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将劳动教育与初中班级管理深度融合的方法及实施建议

2022-02-17李娜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劳动

李娜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0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劳动教育与一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94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天津首先成立了劳动关系干部学校,后于2003年,改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秉持以培养和发展中国劳动特色精神作为建设理念。

1995年3月18日,在第七次课程教学改革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所处新时期下,要完成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要从根本上依靠劳动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地奋斗。同年7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所需要的人、有时代担当的人。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贯彻与执行从根本上影响着下一代的劳动精神面貌。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下加强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时代需求性。

时代的向前发展,劳动教育的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课题。然而,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只注重智力教育、轻视劳动教育,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的劳动观念渐弱、劳动习惯不良、劳动能力减退。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初中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被视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研究意义

劳动教育与班级经营融合不仅对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其生活自理发展能力,笃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实际践行着以劳动教育促进其他四育协同发展思想。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对学校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在班级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通过课堂和班级来实施。为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班级劳动育人理念,坚持二者有机融合,既符合政策中提到的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劳动实践的最优途径。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崇高的观念,意识到劳动不分高低,培养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由此看见,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具有天然的可结合性,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实现复合育人价值。

二、基本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释义

1.劳动

从实践角度看,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它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按照中国以往对劳动类别划分来看,可将其分为脑力性质劳动和体力性质的劳动两大类。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有关劳动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其劳动动手能力,也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班级管理”与“班级管理内容”释义

1.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主导的,动态管理班级的工作过程。班主任根据相应管理目的,采用合适的管理措施,整合、安排班级中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实现。

2.班级管理内容

班级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人、事、物等各个方面,范围广泛,内容繁多,主要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1)行政管理。班级中班级常规的制定、班级目标设定、班会活动的组织等行政工作的处理。

(2)班级环境管理。它既包括物理教学环境也包括心理发展环境的管理。

(3)课程与教学管理。通过有效管理,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4)班级常规辅导。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规则,包括课堂礼节、集体公约等,目的在于辅导学生实践日常生活规范。

(5)自治活动管理。教师引导下,学生形成自治管理模式,从事自我管理活动。

(6)偏差行为应对。学生正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改变行为偏差,回归正途。

三、初中学校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政策落地难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了《意见》,然而在学校贯彻执行上,劳动教育依旧很难扎根到实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整个应试大环境无法改变,各所初中学校依旧要面临“升学率”排名压力,只要中考指挥棒在,各个学校“唯分数”的宗旨便不会消失。

2020年10月,为从根本上打破“五唯”的束缚,解决中国教育指挥棒问题,扭转我国教育发展功利化倾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虽有政策支持,但学校在贯彻执行上仍面临新的挑战,如贯彻落实不到底、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校管理者束手束脚,暂未能从实际上解决教育功利化倾向。

2.专业管理教师队伍欠缺

当前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授课上既缺乏专门的教师,管理上也没有经过劳动教育相关培训的管理者,使得劳动教育教学方面停留在泛化层次上;学校管理上也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学校架构不清晰、分工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3.班级管理方式脱离实践

大部分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劳动教育,采用的方式都是说教形式和纯粹的理论灌输式,没能将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深度融合,未能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锻炼中,班级劳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表表决心的形式化阶段。

4.家校共育难实现

从曲式结构来分析,《如此温柔》是一首带有回旋曲特点的复三部曲式,ABA构成了第一个复乐段,C为对比性的中段,再现的ABA算是复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它的回旋性特点表现在:如果把每一个乐段连续排下来,它的结构就是ABACABA。A乐段就成了回旋曲的主部主题,反复出现了四次。而这个乐段的音乐,正是温柔、甜美的主旨之所在,正是李树化想要反复表达和赞颂的内容,是他想再三唱给妻子的内心的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新时代下,家庭的溺爱和家长的包办下的劳动代劳,阻碍了学生习得良好劳动习惯,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化,从而养成懒惰思考,使得学生四体不勤,失去劳动意识。

更有家长认为,“五育并举”是口号,只要智育其他皆可是陪跑。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但家校共育很难达成共识,还会导致学生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产生偏差,从而产生轻慢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

因此,在家校共育下,家庭和学校对劳动教育缺乏共识,会使得双方教育没有形成凝聚力,价值观的混乱使得学生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拉扯,陷入自我纠结和怀疑中。出现上述问题,便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没有重视到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这关键的一环。

(二)问题成因

1.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制度缺位

目前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尽管云南、上海、湖北、河北省、市地区相继贯彻政策之后,天津市也于2021年发布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劳动评价将成为天津各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由于各地教育评价体系制度尚未健全,一旦把劳动能力素养评价与学生升学录取相挂钩,将会引发评价标准是否公平等新的问题。

评价标准的偏差,是引起不公正的源头。要真正做到破“五唯”,不单是要淡化功利性考试分数,更应该制定完善的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调研、制定好评价体系,同时为保证其可操作性,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保证各个学校的落实实施。

学校在劳动教育管理中的缺位,这跟我们长期以来的“唯分数”的评价标准离不开,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力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未真正发挥实效,尤其是劳动教育观念淡化,导致重智育、轻劳动教育的局面一时很难从实际中扭转。

受其影响,学校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只注重升学率,忽视劳动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这不是我们培养人的初衷。学校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并且应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班级管理体系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学生成长中最初的一环,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家长劳动代劳屡见不鲜,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剥夺了孩子认识劳动价值的机会,阻碍了孩子习得良好劳动习惯的机会。

正是因为部分父母功利化的教育,家校共育的目标没能实现,对学校提出的家校共育的劳动要求,采取敷衍了事态度,甚至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更是走进了“以劳代罚”“有劳无教”的教育误区。

四、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整合机制,学校要以点带面逐步改变,除了需要有上级的政策保证实施,学校还要以班级管理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班级学生为核心,实行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深度融合。不只停留在政策宣导、订立目标、班规制定层面,还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制定管理制度、班级管理深度融合,使得家校联动共育。

(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提供一些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障,还要为搭建可操作性的家校共育专门性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学校要负责整合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意见,整理出现实可行的方案并与教育行政部门双向沟通,保证家校共育的平台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家长要积极配合平台的建设,保持与班主任的沟通畅达,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形式,深入推进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使劳动教育内涵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理解和认同。

(二)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劳动教育中坚力量

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研读相关政策并且结合本校实际,采用目标管理模式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制定每学期劳动教育的教学、管理目标,使其明确各自责任和目标;还要制定完善劳动教育的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授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日常活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三)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参与制定班级劳动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后,整个班集体都要严格执行,一切按照制度管理、一切按照程序办事。

制度的制定、执行,从形式上保证了“强制”地让学生进行劳动,但是这种“强制”参与劳动前,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建设。在劳动结束后,班主任要给予一定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并在班中颁发“劳动模范小标兵”等荣誉作为鼓励措施;同时,班主任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劳动实践在思想上给予升华,以防后期学生仅是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没能从内心理解和支持制度。

(四)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

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自政策实施至今,各地学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有的还被评为先进典型,其相关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如:中国教育新闻网曾报道湖北宜昌夷陵中学通过创新形式,开垦学农基地,开展了农田耕作、修补桌椅、志愿服务、烹饪美食等活动,让学生们走出了教室、走向了勤劳的劳动舞台,较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潍坊市发布的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中,潍坊新华中学开设餐育课程,以公益劳动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一名被服务者转变成服务者,体验收拾餐具、引导文明用餐等环节,体会劳动光荣的重要意义,取得了较好成效。

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学习典型案例,汲取先进经验,以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劳动、尊老爱老等为切入点,结合传统节日、节气、假日等,利用好学校具备的相关资源,才能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才能发挥出劳动育人的实效。

五、结束语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既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延续的基础,也是人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途径。对于青少年教育而言,劳动教育更是“五育”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若要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除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配合外,还要将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在班级管理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知晓劳动价值、养成良好劳动品质;同时,通过班级管理向社会大众辐射,以点带面,才能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让劳动实践成为劳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