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2022-02-17刘岩冬

传媒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政治思想

刘岩冬

2014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后随着融媒体概念的出现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我国由此进入融媒体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随着信息数量激增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模糊,人们尝试并探索通过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话语体系在融媒体上进行双向互动,使传播格局、舆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迫使媒体功能在体现的优势上互补、媒体发展在步调上一致,应运而生的融媒体则吸取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的优点,将信息容量进一步扩充,将传播方式进一步改进,互动更加频繁及更具有开放性。 时代的嬗变随时随地都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必须将目光聚焦在如何探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上。

一、融媒体概述及其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媒体呈现出相互交融的形态,各种媒体、各个介质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融媒体” 则是媒体相互交融后不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独有产物。 广义的讲, 融媒体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和;狭义的讲,是将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载体与以手机端、电脑端等新兴媒体传播载体进行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媒介形式。

融媒体使信息传达具有时效性。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传统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课堂上使用教材进行面对面教学,而教材里的内容较有限、许多内容缺乏时效性,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家庭客观条件有所差异,同时现有内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情况。在融媒体技术手段支持的背景下, 各类信息可以迅速囊括国内、海外,历时、共时等。信息质量也我们提供了丰富创新的优质资源,也助力受众拓宽视野。

融媒体使信息传播具有主动性。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5G的飞速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主动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客户端表达观点,阐述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融媒体传播的主动性增强了其传播效能。大学生通过不同媒介载体可以以信息林立、平易近人的话语体系以及匿名主体的传播方式直接与教育者对话,尤其疫情期间,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也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融媒体帮助他们主动与教师互动,为培育与践行打开新的视界。

融媒体使主客体互动性更强。融媒体的受众广泛,需要让理论传播形成协同合力。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面对受众对象进行单向的传播, 而融媒体时代应顺势而为追求“新老交融”,面对广泛多元的受众群体,允许其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其在媒体平台上的表现能够被转化为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分析、加工、应用,从而促进媒体内容、形式等多个要素得以完善,所得信息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要。[2]主客体不再是单纯的个体,通过媒介载体改变了彼此的传播地位,主客体可以互换身份、互换角色,传播效果明显增强。

二、融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融媒体时代化特征突出,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借助双方长处使信息飞速增加,与其一道而行,接踵而至的还有西方意识形态,其影响大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开阔其新闻视野,扩大其身心需求范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 媒介高度融合和发展给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高校能将融媒体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把融媒体当做教书育人的主要抓手,进行正确的、有时效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便可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融媒体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融媒体手段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既有各自的信息传播方式, 价值引领导向;同时又在信息交互和信息传达上高度统一。现如今,融媒体发展迅速,短视频、vlog等遍布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已经成为构成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状态, 精神风貌甚至价值观等内在涵养可以通过融媒体手段展现出来, 作为教育者也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融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采取新颖手段从而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将融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是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个原则出发的。 新的时代特征是只有从学生个人的成长角度去探究如何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而不是简单的一味的让学生照抄照搬现有的、已经成型的固定模式,以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所以关注学生的价值观走向并利用融媒体进行价值引领的方法手段可以开辟多元化宣传渠道,从而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提高大学生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性。 如今各种网络交互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事物,并且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也在飞速的更新迭代, 这必将导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复杂且繁多, 内容成分也相应的多样化,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融媒体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防止网络上的错综复杂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可扭转的影响上, 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问题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融媒体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载体

融媒体时代到来,使信息传播的媒介变得丰富起来,传统教育载体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整合和逆转,信息从广阔向纵深传播已经成为可能,实际意义上讲是对传统载体传播方式的一次革新。 融媒体的移动应用、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调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并对成效较差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现如今,大学生融媒体设备以及平台的使用率日渐增高, 将通过融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已成为社会主流。 以融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形态为载体, 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整合渠道,不断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多样性,以融媒体为载体,实现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转换,丰富课程思政的素材来源。从目前一些高校尝试来看, 融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网络思政的实践已经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它可以与高校相应的思政课知识的培育体系以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完美配对。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将融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将会与它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实现更多的契合和变化。

(三)融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交融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融媒体的服务流程再造, 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课堂或者日常文化活动拓展为立体化空间,重塑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融媒体平台有着宣传当代主流文化的时代特征, 这是其他任何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独有优势,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恰可以运用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来进行自我革新,并在不断革新中创新发展, 并成为凝聚广大教育对象的新平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可知,受教育者及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稳步上升, 他们接受文化知识的种类也在日趋变多,因此,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种点对点的新模式进行快速沟通, 将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递给学生, 不仅能尽快改善以往比较直白且刻意的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交流模式, 还能持续改进教育模式, 维持教育模式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良好状态。主要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体的交流模式,不但可以进一步促进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普及,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同时日益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对于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的视角的解读也可以丰富融媒体的内容, 更可以促使融媒体由高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可见,两者的传播模式是互相融合的,相互影响促进的。

三、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融媒体兼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 对多种媒体进行整合,以实现媒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很大一部分媒体平台打通线上与线下间的“痛点”,实现知识与情感的有效互换,方便人们更好理解信息,触达群众需求,从而丰富形成社会主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渠道; 开放自由的平台可以很快地形成多元话语体系,建立圈层关系,媒体平台紧随其后又可以将这些主流价值观放大, 从而实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的跨越时空的碰撞,增强形成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实效。 将融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融,将会为其不断赋能,同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最终助力高校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融媒体整合了多种媒体,教师既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检索网站,在网络上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可同时利用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感和对话的平等感,从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并以此提升与以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同时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控性高, 时间成本相对较低,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空隙进行信息,受教育者时间成本有很大的缩减。

(二)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有待更新。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传统媒体依旧是被高校所信赖的主要传播载体。大部分高校建立了融媒体平台, 利用融媒体技术手段传播教育内容,但因融媒体没有传统媒体的教育内容详实,便呈现出碎片化的教育信息, 所以产生的教育效果未能打到理想的效果,又由于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选择性弱化”也让一大部分人出现了“选择恐惧症”,面对包罗万象的融媒体信息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学生在进行信息获取时都面临这良莠不齐,研判不准确等系列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没办法拓宽教育渠道,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长此以往形成了固定模式, 造成了由于传统模式所造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围很难突破, 同时也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同造成了老教师难以很快的接受并使用融媒体教学模式, 进而造成了对融媒体传播式教育的不够重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对于融媒体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当代大学生能在接收到专业权威信息的同时,也能更快速的获取信息。 这一特点要求融媒体既要有传统媒体基本能满足知识和数据的权威性、专业性和严谨性,又要有新兴媒体的顺畅性、便利性和实效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融媒体使现有的信息内容更加复杂多样,也正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造成了信息传播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甚至许多媒体平台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错误的信息。许多高校大学生由于年龄、社会阅历、学历层次等原因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合理、不科学的信息所误导, 甚至最终会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的效果。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 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教师和教材这一传统媒介身上稍有淡化。现阶段,国家对融媒体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高校对融媒体平台监管力度受法规不健全以及很多因素导致较弱, 信息真假掺杂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要严格把控入口关卡,做到不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严格把控融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准确性,给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学习平台。 也要利用融媒体手段来深度培养大学生对信息正确性的判断能力,严格抵制不良、不实的信息,自觉屏蔽低俗和垃圾信息,积极发挥融媒体的正能量,有效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挥。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兴媒体媒介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融媒体的产生渊源、内部组成和发展走向,理清融媒体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将融媒体作为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 为引领当代学生树立良好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推波助澜。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