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配合心理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6王丽
王丽
(福州市长乐区精神病医院精神科,福州,3502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还未有明确的病因解释,其在青壮年中发生率较高。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作特点为发病慢,病程延缓、易复发等,甚至严重时会导致残疾,所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劳动都带来极大负面影响[1]。最新的研究认为,该病失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的一种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早醒为特征[2]。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节律紊乱、入睡困难等,主要与多巴胺能系统和GABA能系统功能障碍有关[3]。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仍以药物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改善发展与创新,已有较多的治疗精神类新型药物被研发。临床研究表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因此,我们选取精神分裂症伴失眠的患者共60例,采取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利培酮结合心理行为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长乐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25±6.58)岁;平均病程(1.32±0.66)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35±7.17)岁;平均病程(1.39±0.73)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2)之前未采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筛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药物、乙醇依赖的患者;3)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4)无利培酮药无禁忌证的患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治疗,起始剂量为1~2 mg/d,2周内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整,最大服用剂量为4~6 mg/d,平均每天服用剂量为(5.00±0.66)mg,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药物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结合心理行为疗法,在患者最初发病时详细分析致病因,对预后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及家庭支持系统因素等。依据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心理行为治疗:1)认知治疗:恢复患者正确认知,纠正其对失眠产生的误解,如,失眠患者容易出现与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相关的过度担心和不愉快的侵入性思维。并进行认知重组[5],重新建立关于失眠结果的正确信念。2)支持性心理治疗:a.采用倾听支持与鼓励的治疗技术,细心聆听并鼓励患者诉说,使影响其睡眠质量的情感因素得到宣泄,在其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b.说明与指导:对患者讲解疾病临床病症的产生和发展的因由及清除病症的治疗方式,例如向患者讲解睡眠是一种由神经系统调控的生理行为,不能被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减少患者对睡眠质量的怀疑,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c.安排病房时选取较为安静、光线适宜,温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3)心理行为治疗。包括:a.团体心理行为治疗:定期展开对疾病内容的讲解如病因、疾病性质及注意事项等,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采取乐观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组织开展患者交流会,进行讲故事、绘画及做运动等活动,加深患者之间的了解,提升其对自身及他人的感受力,随之逐渐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改善精神状态及面貌。b.音乐疗法:播放乐曲,经音乐指引,使患者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示自身情感;会根据乐曲节奏活动四肢,使身体处于感到轻松的状态,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举办各种音乐游戏,增强患者的自信,提升对外界的认可及接受。c.放松训练:常见临床操作模式,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旨在缓解自动觉醒,肌肉紧张和干扰睡眠多侵入性思维[6]。
1.5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1)精神状态。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该量表包括7项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16项;总分数和各项症状量表的分数越高表明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高;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情况、日间功能等7个维度,每项对应评分范围0~3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一般精神、阴性及阳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会出现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异常,如出现情绪失落、郁郁寡欢、社交及睡眠障碍等,病情加重甚至会有自杀的想法,危害性极大。因此,临床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模式,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生命质量非常重要[7]。研究表明该疾病与遗传、环境、自身行为及心态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主要是以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症治疗[8]。有相关报道指出,单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若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复发率较高,且会产生不良反应,对其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失眠[9]。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多采用药物治疗,如利培酮等,单纯使用药物,临床难以完全治愈,而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行为治疗因对患者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主要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采用认知教育、心理及行为指导等,从而既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本文将利培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行为治疗应用到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利培酮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苯丙异噁唑衍生物,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及阴性症状,但对于精神分裂症伴有失眠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减轻相关病症。本文根据以往的相关文献,并将其与我国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将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利培酮结合心理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失眠的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认知疗法是一种以目标性向导为主要目的的系统性过程,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认知、情绪障碍。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采用认知疗法,可使其意识到过去对失眠症的认知发生偏差,从而使其从精神上摆脱对失眠的过度重视,支持疗法采用对其失眠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安慰等方式,使其心理状态始终保持愉悦;同时,为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工作人员为患者安排病房时选取较为安静、光线适宜,温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10]。对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采用行为疗法,对其实施行为干预,逐项列举出认知歪曲的原因,可提升其认知水平,纠正其错误想法,可对其布置一些日常活动并进行评分,以此来加深其对自我的了解,使其处于放松、愉悦的气氛中,正确排解负面情绪,由此帮助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林伟怡等[11-12]通过舒眠汤结合心理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会经常否认自己患有此疾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用药依从性都较差。在患者接受治疗时期,将心理行为疗法结合利培酮药物治疗应用到患者中,能够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了解及重视程度,可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伴失眠症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行为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