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的三维论析
2022-02-18张正茂
张正茂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国内日益严峻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断。从现实维度来看,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关乎中华文明的兴衰;从实践维度来看,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生态立法”工作、加强群众宣传工作、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价值维度来看,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推动建成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的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利于推动建成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有利于培育具有高度生态文明意识的公民。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必然之举 路径选择 实践价值
“美丽中国”作为执政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此后,多次强调这一重要理念,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现实维度:建设美丽中国是必然之举
第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代社会进步及成长与生产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以往我们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的单一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与能力,这就导致我国能源资源过量地被消耗。投入与产出比例不相协调,与此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深重的危害。这类粗放的模式不再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科学发展与进步的现实状况。生产方式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解决生态问题决不能坐以待毙,当生态环境破坏得越严重,治理修复越不到位时,所产生的后果则会越严重。应从我国具体现实出发,认真处理好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控制问题。
第二,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中华文明的兴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兴衰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 ]。一方面,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端于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另一方面,如果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则会对人类文明进步形成障碍甚至是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如古代巴比伦文明的衰落,就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自然的保护,使其河道淤塞,导致恶性循环,古巴比伦文明伴随着生态的恶化而消失。中国古代楼兰地区曾创造出璀璨的绿洲文明,水源和树木是楼兰人民赖以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人类活动以及战争等因素导致其原本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最终消失。建设美丽中国事关中华文明是否能够继续延绵不断地传承下去,这就警示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二、实践维度: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
第一,加强“生态立法”工作,坚持用法治来保障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2 ]首先,坚持科学立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威性和持续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立法过程遵循了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其次,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加强在生态领域范围内的执法,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当前,违法建筑比比皆是,必须加强严格执法,保护土地生态。再次,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能够充分地保护和促进社会公平,能够给维护生态制度体系的权威性提供司法保障。最后,还必须加强生态法治队伍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执行力的生态法治队伍。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监督,查处违法主体,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第二,加强群众宣传工作,以思想转变为先导,为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保氛围。做好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培育良好生态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加生态文化的全社会认同感、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绿色文化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和教育。只有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加大生态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才能使其在工作不断提高处理生态事务的能力。其次,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引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3 ]。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进程里,将绿色文化融合进企业文化之中,以此才能促使企业变得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并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和教育。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类学校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 4 ],广泛开展生态文化通识教育课。要注重家风建设,形成保护环境、注重生态的家庭观念,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理念在形成良好家风、家教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创新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只有以人民群众喜爱和享受的方式来展现生态文化,人们才能够自觉主动接受和践行这一理念。一方面,舉办丰富健康的生态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如文艺节目《美丽中国走起来》和《山水中国美》,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创新了中国环保的故事。另一方面,创新和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因此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规律,奏响生态文化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人民日报等知名报刊或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等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政策和法规。
第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必须要进行彻底的生态文明领域的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有效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从实际出发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2003年浙江生态建省大会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逐步对欠发达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 5 ]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之一,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将生态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制机制中,以此来激励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须承担起自己所担负的生态责任。最后,必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终身追究制度。生态环境问题是一项关乎人民的头等大事,必须要切实处理好这项工作。生态问题的暴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最终导致的恶劣影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避免出现追责无人的现象,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要建立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价值维度: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建成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的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大多数人能否过上健康的生活,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战略目标。“美丽”一词的新增,使得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得到充实和完善。强调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既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环境资源保护也不能落下。生态文明建设自始至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也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有利于推动建成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共存共生、互相关联的有机统一体,更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人类行为违反自然规律,资源能源消耗超出自然承载力,污染排放超出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衡与不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求广大人民要准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承担自己的环保责任;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来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坚持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明确绿色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得以永续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人们如果破坏环境,就会受到自然的打击,这是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国家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加强对突出环境问题的治理与研究。
第三,有利于培育具有高度生态文明意识的公民。“全社会都要切实增强生态意识,把我国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公民的生态意识具体指人们处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资源和环境、开发与保护等关系时,所应该具有的生态意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要时时处处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諧共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应协调运行。除此之外,还要求人们自觉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主动参加环保活动,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低能耗、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最普遍的福利,努力创造出最美丽、最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次阐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推进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建设仍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生态政策需要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确保政策实施之前进行充分论证,妥善处理好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115, 28,115.
[2]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86.
[3][4]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努力打造“绿色浙江”——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4):193-195.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