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老年病”从护肠着手
2022-02-18兰晓雁
兰晓雁
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常被称为“老年病”,原因在于老年人是这类疾病的高发群体。大量医学研究显示,肠道健康与“老年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保护肠道健康,对于预防这类疾病,增强体质很有益处。
当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内的细菌、毒素等会破坏肠黏膜的稳定性,降低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引起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肠炎、胃炎等炎症表现,阻碍营养吸收,影响长期健康。欧洲心脏病学会的一项研究证实: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在内的近30种“老年病”相关。国内专家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如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能改善心衰患者消化道胀气和食欲下降问题,还能减轻水肿,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与组织的健康都是以肠健康为基础的。有专家认为:大脑可以影响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也可以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可见,肠道的健康状态关乎人体的整体生命质量。
肠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为: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都来自于肠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另一方面,代谢后的废物清理与排泄也要靠肠道来完成。以下几个数字有助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肠道。
人体肠道的总长度是7米,其中小肠长5~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供全身组织与器官利用;大肠约长1.5米,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可以这样总结:小肠负责吸收养分,大肠负责排泄废物。
- 7~10升 -
肠道里每天产生的气体量为7~10升。人体如果出现腹胀、嗳气等不适感,说明“产气量”超标了。
关于养分吸收,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一个人每餐所吃食物中的营养素,大多由肠道(主要是小肠)吸收。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由于肠道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他脏器难以企及的长度和内壁总面积,人体内90%以上的毒素存在于肠道(主要是大肠)。
肠道是一个细菌王国,其中“居住”的细菌种类超过1 000种,数量高达100兆(几乎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总重量约1.6~2公斤。这些细菌大致可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大派别。正常情况下,三类肠道细菌保持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一旦有害菌夺得了肠道的控制权,肠道内菌群就会失去平衡,并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肠壁上拥有1 000亿个神经细胞,几乎与大脑细胞数量相等,并有大脑的大多数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谷氨酸盐、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种神经多肽等。肠道能与大脑一样感受情绪、信息、外界刺激、声音和颜色,因此享有“第二大脑”“腹脑”“肠脑”等美誉。当你抑郁、愤怒、紧张时,肠道便会出现疼痛、胀满、厌食等不适感。换言之,做好心理保健,保持愉悦情绪,有益于肠健康。
肠道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器官。如果将其摊开来,肠道黏膜的总面积相当于1个网球场那么大,掌管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主要在小肠内),形成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阻挡细菌、病毒和毒素的侵袭。因此,肠道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当肠道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自身免疫疾病、偏头痛等,使你成为林黛玉那样的“多愁多病身”。
人到老年,咀嚼能力下降,消化速度减慢,肠道变得脆弱敏感,日常生活更要注重防护,以强化肠道本身及全身的健康。
这并不是让您挨饿,或过分限制饮食的摄入量。热量和营养素缺乏也对机体不利,尤其是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建议您每餐的进食数量不可过多,饮食应当有节制、有控制,适度放慢咀嚼速度,最好能做到俗话说的“饭吃七分饱”。这一点对于消化功能已发生滑坡的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
饮食中的荤素比例建议为1:5。具体的品种选择应充分考慮肠道菌群的需求与喜好,让它们“吃饱吃好”,以便有力气干活。富含蛋白质的肉(以禽、鱼为主,畜肉为辅)、蛋,富含乳酸菌的酸奶,有肠蠕动“加速器”和“清洁工”之称的蔬菜、全谷物等,都是能够满足肠道健康需求的食材。切忌盲目照搬他人食谱,因为适合别人肠道的食物,有可能对您没有帮助。比如别人可能顿顿吃窝头、小米粥,人感觉很舒服。但是您的肠道消化不了过多的膳食纤维,那就应该用适量糙米混合大米蒸米饭,或用少许黑米面和白面一起蒸馒头。需知,能够令肠道感觉“舒适”的食物一定不会给您增加其他的身体负担。
坚持一日三餐。肠道并非都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污秽不堪,小肠是非常“爱干净”的。一餐过后,它会通过蠕动的方式进行自净。三餐之间应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零食,给肠道提供足够的休整时间,为消化下一餐储备能量。
通过慢跑、走路等方式来促进肠道蠕动,以加速排便,延缓肠道老化。运动强度以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效果最好。也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来促进肠蠕动,进而锻炼肠道消化功能,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保证充裕的就餐时间,如每餐不得少于20分钟。尽量细嚼慢咽,力争每口食物至少咀嚼30次以上。多咀嚼能分泌较多唾液,帮助减轻胃肠负担。还可用一些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取代部分精细食物,如需要多咀嚼的叶菜、粗杂粮等。
腹部喜暖怕凉,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所以要注意外界温度的变化,入睡时也应将腹部盖好,防止受凉。更要少吃或不吃生冷食品,包括凉菜、冷饮等。
特别是不能随便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免误伤有益菌。滥用抗生素不仅会损伤有益菌,还有诱发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风险。且抗生素种类越多,使用时间越长,罹患肠病的风险也越大。资料显示,使用1种、2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可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分别增加11%、38%和55%。此外,与未使用抗生素的人群相比,使用至少1年的患者,罹患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风险分别增加88%、74%和127%。若因疾病需要必须使用抗生素,应谨遵医嘱,并酌情使用益生菌补充剂。
若出现胀气、食欲不振、排便异常等情况者需及时就医,检查肠道健康状况,并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