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联合活血通络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02-16聂文君韩秀庆
聂文君,韩秀庆
(1.临沂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临沂 276400;2.临沂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临沂 2764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以耳鸣、眩晕、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且症状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西医多采用口服血管扩张药、颈带固定等治疗该病,虽能有效减轻疼痛等症状,但存在长期疗效不佳、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2]。中医将CSA 归为“痹症”“眩晕”等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治疗原则应为化瘀通络、行气活血。中医治疗CSA 的手段较多,包括内治之法及外治之法。中医内治是指通过口服中药汤剂达到治疗的目的,活血通络汤具有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疗CSA 的常用方。针灸与推拿均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手段,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人体特定部位,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推拿则是以拿、捏、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与穴位,从而促进气血运行、滑利关节[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7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CSA 患者为对象,探究针灸推拿联合活血通络汤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4 例CSA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4]中的CAS 相关诊断标准,并经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气虚血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耳聋耳鸣,视物旋转,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脉弦细而涩,苔白腻,舌质淡红;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脑部肿瘤者;存在营养不良、重度贫血者;存在颈椎先天畸形、脊柱结核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26 例;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68±1.29)年;年龄37~71 岁,平均年龄(58.70±6.49)岁;身高157~181 cm,平均身高(169.52±5.04)cm。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5 例;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42±1.04)年;年龄35~72 岁,平均年龄(59.35±6.70)岁;身高155~182 cm,平均身高(170.31±5.22)cm。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营养神经、颈部锻炼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组方:黄芪30 g、赤芍15 g、红花15 g、当归15 g、桂枝15 g、炙甘草6 g、威灵仙15 g、丹参15 g、钩藤15 g、天麻15 g、葛根15 g、川芎15 g、桃仁15 g。1 剂/d,加水煎煮至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3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1)针灸:取百会、风池、颈夹脊、太溪、大椎穴;常规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采用一次性针灸针以捻转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2)推拿:嘱患者取端坐位,医师先对其上肢肌肉、斜方肌、项韧带、胸锁乳突肌进行手法松解,然后采用托位牵引对头部进行治疗,使头部左右旋转;以旋转复位法对颈椎棘突处进行拨正并对椎体小关节错位部分进行手法纠正;以揉、推等手法按摩冈上肌、背阔肌5 min;点按百会、风池、颈夹脊、太溪、三阴交、大椎穴,每个穴位5~6 次。推拿治疗每次25~30 min,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3,旋颈实验为阴性;有效:体征症状消失1/3,颈部活动部分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旋颈实验为阳性。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颈椎功能: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6]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工作、睡眠等10 个方面,共50 分,评分越低提示颈椎功能越好。(3)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7]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0~10 分,评分越低提示疼痛越轻微。(4)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PSV)及平均峰流速(TMFV)。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D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DI、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DI、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DI、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NDI、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双侧椎动脉PSV 与TMFV、基底动脉PSV 与TMFV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cm/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论
CSA 的发病机制复杂,多由颈椎间盘退变、上关节突出增生肥厚、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颈椎节段不稳、脑供血不足所致,可引起疼痛、颈部活动障碍[8]。中医认为CSA 的主要病因为肝、脾、肾亏虚所致血气亏损及筋脉失养,加之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加重颈部经络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头痛、眩晕。因此,中医治疗CSA 当以行气通络、活血化瘀等为基本原则。
本研究使用的活血通络汤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通脉络等功效。方中红花、桃仁、当归、赤芍、桂枝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威灵仙、葛根有止痛的功效;丹参与川芎能破血行瘀、活血行气;天麻、钩藤能熄风止眩;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同发挥温通血脉、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9],川芎与黄芪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且黄芪还能增加脑供血,缓解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与头痛;葛根中的异黄酮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部血流量,进一步减轻眩晕与头痛。但口服中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较慢,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DI、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PSV 与TMFV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推拿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能增强CSA 的治疗效果,加快疼痛缓解,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颈椎功能。百会为调节脑功能的要穴,针灸此穴能缓解眩晕、头痛;风池在颈部,针灸能治疗肩颈强痛,改善颅脑供血;针灸颈夹脊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太溪主治头痛目眩、耳鸣之症,针灸能减轻有关症状;大椎为气血之会,针灸有较好的气血调理作用。推拿治疗CSA 是通过对肩、颈、头部位施以力学刺激,松解局部组织粘连与痉挛,实现整脱复位,并纠正错位关节紊乱,改善颈供血,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增加椎、基底节血流供应。现代医学研究指出[10],针灸治疗CSA 可通过施针刺激穴位,反射性抑制颈椎周围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颈椎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动脉供血;手法推拿则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因子消除,缓解颈椎水肿、痉挛。针灸、推拿、中药联合应用,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提高疗效,改善椎动脉供血,加快症状消失,利于颈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改善CSA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