体质、药物耐受情况制定方剂,患者自己不得乱服。此外,不可购买无合法销售、制药资质的厂家生产的中成药。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未经科学验证,用药也往往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会损害身体健康。

为方便患者,很多医院会出售煎煮好的中药液。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开具3~5天或1个疗程的剂量。患者取药回家后,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此类药液需要热透后服用,可使用蒸锅蒸,或用开水对其浸泡,保障药液热度均匀。若是购买药材自行煎煮,需要提前浸泡药材。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本身以及季节确定:春秋季节浸泡30~60分钟最为适宜,冬天浸泡时间在60分钟以内即可。不同药物的浸泡时间也有区别:红花、鱼腥草等药物浸泡15~20分钟即可,根茎类药物含有大量淀粉需要延长浸泡时间。煎制药物可用洁净的自来水或蒸馏水,并掌握好火候、时间等因素,确保获取合适剂量的药液,避免煎干、煎糊。煎干、煎糊后的药物不能服用。

服用中药期间需注意饮食,不吃与药物药效相克的食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如服用麦冬禁止食用鲫鱼、服用黄连禁止食用猪肉、服用地黄禁止食用萝卜、服用人参禁止喝茶、服用茯苓禁止食用米醋、服用柿霜禁止食用螃蟹等。

服用中药期间如需联合服用西药,需征得医生同意,确定联合用药无不良反应,不会减弱药效方可。

猜你喜欢

药液药效类药物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药效一整天
他汀那些事
治斑秃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治慢性支气管炎
药效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