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2017-03-24周建忠
摘 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介绍了人口红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口红利减弱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一是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区域流动;二是全面开发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三是适时采取延长退休年龄制度。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抚养比;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由此带来的用工成本上升和制造业转移的问题更引发了各方的深入思考。因此,加大制度创新,使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入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转变已迫在眉睫。
1 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
人口红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经济学家在对日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及东亚地区国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创造的经济奇迹研究时所提出的。Bloom 和 Williamson通过对东亚1965年至1990年的人口数据和1990年至2025年数据的预测及经济数据的分析证明了人口红利为东亚经济奇迹贡献达到了1/3。经济学家Andrew Mason 在Bloom提出的人口红利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学者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现象也做了深入研究。蔡昉、于学军等学者具体界定了人口红利的概念,指出在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而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较低的局面,总人口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较轻,人口生产性强,储蓄率高,这一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就被称为“人口红利”。
2 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
(一)高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在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不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与总人口增长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同步性。其主要表现为:当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慢于总人口增长时,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带来社会总负担的加重,进而引起人均产出水平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反之,当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时,劳动力的丰富供给将带来充分就业,那么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具有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即劳动年龄人口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低社会抚养比
低社会总抚养比是人口红利时期最为显着的特征。社会总抚养比由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两部分组成,因而人口红利亦是由少儿人口红利与老年人口红利两部分组成。少儿人口红利是由于生育投资不足而转化的一种负债消费,这种负债消费方式在未来是需要加倍偿还的,并且必然会加重未来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红利则是由于生育投资过度而形成的一种预期回报。虽然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在社会总负担人口中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在时间上的变动与方向上的变动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高储蓄率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口的转变过程是个人生命周期的变化代际更替关系。一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一个经济社会进入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增加,则消费倾向降低、储蓄率上升,最终带来资本积累给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增长效应。因此,高储蓄率是人口红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1949年以来,除了“大跃进”和“文革”的影响外,我国的储蓄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 人口红利减弱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对策
(一)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区域流动
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是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必然条件。然而,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使得我国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受到了一定程度限制,因此,我们要实施具有区域差异的就业政策、改革以户籍管理为核心的政策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积极推进户籍管理改革制度,引导劳动力跨部门、跨地区的合理有序流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应。因此,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能够给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效应。
(二)全面开发和提升劳动者素质
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教育体系的建设规模。东部地区为了避免人口红利过快衰退,需要继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和理念,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该地区创造人力资本,并根据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在利用本地不断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来承接东部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提条件下,为了提高劳动力的有效投入,需要加大本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斷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和层次,扩大人力资本的存量,从质量上发挥人口红利的作用。
(三)适时采取延长退休年龄制度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一些国家已经将退休的法定年龄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延长直接为我们带来两个特别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是低龄老年人口继续工作,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二是退休年龄延长,使得一部分赡养的人群转变成了劳动力人群。低龄老年人口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充足的状况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作为计划,在我国未来5-10年内,可以根据职业、技术水平、健康状况,逐步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制度。
参考文献
1.马春文,武赫.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3):22-25.
2.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2-45.
3.黑田俊夫.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人口学刊1993(4):36-39.
作者简介
周建忠(1972-),男,浙江兰溪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