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路径探析

2022-02-18杨兆敏陈俊宇孙方慧

新闻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舆论引导融合发展

杨兆敏 陈俊宇 孙方慧

【摘    要】当今社会,互联网对舆论起到“放大器”的作用,舆论环境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变化需要舆论引导主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更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新闻媒体应深入研究如何在媒体融合形势下,加强主流舆论的阵地建设,以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关键词】突发事件;移动互联;舆论引导;融合发展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影响力巨大,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极为迫切。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同时,还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社会迈入移动互联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敏感性、关注度高、不可预料性进一步突显,必须重视提高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舆论的生成有其规律,舆论的扩散和发生影响也有自己的规律,要达到科学引导舆论的目的,必须按照规律去做好相关工作。舆论引导是指一定政党、组织、群体和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建构一定的议题,对公众的社会公共利益共识,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实践活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民众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互联网这个舆论“放大器”的作用下,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变化需要舆论引导主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更加有意识、目的明确,更加积极主动。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新闻媒体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目前,我国舆论引导主体众多,不仅有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类型、层次的新闻媒体,还有依托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组织、群体和公民个体及各种社会化媒体,这些新产生的舆论主体,已经对舆论引导格局产生了影响。走向融合发展的新闻媒体,要研究如何在媒体融合形势下,加强主流舆论的阵地建设,以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新闻媒体,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者,因此成为了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主体。主流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一直被认为是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利用这种业已形成的权威优势和品牌效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要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及时报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放大权威声音,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掌握舆论主动权。

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也是新闻媒体确立竞争优势,塑造公信力的有利时机。突发事件具有非常高的大众关注度和敏感度,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本身的社会价值将得以凸显。但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也考量着媒体自身的政治定力、舆情风险的引导力与把控力。因此,新聞媒体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事件发展走向,不过度渲染悲情,在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热点问题上,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引导舆论朝正确方向发展。同时,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用报道鼓舞士气民心、向上向善引导社会情绪,积极凝聚社会共识。

建立应急机制

用制度保证有效引导舆论

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舆论工作的“时度效”问题特别指出:“把握好时度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依照这一论断,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除了要把握好“时”这个关键环节外,还得同时处理好“度”和“效”的关系。具体说来,“时度效”三者是密切关联、有机统一的。“时”解决的是传播的及时性问题,考验的是新闻媒体能否把握住报道时机;“度”解决的是传播方法的针对性、科学性问题,考验的是新闻媒体能否拿捏好“分寸”,控制住“火候”;“效”解决的是传播结果的有用性、实效性问题,考验的是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是否有效果,有实效。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效”是建立在“时”和“度”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报道及时、适度才能达到舆论引导有效。

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信息需求急速膨胀,因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还会使民众产生恐慌心理,会出现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情况,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传播渠道多样,尤其如此。正如有人形象描述的“真相还在穿鞋子,谣言已经跑在路上。”权威、准确信息的缺失,会导致人心惶惶和社会秩序混乱,严重时甚至导致应急处置措施失灵。因此,新闻媒体要想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必须做到最快速度反应,准确、客观、公正报道,做到不瞒报、不掩饰、不夸大,让公众知情权得到充分满足,第一时间纾解公众紧张情绪。为保证“及时”,新闻媒体要建立起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做出研判,以实现第一时间发声,抢占舆论先机。

突发事件发生时,是舆论的引爆点,但在发生之前,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因此,新闻媒体要主动关注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种社会问题,建立监测机制,对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调查,获取情况,掌握舆论动向。同时,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及时发布权威部门的权威信息外,还要开展新闻溯源,多途径获取新闻素材,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全方位引导舆论。在随后的报道中,媒体要根据事件进程,全面部署,统筹规划,统筹前后方,统一调配采编力量,精当策划,把握好量度、尺度、力度和法度,最终保证“度”的实现。

具体到采访一线,新闻媒体一般都设有记者站,突发事件发生后,驻站记者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做出反应,以最快速度赶到事件现场;媒体总部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从总部或邻近记者站派记者支援采访一线的决策。

突发事件报道,不仅考验编辑、记者的能力,更是对新闻媒体的应急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和随机策划能力的综合考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尤其如此。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关注,围绕核心事实,常常会衍生出多种报道线索和报道角度,身处前方的记者,在面对喷涌而来的信息源和信息量时,都会不自觉产生被信息淹没的感觉,选择报道方向时有可能出现偏差。这时,信息多源、了解全局的编辑部的判断和指导至关重要。因此,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只有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配合积极,沟通顺畅,交流充分,报道部署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确保报道精准得当,使报道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得到保证,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时发力,合力引导,由此达到舆论引导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走向深度融合

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早在2008年,《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表明,八成以上网民主要依靠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超过电视和报刊。后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等移动终端一跃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中得到印证。报告指出,在中国,被称为“两微一端”的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了解新闻时事的首选信息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末,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为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高达9.86亿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网民数量快速增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这种改变对舆论引导工作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以往,人们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舆论的形成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人们基本上是被动接受的;网络时代到来后,信息的接受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人们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接受和选择性接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只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人人都有麦克风”, 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都可以在网络上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加之还有大批意见领袖活跃在网络上,他们的拥趸者众多,其言论影响力不容小觑。现实表明,网络舆论拓展了公众舆论的空间,形成了新的舆论格局。

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开始探索融合发展路径。起先,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开办了电子报、电子杂志、网络广播及网络电视,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由此融合在了更广更大、空间无限的多媒体交互平台上;后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又出现了各种五花八门、运用广泛的APP。如今,5G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向深入,进入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又一次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迎来新挑战。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还有交互性强、参与程度高的社交特性,这些特点和特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但是,经过多年深耕,传统媒体不仅在权威性、公信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还在信息渠道、传播平台、媒介品牌、新闻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因而在巩固和加强传统媒体舆论引导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上,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今,媒体融合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正在成长,并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走向深入,新闻媒体逐渐探索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时发力,以丰富的报道手段合力引导舆论的新格局。如今,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在传统媒体上发布报道外,新闻媒体各自建立的网站、两微一端,已经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第一发布渠道。同时,根据不同渠道的内容形式、传播特点与受众需求,新闻媒体还会在抖音号、快手号、百家号、微視频号等第三方渠道中分类进行内容投放,全面抢占舆论高地。

事实表明,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的特点,使得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首选新媒体作为传播路径,于是,相关舆情发源于网络,交汇在网络,更加复杂多变,因而,新闻媒体要做到对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跟踪监测,就必须适应深度融合发展需要,细化报道议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全媒体报道方案,依靠大数据等先进手段,进一步提升对突发事件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反应速度,不断探索多媒体、全媒体融合互动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积累突发事件融媒体报道经验,在稿件策划、采编采制等方面进行多种尝试,实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丰富新闻报道内容,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扩大自身影响力,探索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时发力,合力引导舆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灿发,张哲瑜.新中国70年媒体格局的变化及舆论引导策略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9(09).

[2]刘素云,徐琴媛 主编.中国新闻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春波.舆论引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雷跃捷,薛宝琴 等.舆论引导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任仲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6]王舒锡,王博.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7]任雅仙.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舆论引导融合发展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