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方案的选择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2-16周世彬吴碧瑜庄丽娜赖玲治蔡晶晶潘贤枝
周世彬 吴碧瑜 庄丽娜 赖玲治 蔡晶晶 潘贤枝
(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泉州,36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由于该疾病具有不可逆性和进行性的特点,治疗难度较大[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并发睡眠障碍症状,睡眠障碍会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2]。因此,临床需要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家庭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25±3.0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1±0.85)年;观察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18±3.1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6±0.86)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PaCO2>50 mmHg,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2)年龄45~70岁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慢性肝病、冠心病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2)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4)入组之前选择抗感染进行治疗的患者;5)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的患者;6)意识障碍者或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入组之后均开展抗炎抗感染、祛痰解痉、止咳平喘等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NIPPV),选用适合患者面或鼻罩,用头带固定,模式采用S或S/T,(IPAP)6~8 cm H2O,(EPAP)2~4 cm H2O,吸入氧浓度为0.3~0.4,调节合适的吸入氧浓度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8%~90%,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调节参数。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氧疗措施进行干预,要求患者选择半卧位或者平卧位体位,选择费雪派克AIRVO2高流量氧疗仪(HFNC)进行氧疗,设备初始设置温度为31~37 ℃,流量30~40 L/min,氧浓度0.3~0.4,调节合适的吸入氧浓度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8%~90%,每日氧疗的时间>15 h,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家庭氧疗指导干预,主要措施:1)健康教育:在家庭氧疗期间应让患者了解到采取此方式进行治疗能使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增加患者的组织供氧,可改善心肺功能。另外,让患者了解到家庭氧疗能促使运动耐力得以增强,避免出现肺心病,可防治呼吸衰竭。通过分析患者的经济情况、个体情况,帮助其选择合理的供氧方法进行治疗。2)病情监测: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吸氧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血压、呼吸方式、湿度以及皮肤颜色等,一旦出现异常需要马上停止吸氧,可选择来院复诊或者电话咨询。3)氧疗注意要点:在氧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防震、防热、防油、防火等要求,完成吸氧设备的定期维护、消毒以及检查工作,防止出现危险的情况。由于患者在家庭氧疗期间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护士在随访时需要了解其心理状况、个人状况,加大心理疏导的力度,引导其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为顺利开展家庭氧疗提供保障。
1.5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分别在病情稳定出院回家前、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1)等指标进行评估。2)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有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项目,每项0~3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3)生命质量:分别在病情缓解出院回家前、干预后通过生命质量调查简表(SF-36)完成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工作,主要是调查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机体功能、总体健康等项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病情稳定出院前(干预前),2组患者的MVV、FEV1/FVC、FVC1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MVV、FEV1/FVC、FVC1指标均提高,观察组患者MVV、FEV1/FVC、FVC1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 病情缓解出院回家当天(干预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分)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病情缓解出院回家前(干预前),2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各项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合并肺功能损伤以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作为主要表现,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弥散功能障碍[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肺功能损伤、肺部感染等发生率[4]。
以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通过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等措施进行治疗,尽管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会出现肺功能降低的情况,无法获得理想效果[5]。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问题,对治疗预后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氧气作为一种有力、特殊的肺血管扩张器,氧含量从出生干预便能促使肺血管阻力有所降低,而低氧血症、肺泡低氧会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症状,所以,常会选择氧疗对低氧血症进行治疗,对肺动脉高压可起到逆转的作用。机体50%的氧浓度便能符合肺血管舒张的要求,而指脉氧饱和度在90%~97%能促使最低肺血管阻力得以维持,持续性地进行呼吸支持治疗作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一般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进行治疗,确保活动时氧饱和度以及夜间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家庭氧疗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纠正机体缺氧状态,明显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脏器功能损害,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VV、FEV1/FVC、FVC1等肺功能参数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机体功能、总体健康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家庭氧疗进行干预能改善肺功能以及睡眠质量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氧疗中高流量氧疗仪进行氧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改善肺功能、促进痰液引流、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指标以及提升生命质量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