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信息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研究

2022-02-17王宏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5期
关键词:信息通信百万扩招专业群

王宏旭

摘要:随着2019年国家出台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职院校生源种类日益多样,专业生源涉及普通高中生、中职学生、中高职五年制贯通学生、中高职“3+3”合作学生、社会四辅人员、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专业生源多样化情况日益凸显,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因材施教改革已经成为高校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作者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息类专业为例,探讨通过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筛选、课程实施变革等方式实施个性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推动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关键词:信息通信;专业群;人才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5-0158-0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已经肩负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同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相关要求。2020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扩招进一步推动了高职生源多样化,原有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学生培养需求,因此针对不同生源特征进行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各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大挑战。

2 生源特征分析

2.1 普通高中生

普通高中生是高职院校专业招生的传统生源,也是高职院校各类生源中素质较好的一类。普通高中生经过小中高12年的学习,具有了较好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基础,对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良好,对继续学习提升充满期待。而另一方面现今报考高职的高中生普遍成绩并不理想,在学习上表现出缺少学习动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在生活中表现出缺少自信和目标,加之大多数高中以升学为目标并没有开设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对行业了解片面、专业知识掌握缺乏,报考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2.2 中职生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制定实施,中职生源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生源。中职生培养主要有普通中职、中高职“3+3”培养,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方式。普通中职生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基础的专业技能,但在学习中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文化基础较差;中高职“3+3”是高职与中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制定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这些学生与普通中职生相比专业知识掌握更加牢靠,对行业认识也更加深入,职业发展也较为明确。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合作实施五年人才培养,相对其他两类中职学生学习时长缩短了一年,虽然对专业知识掌握良好,但由于高职转录考核相对容易,使得其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2.3 留学生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为扩大国际影响力先后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而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很多高职院校往往降低了录取标准,这类留学生学习存在着主动性强但层次较差、语言沟通相对困难、专业基础不足、理论学习理解较难、操作应用上手较慢、学习时间不一致等问题。

2.4 四辅人员

2019年百万扩招以来国家鼓励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到高职进行职业学习,这类四辅人员都已经脱离学校多年,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从事工作,社会阅历丰富,实践能力强,但因年龄差异和成长环境不同造成了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各不相同,文化素养差异巨大,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截然不同,同时他们进入专业学习目的也有较大区别,如学历提升、扩展就业、知识储备、政策吸引等,因此在学习动力上也有着巨大的区别。

3 多元生源带来的问题

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来源途径众多、学习基础差异巨大、学习目标各有不同,多样的生源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3.1 課程体系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早期的高职专业学生来源相对单一,进行人才培养只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贴岗位需求标准制定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即可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专业生源种类不断增多,不同生源因成长环境、学习环境不同造成了其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巨大差异,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会出现有一定基础和自学能力的同学容易完成,而无基础的同学却学习吃力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无从下手,课程设置与学生基础相脱节[1]。

3.2 课程实施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实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决定性关系。课程实施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对不同生源的学生采用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无法保障课程的学习效果。

3.3 课程效果不能实现学生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不同生源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各不相同,通过交流沟通发现大部分中职生和高中生学习目标是在行业就业或专升本;留学生学习目标则是继续深造或回国就业;社会四辅人员学习目标则希望进行学历提升或技能升级。众多生源的不同学习目标对课程效果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设置单一的课程效果标准已经无法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4 差异化教学需求

差异化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中国自古就提出“因材施教”,提倡以个人基础为依据进行差异化教学。高职教育是为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开始,不同基础的学生要选择适合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成才,因此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区别,实施差异培养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行业人员。

5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为达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标准,提高专业群各层次学生的成才率,专业群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以专业学情为基础,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层次化、授课方式多样化、课程考核灵活化、课证融合行业化。开展个性化教學,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通过丰富的线上资源、灵活的线下方式,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灵活自主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进行转换;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实施多方评价制度,将行业认证、1+X认证内容与课程相融合,在信息通信类专业之间中实施证书互认政策,学生在获取本专业行业认证基础上,可以自由选择获取其他专业的行业认证,推动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更好对接,从而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对接,进一步推动专业群的快速发展。

5.1 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分类教学。紧跟行业发展变化,以行业岗位群人才标准为依据,为不同生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时效性[2]。以专业群为载体建设面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为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种类的学生开设基于产业链岗位群的方向课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固网运维、移动运维等方向课程,将行业职业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保证基本方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限选其他方向模块,扩展知识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充分考虑生源基础和学习目标,做到课程开设定位精准。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息类专业群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针对四辅人员制定了专业知识满足岗位需求,以社会实践为主,以项目促学习类的课程,主要课程如网络运维综合实训、Linux技术综合实践、高级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实践、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实践等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针对中职学生将专业基础课程前置,在中职学习阶段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安全技术基础、路由交换基础、Linux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制定阶段培养标准让学生逐段成长;针对留学生人员开展文化培养和技能提升培养,开设如汉语写作、中国文化、综合汉语、数据库应用技术、Linux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Script脚本语言、Python语言、路由交换技术、Windows系统管理、虚拟化技术等课程。同时允许专业群其他专业根据各自生源的差异重构课程体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面向不同生源开设的课程如图1所示。

5.2 各有侧重,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分层课程内容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产业链岗位群技能需求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划分课程内容范围,依据学生生源类型、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学生成绩分布、行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目标等不同,划分标准筛选课程内容[3]。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划分出不同学习完成标准,其专业群课程在内容上可梳理划分为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及技能、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可选择的通用知识及技能、可选择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等,同时让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了解课程要求,依据自身需求确立学习目标。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针对学生制定不同学习计划和标准,通过易学知识全部学、较难知识分类学、困难知识选择学的方法,让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

5.3 灵活自主,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课程实施

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实施课程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课程授课质量。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课程和信息化教材,引导学生使用资源丰富、学习自由的网络课程平台,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使线下授课实施有趣,线上授课资源丰富实施自由。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通过项目建设完成课程学习,允许学生以行业认证来实现方向模块的学习。课程考核改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以信息化为平台探索课程自主学习方式,在专业群课程中实施学分互换制度,指导鼓励学生以选修的方式学习专业群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鼓励学生考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认证,实施以证带学分的课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培训完成企业项目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企业和学校可共同制定企业课程和校内课程互认置换表,实习通过企业考核即可完成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4]。

5.4 工学结合,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专业群和可以与一些知名企业探索深度合作,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5]。专业群要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面向新产品新技术逐步更新实训实践环境,进行实训基地扩建改建。同时在合作企业中选取行业典型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丰富的设备资源、培训资源和项目资源培养学生技能。实施工学交替,在课程体系中分阶段设置企业认知课、企业实训课、企业实习课;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引导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监控和评价[6],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了解行业了解岗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源多元化是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可回避的挑战,为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专业只能以学生生源为基础,依据不同的学情分类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筛选、课程实施改革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推动专业群高质量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改革难点及对策——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3):78-80,86.

[2] 翟哲,薛爱芹.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分类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10-12.

[3] 朱雨薇,张敏.“互联网+”背景下通信技术专业群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92-94.

[4] 张媛媛,刘旭.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学分制管理研究——以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1,23(20):171-172.

[5] 甄立常,杨欣伟.“双高”背景下基于5G技术的通信类专业群建设创新研究[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1(3):21-22.

[6] 张国梅.生源多元化计算机类复合人才培养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2):248-249,252.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信息通信百万扩招专业群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