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为需求的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2-17欧阳霖欣
欧阳霖欣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000)
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416号),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灵活的大背景下,如试验区落地项目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等职业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可以在遵循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规律下,根据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基本需求,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国家试验区实际需求的多层次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努力开创一种艺术人才教育与国家陶瓷试验区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为人才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也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在类型上是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但要认识到高职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而高职艺术人才教育在社会艺术教育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等特征,这四个特征也是高职教育成功培养艺术人才的关键。
(一)专业性
高职教育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特有的针对性,其培养目标面向如设计类公司、画廊、教师职业、设计师等从事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性特征。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是向国家、社会、试验区输入优秀的专技人才,可以把在学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实践性
实践在20世纪德国包豪斯的教学中就提出了“干中学”的教学方式,艺术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通过实践能力来培养的。高职艺术教育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书面陈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因此,高职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计划等都需要有现场生产的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参与并制订,培养方式也是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特征。
(三)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直接服务的,艺术人才培养是为生产建设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由于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上岗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就是要取得某种职业的资格,这就需要强调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高职艺术教育是培养适应于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并掌握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突出艺术专业性,突显岗位需求的特征,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
(四)技术性
高职教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并不是学术型人才,是面向社会生产、服务的一线专业性技术型人才,在技术与艺术互动的背景下,技术是各类设计、作品创作的基本,如果没有技术,各类艺术都无法呈现。这也使得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具有技术性的特征。
因此,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或“技术性”的程度。
二、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艺术教育一直在发展当中,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以及竞争逐渐激烈,我们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各类设计企业、美术行业、私人工作室等艺术领域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一些高职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条件的有限性,现如今许多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学费高、社会需求大。现今我国国内的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虽然表面上说要按照社会需求来制定,但实际上却有悖初衷,各种实际做法都只是存在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在社会市场调查方面,缺乏细致地、系统地、深入地了解社会相关需求量,这是造成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比较模糊的主要原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我们来看大多数各类高职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沿袭本科学校的培养体系,艺术类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学校不够重视艺术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联系性
艺术类有些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彼此之间的联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进行互相结合、相互关联,甚至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很难在各门课程之间和理论与实践之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一些院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并且在教学质量评估上缺乏统一标准。例如陶艺专业对实践课程要求比较高,现有些老师不够重视该方面,因此会导致学生对该类专业缺乏兴趣,手与泥的感官体验减少,这也会直接影响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教师缺乏实践和教学环节缺失有效性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新任教师均从相关的美术类、设计类院校毕业,有较好的学科基础知识积累,但匮乏社会实践相关的经验,因此不能够形象生动地给学生传授实践方面的知识。老师动手实践技能不够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如陶瓷设计专业课程、陶艺制作、设计制图等讲课的有效性与学生听课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这样比较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显现,为了建立合理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可行性策略。
三、构建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下的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务院批复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景德镇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刘奇书记、易炼红省长在动员会上的讲话为根本遵循;认真领会其中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符合、适应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适应试验区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众所周知,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元素。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就好似失去了方向。所以,确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既决定是否能成功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直接影响艺术人才的质量。
早在21世纪初,教育部就提出了关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反映了人才培养即“适应当下和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国家陶瓷试验区是对未来的规划,因此,“适应试验区”指的是高职艺术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本专业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符合试验区所需的艺术专业技能。“高技能人才”就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他跟社会上所表达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技能大师”是有所区别的,实际上他是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创新型人才。他的特点就是既能娴熟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试验区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实践化+综合化的发展
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很重要的就是构建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职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国家试验区的发展,创新艺术类课程体系,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实践化、综合化。
艺术类课程体系实践化,其优点就是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合理地配置教材的资源,让艺术类课程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就是:第一,要在课堂案例中结合实际设计案例来组织相关讨论,内容可以结合一些课堂示范、设计现场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第二,在内容中及时更新或补充设计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等,能与时俱进,不会与社会脱轨。实践化使得学生具备创新力,既可以自己设计图纸,又可以讲究工艺材料特点,还能够亲手制作,培养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艺术人才。
课程体系综合化是指高职教育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不仅要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纳入体系,而且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完善、健康的个人品格。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人文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试验区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与针对性
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它不是以艺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依据,而是针对社会、市场上某一岗位的技术需求来设计其教学内容,从而可以胜任该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来教学。最终,高职教育培养的艺术人才是主要分布在设计公司、艺术长廊、个人技能工作室等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高职艺术人才的特点。因此,一味地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不大适合高职教育的艺术人才培养。
那么,要针对国家试验区的特点,艺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应根据生产实践的要求,选择有使用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公司、企业的新知识,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四)师资队伍:顺应试验区向双师结构型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拥有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对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是个称职的高校教师,按规定程序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这是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同时“双师型”教师应具有熟练掌握本艺术类专业的技能。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既讲解理论知识又能传授实操技能。
艺术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既是学校的教师,另一方面又是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技能大师等。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艺术类教育师资队伍一般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形式,艺术方面“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该情况与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任务不相匹配。因此,高职院校需根据国家试验区的背景,打造一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落地性的双师型队伍,才能为试验区培养出更加合格的艺术人才。
(五)培养途径:校企合作,建立“产学合一,校企融合”模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类毕业生还不能完全得到企业的认可,主要原因是艺术教育与企业、公司的实际生产相脱离。因此高职教育要与企业、公司紧密联系,稳定校企合作,整合学院与企业教育的资源,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平台,从而来适应国家试验区的发展,适应整个社会的前进。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艺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间的联系逐渐紧密。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要求高职教育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主动研究企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产学合一,校企融合”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操作能力为主,以合作开发实际问题为辅,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实践操作与技能教学以企业为主的一种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把国家试验区的需求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坚持校企合作,建立“产学合一,校企融合”模式。
(六)评估体系:结合试验区特点,突出高职特色
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深化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陶瓷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结合试验区特点,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多元化评价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单位鉴定、教育管理部门鉴定是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完善三者共同评价的机制,只有三合一时,高职教育才能显现出最佳效果。
二是适当建立周期性评估制度,优化高职教育资源。把高职毕业生真正的就业率作为评估结果的主要依据,其就业率是实打实的就业,并不是一味地只讲究数量,不追求质量。只有建立多元化与周期性评估体制有机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促进国家试验区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国家试验区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培养途径、评估体系六个方面为构建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下的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厚实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建设人才基础。以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为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等职业院校艺术专业进一步发展,要在培养目标上定位准确,在课程体系上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针对性,在师资队伍上加强引导和建设,在培养途径上深入沟通与合作,在评估体系上建立合适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艺术人才的培养,才能进一步促进景德镇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区域陶瓷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