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短视频与电视台融合媒体发展的关系
2022-02-17马灿珠
◎马灿珠
(南宁广播电视台, 广西 南宁 530022)
伴随5G网络技术快速化发展,短视频平台成为了用户了解新闻传播主要途径。短视频具备一定的优势,例如,简单直接、接受成本较低等。短视频能重新塑造众多互联网用户认知模型,让用户愈发倾向“短平快”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短视频成为了信息传播主要载体。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一些电视台和融媒体开始转向短视频平台,在自身客户端与宣传网站上留有新闻短视频板块,电视台被赋予了短视频专业化内容生产的新功能,通过新的剪辑手法,将新闻以全新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
一、短视频内容特征
(一)传播时效性较高
伴随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户可利用手机对新闻事件进行视频拍摄、编辑和发布,在微信、抖音等网媒平台上,生产出多个视频呈现在用户眼前。基于同一事件不同用户解读具有差异性,短视频加快了新闻事实传播,提高了新闻传播时效性,利于大众掌握事件真相多面性。内容信息传播中,不管是传播者还是观众,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内容实时互动。在互动中,受众群体从传统媒体行业中被动接受信息者转换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
(二)无限扩展监督能力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背景下,媒体机构社会监督职能主要依靠专业新闻工作者实现,媒体监督范围较窄,缺乏一定的监督力度。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逐渐兴起,大众不需要专业编辑能力与排版系统,只需利用发布短视频说出自身观点,就能加入到社会管理监督中。此外,由于大众缺少专业编辑能力,在短视频中的事件发展能够清晰被还原,表达监督能力。
(三)编发手段具备简单性
纵观传统媒体生产体系,用户先要掌握内容,之后进行采集与编辑和审核流程,再由专业电视播出、广播发射以及报纸排版才能最终呈现给到受众。如今,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高与5G网络的飞速发展,所有用户均能利用手机摄像头拍新闻事件,在平台中进行传播,简单而迅速。
(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在实际中,与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相比,大众以互联网为基础,可以参与到短视频制作与传播中,多人参与,多样化信息的利用,以组合方式进行传播,使得短视频内容具有更多样性。
(五)短视频传播效果更加高效化
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的传播载体,短视频因为有相关简单易用的软件,包括手机APP的支持,能简单高效地将声画、文字与特技结合,进行创意表达,使得传播更加立体化。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和传统媒体所使用的表现形式相比,短视频更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娱乐为主,资讯为辅
短视频为“体验经济”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讲为一种内容消费。短视频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传播极为高效,顺应了时代潮流,提供内容具备多元化特征。在当前形势下,表演和搞笑内容娱乐性短视频占据主体地位。这部分娱乐短视频使得用户十分愉悦,占据一定的碎片化时间。部分短视频平台利用循环与实时刺激的方式,在感官刺激下使得用户拥有快乐,不需要承担使用费,使得用户融入其中。
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状
伴随媒体融合愈发深入,电视台的短视频发展亦遇到不少问题,如技术、内容、人员以及制度方面的问题。
(一)短视频内容生产效率不理想,存在短视频多平台覆盖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台最常使用的大洋非编和Adobe软件并不能满足短视频生产发布,例如,格式与宽高比等,对于短视频生产多格式与多画幅混合编辑,显得尺有所短。如今,很多平台加入到互联网用户争夺中,许多电视台也开通了自己的媒体号,增加了相关人员岗位。但就笔者所见,一些电视台在争抢这块蛋糕时,容易陷入媒体号数量不断增多,工作量愈发增大,但受众却没有增加的怪圈。这是由于没有合理分发节目内容,没有利用好平台智能算法推进,从而分散与损失了点击、在看、转发等数据量。因此,建设媒体矩阵统一管理和分发系统是极为必要的,应着重整合电视台的资源,从实际出发,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冗赘的媒体号,以精准的内容和高效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从而实现电视台内短视频平台的有效管理。
(二)存在新媒体管理制度问题,缺乏针对性网络传媒营销
短视频的普及,实现了信息传播变革,打破了旧态的新闻传播格局与形态。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管理制度,完善制作流程,严格审核内容,是目前各个电视台面临的问题。此外,对于电视台而言,广告营销仍以电视端为主,针对本台网络端营销十分少。由于自身节目缺乏推广宣传,导致部分网民对广播电视网不关心,缺乏关注度,导致了电视台制作的短视频点击率较网络平台要低很多。
(三)网络传播核心能力不足
大数据在传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大多传统电视媒体对大数据采集加工能力不足,没有构建起主流价值与受众兴趣合为一的算法。从节目推送角度来看,缺乏针对性,没有深入理解与研究网络用户特征,极少对用户进行画像,就不能有效推送节目,导致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大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由于对网络传播地位认识有限,当前许多电视台的媒体网络端的工作人员是划分为以支持网站运转的技术人员,以节目编辑为主。相当一部分的网媒小编,同时还是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是优先向新闻节目供稿的,普遍缺少向网络供稿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不少电视台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编辑,但由于缺少网络宣传与传播的经验,面对下海已久的各大网络平台巨头,电视台一方的应战显得十分无力。
(四)布局造势需打造品牌特色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化发展,传统视听媒体开始探寻可视化表达。在此形势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必然转向短视频进行新的布局。加入战场后,新闻短视频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存在的问题亦多,例如,没有品牌或是品牌不能持续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某个新闻事件,由此新闻短视频成为了“爆款”,但这种“爆款”仅仅是短期产品,缺乏长期性品牌建设,不能让受众了解新闻短视频后就及时联想到主流媒体作用影响。换言之,这也是主流媒体竞争力提升具有困难性重要原因。
(五)内容与形式需创新
近年来,传统电视媒体开始重视短视频,但说到发展,还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内容与形式存在较多问题。第一,一稿多发,观点难以振聋发聩,导致视频极易同质化。例如,“玛莎拉蒂醉驾案”,电视媒体纷纷报道,但在短视频的表现上,就逊色于原本职的新闻报道。第二,片面关注流量。以受众喜好作为短视频质量好坏的标尺,使得一些小编有“夹带私货”的操作,如微博上常见的一些蓝V下场,拿平台来给自己的爱豆引流做数据。第三,形式具有单一性。传统电视媒体的短视频制作方式仍沿袭传统新闻制作方式,难以吸睛。第四,缺少互动性。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短视频相比,电视台的短视频,缺少即时的受众交流与分享,互动性待提升。
三、对策
(一)加大审核人员培训
由于短视频平台具备开放特征,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加之监管不严,使得短视频缺乏创意,视频没有经过许可便转载,同质化问题极为严重,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大量的价值观扭曲和低俗恶俗的现象。短视频行业要想步入良性发展,对症下药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电视媒体,作为我国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主力,承担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内容审核人员是平台内容传播的重要“把关人”,严把审核关,保证内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电视媒体立本之道。笔者认为,应该对审核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抽取固定比例的短视频节目进行质检,将结果作为到员工绩效考核的一环。同时加强审核人员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此外,完善用户投诉机制,对视频作者进行实名登记,确保违法内容可追溯源,重视各种反馈,及时有效处理各种舆情。且要针对上传违法内容节目的账户,建立“黑名单”,并进行信息共享。上名单的用户,短视频平台视情节轻重,可实行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让其开通上传账户,或者永封,甚至报警的处理。
(二)健全短视频内容监管立法层次
短视频内容监管需要有法律的监督与保障,因此,整合低位法律文本是极为必要的。期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此进行完善,各层部门进行落实。从立法权限授予角度讲,需要缩小部门权力,大范围回收已有低位法律文件,完善统一短视频立法监管思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包容性,修订短视频内容监管基本法。如,在已有互联网内容监管法律中,明确规定短视频内容监管法律归属。又如,建立审核人员队伍标准与内容管理规范文件等。从微观具体层面,落实短视频内容监管,进而增强立法针对性。
(三)构建专业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
之所以构建短视频生产平台,是为了解决新媒体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升内容质量。作为平台,应具备内容库集成功能,整合本地素材库与第三方内容库,把传统电视节目素材和成品内容打通,为前期素材检索和搜集降低共享流程。此外,定制专业广电媒体模板,确保质量基础上,节省内容形式创作时间,在生产环节解决新媒体环节生产问题。
(四)短视频加快制度建设
在短视频领域,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实现思维转变,从“内容生产”转为“内容运营”,打破传统模式。对于短视频生产而言,需要迎合用户口味制定对应内容。基于此,需要相关绩效制度以激励,这样才能提升编辑的自觉性,使其融入到新内容创作中。
(五)加强和大数据科技企业间的合作
目前电视媒体做的短视频依然为普适性,为粗放型。普适性节目从表面上看适合普通大众,但事实上,流失了较多现有受众群,失去了潜在受众群。一个成功的短视频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算法与内容分发体系。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视频内容专业性无需质疑,但如何建立分发渠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这是全新领域。一方面,许多电视台缺少运用大数据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在电视媒体内部建立大数据运用部门,具有若干制约条件,不太可能创建出涵盖多种节目的算法。因此,电视台应加大和大数据科技企业间的合作,由科技公司创建出和节目特性相吻合的算法,这种算法基于不同节目研发的,对受众进行合理划分。针对不同群体,构建垂直内容分发体系与渠道,电视台依据受众群体特征进行视频制作,做好内容把关,真正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六)加强学习,提高新闻短视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和传统电视视频制作相比,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创作具有更高的时效性要求,需要快速灵活生产,因此,电视台负责短视频制作的人员技能要求就要更为全面,很多情况下需要文案、拍摄、剪辑与包装等要一体化单兵完成。例如,“大国大桥”短视频在2019年进行了策划,视频记者分为2人一组,或是一人独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新闻短视频剪辑与发布。并且,主流媒体已进入到智媒体时期,要想创新新闻短视频内容与形式,需要专业的视频编辑人员完成。因此,需要新闻短视频制作人员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突破传统,构建短视频思维模式,做好短视频主动性策划。此外,聘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提升新闻短视频人员理论知识,选派骨干参加培训班与发展论坛,掌握业界动态,了解行业技术,亦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练兵。
(七)角度新颖,创新视频表现形式
电视媒体的短视频要想具备更高的活力,应打破原本自带的电视新闻报道的严肃化状态来进行创新。笔者认为,第一,创新新闻表现方式。和长视频相比,短视频要探寻出多变表现手法,获得受众关注。和模式化解说相比,当前Vlog为新型新闻短视频探索的一种很好的方式。Vlog利用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可以对内容进行强化,更具备鲜明性、流畅性和趣味性。例如,央视主持人康辉Vlog,包含台前幕后等,内容十分有趣。第二,捕捉细节,提高新闻短视频镜头张力。短视频时长较短,但包含着作者思想情感,而思想情感一般是于细节中得以彰显,而高质量短视频产品只有注重细节,才能获得受众喜爱,才会有长远发展。第三,创新技术,提高短视频的良好体验。电视台制作的短视频,是一个新闻和技术的结合,不断消除技术门槛创新应用的过程。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背景下,短视频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场景,和多种传播渠道相连通,激发受众感官,使之获得全方位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VR和AR超高清技术融合,短视频实现了新的转变升级,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一定地位。作为传统媒体人,应抓住转型契机,创作出和时代背景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短视频内容。同时加大媒体深度融合,加快自身发展。在融合媒体时代下,掌握先进技术,使得电视媒体的短视频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新闻内容,实现创新突破,就能给予短视频新的活力,加快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方向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