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东中西区域间的比较

2022-02-17王志松

时代经贸 2022年1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城镇化率失业率

王志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引言

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很大,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源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作为经济社会的核心,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深刻影响收入分配,加之城乡制度性差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三大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文献综述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王笳旭、王淑娟、冯波(2017)说明了人口老龄化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收入效应、社会福利的替代效应,最终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曾龙、江维国(2020)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社会保障支出强化了缩小作用,当社会保障达到门槛值后,老年抚养比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姚玉祥(2021)通过理论分析,结合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人口老龄化通过加剧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强化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以及提高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人口老龄化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季晓旭(2016)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老龄化、房价上涨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二者的交互影响可以缩小差距。王健、赵凯(2020)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表明老龄化与城镇化正相关,而城镇化对城乡差距的缩小效应。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李庆(2015)通过理论研究与经验验证发现,农村劳动力偏老化与人口老龄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无法缩小的原因。丁玉龙(2018)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负向影响,此消彼长。

综上所述,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侧重于从人口老龄化角度展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理论分析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人口老龄化,而人口老龄化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城乡收入差距。除此之外,本文还简要说明了其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一)人口老龄化直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老年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时,城镇老年人较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减少程度更低,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这直接扩大了收入差距。一方面城镇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水平,教育的城镇偏向性使城镇老年人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这两种因素减缓了城镇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逐渐处于劣势,回到农业生产的老年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降低,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收入骤降;并且农村多为家庭养老,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可能会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投入从而减少收入。

(二)人口老龄化间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短期内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但从长期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会促使一个经济体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人口老龄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诱因,而技术进步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次,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加大家庭负担,挤出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利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这种挤出作用更多地出现在养老负担重且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最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促使年轻群体增加防范未来风险的储蓄,老年群体增加用于自身和下一代消费的储蓄,但由于金融发展巨大的城乡差异,这些储蓄带来的收入多惠及城市。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老年抚养比上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三)其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城市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在固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较高的城乡收入差距下,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我国人口的城乡流动较大,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收入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失业率的上升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本文选择的变量包括:第一,利用城乡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ur)表示城乡收入差距,选取2000年为基期利用城乡CPI分别消除价格效应;第二,利用老年抚养比(odep)与少儿抚养比(ydep)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第三,利用实际人均GDP的对数(lnpgdp)表示经济增长,选取2000年为基期利用人均GDP指数消除价格效应;第四,利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urban)表示城镇化率;第五,利用城镇登记失业率(uemp)表示失业率。数据涵盖2000-2019年共20年,包括东部地区11省、中部地区8省、西部地区12省,共计620个样本(我国港澳台地区由于统计数据不同,暂不予研究);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Wind数据库。

利用LLC、IPS、ADF检验分别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东部仅ydep与urban是平稳变量,中部仅lnpgdp平稳,西部仅ydep平稳。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所有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差分后三种检验方法下的所有变量(dur、dodep、dydep、dlnpgdp、durban、duemp)均平稳,可以建立PVAR模型。

(二)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PVAR模型如下:

其中,α表示截距项矩阵,β表示系数矩阵,μ为随机误差项。根据AIC、BIC、HQIC准则,东部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中部和西部的最优滞后阶数均为1。分别对东中西进行面板向量自回归并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每个模型的特征值均在单位圆之内,即这三个模型都是稳定的,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三)脉冲响应

图1和图2表明,在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于老年抚养比的冲击具有正向响应,即老年抚养比上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仅西部地区在第2期之后出现了微弱的负向响应;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少儿抚养比的冲击具有负向响应,即少儿抚养比上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除此之外,stata软件还汇报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变量脉冲的响应,短期内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失业率的冲击都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响应,但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

图1 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老年抚养比脉冲的响应

图2 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少儿抚养比脉冲的响应

(四)方差分解

表1显示了第1期到第5期东部、中部、西部变量dur的方差分解结果。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第1期的预测方差完全来自于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在第5期,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收入差距自身的解释力度分别下降为86.2%、82.4%、83.6%,这说明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主要受自身惯性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在第5期,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在东部地区影响程度为2.3%,中部地区为2.2%,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可以忽略,仅为0.1%;少儿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程度在东部地区为2.5%,中部地区为2.9%,在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为4.2%。

表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dur的方差分解

另外,就其他的控制变量来讲,在第5期,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的影响程度>经济增长>失业率,且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影响程度在三大区域中最大(5.6%),失业率的影响程度最小(0.6%),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较高的城镇化率使得城乡分化程度较高,丰富的就业机会使失业率较低,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中部地区失业率的影响程度>经济增长>城镇化率,且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失业率的影响程度在三大区域中最大(5%、6.4%),城镇化率影响程度最小(1%);中部地区仍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增长水平与就业水平会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率的影响程度相当,略大于失业率的影响程度。

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首先,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存在很强的惯性。其次,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影响在东部和中部相当,对西部影响可以忽略;少儿抚养比的上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影响在西部最大,对中部的影响略大于东部。最后,一些控制变量在东、中、西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力度不同,城镇化率在东部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影响最小;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对中部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影响最小;各个控制变量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明显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讲,应当促进生育率水平的提升,并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减弱金融的二元性以应对老年人口上升的影响;同时东部在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下要兼顾农村的发展,中部应该注重提高就业率水平;对西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较低,少儿抚养比较高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当下更应该注重经济增长水平与城镇化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城镇化率失业率
我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