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2-17孙丰梅丁培峰赵瑞平
孙丰梅,丁培峰,赵瑞平,陈 一,魏 东
(1.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2017 年,教育部开始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务院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强化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将大学生的“三创”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中课程作为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必然成为“三创”能力培养的关键载体[2-3]。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新颖性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起着承前起后、横向渗透、有机联系的作用。学习“食品添加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性质、作用,更主要的是要学会应用,为后续在相应的农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食品资源开发利用、方便食品生产等方面奠定基础。可以说,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生产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食品生产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3]。因此,将“三创”理念融入“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是最方便,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途径。
1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
学习“食品添加剂”,要求学生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作用、安全性及应用,熟悉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标准和法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动态;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行业道德;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虽然提及了创新意识和能力,但并未意识到有关“创意、创业”的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创业的思想和理念也没有真正贯彻其中,这与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极不适应。
1.2 教学内容
“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是按照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分类而设置的。内容整体上比较分散,每章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主要涉及到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其应用,形式上枯燥乏味。实验学时数较少,而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自主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缺乏,不利于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灌输为主,“食品添加剂”的讲授内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可能让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甚至产生厌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较少,容易与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脱节。
1.4 师资条件
目前,学校担任“食品添加剂”课程的专任教师2 名,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在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过实践培训,缺乏一线生产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显得空洞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专任教师也没有进行过有关创意、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很少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三创”方面竞赛,即培养学生和提高自身“三创”能力的意识不足,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在当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需要融入“三创”教育理念。对于专业课程来讲,“食品添加剂”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过程、教学条件等方面,实现创意、创新、创业实践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2.1 课程教学目标
重新定位“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目标。除思政目标外,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种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作用、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与安全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参与食品新产品的创业实践。
2.2 优化教学内容
进一步梳理、优化教学内容。“食品添加剂”的章节内容以功能类别为教学单元,即每一章以一种功能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为例,讲述该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功能及应用,重点内容是其使用。但每一类食品添加剂中种类繁多,如果泛泛讲述,课程内容就会索然无味。抓住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作重点讲述,并与生活中的食品举例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布置专题研究,以不同食品为载体,以食品添加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最新研究动态,课堂学习中告诉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三创”能力[4],如“姜汁饮料的制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再进行实验研究。这个项目是考核学生使用食用色素、增稠剂、食品调味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设计、自主创新,并结合绿色、健康等理念,做出创意产品。
融入“三创”元素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融入“三创”元素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
2.3 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发展及移动教学平台资源的普及,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该课程利用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件、教案、教学视频、参考教材等基本教学资料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利用不同模块的功能,完成签到、抢答、在线答疑、讨论、作业、考试等任务,特别是利用PBL 分组任务模块,布置教学专题、实验设计等任务,然后每组学生通过PPT 汇报、实验成果展示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学生的专题任务、实验成果完成情况计入期末课程考核中,教学模式的创新,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课程与培养环节相融合
在“食品添加剂”教学大纲中要求,必修课程有“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毒理学”等,但并未考虑与“三创”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学习。在新大纲修订中,建议学生选修一些“美学”“美术欣赏”“美术设计”“市场营销”等通识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业理念。在课程绪论中,可以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艺学”课程联系在一起,因为食品添加剂最终是为食品生产服务的,需要将其应用到畜产、粮油、果蔬、水产等食品加工中,各类食品企业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迎合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以此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理念。
现行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4 学期和第5 学期分别有2 周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组进行食品工艺实验方案设计和产品综合设计实验。在这些工艺和产品设计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另外,第6 学期的集中实践是完成有关食品行业的创新创业计划书,其中不乏有学生根据家乡的食品原料资源进行食品生产的创业计划,同样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毕业论文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制作一款新产品,要想得到色、香、味、型俱佳的产品,必须依赖食品添加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灌输食品添加剂创新型产品的案例,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2.5 改善“三创”培养条件
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涉猎多方面知识,深入企业交流学习,顶岗锻炼,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积累和历练提高业务水平[3]。
选拔和培育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如“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5]。对于获奖的学生,在学生综合测评、年度评优等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内实践+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的校内创新平台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融入“三创”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型创意大赛的形式模拟实战环节,为创意提供依托、为创新提供场地、为创业提供可能。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校内创新平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资金支持[6]。
3 结语
食品类专业是集工、农、理于一身的交叉型学科,具有显著的应用型、技能型特点,也是最能体现“三创”重要性的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化、快捷化、营养化、保健化,以及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三创”教育背景下,“食品添加剂”课程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食品行业培养所需的“三创”人才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