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延安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2-02-15张海燕杨千惠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SWOT分析延安

张海燕 杨千惠

摘 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对群众形成正确价值导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延安红色资源丰富,利用价值极高。本文采用态势(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深入分析延安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制度、整合红色资源、优化人才建设的建议,以充分开发利用延安市红色资源。

关键词:红色资源;SWOT分析;延安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1935—1948年,延安谱写了无数红色故事,留下了一系列红色资源。延安红色资源是这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累积起来的先进文化资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教育意义,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延安红色资源的主要要素。

从物质层面来看,延安红色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址、会议原址、领导人故居以及院校旧址等。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到达延安的第一个驻地——凤凰山革命旧址;中共中央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召开党的七大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完成《学习和时局》等著作,并发表《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的枣园革命旧址;八路军战士响应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实行屯垦,生产自救的南泥湾革命旧址等。

从精神层面来看,延安红色资源主要包括革命事迹、领导人理论著作、延安精神以及相关文艺作品等。延安时期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对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另外,从精神层面来看,延安红色资源还包括《矛盾论》《整顿党的作风》《论持久战》等经典理论著作,以及《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是个好地方》等凸显陕北特色的文艺作品。

延安红色资源在革命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辉煌成就[2]。从杨家岭革命旧址到洛川会议旧址,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到毛泽东的经典著作《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延安红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史,见证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具有宝贵的价值引领和文化塑造作用。

(一)优势(Strengths)

1.红色资源丰富

延安红色资源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源远流长。据统计,延安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遍及全市13个县区,其中重要会议旧址20多处,重要战争旧址20多处,院校旧址将近60处。除此之外,延安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经典理论著作以及文艺作品等,特别是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在中国革命、改革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为我国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红色资源地位至高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市;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人民武装力量由弱到强的时期,也是奠定中国革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期;延安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南针,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红色文化遗存规制宏伟、脉络清晰、体系完整,其规模之大、文物之多为国内少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无可替代,造就了延安红色资源至高的地位。

3.红色资源内涵丰富

延安时期是我国革命历程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共产党壮大和奠定抗战胜利基础的重要时期。13年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进行了令世界震惊的革命。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发展为成熟的党,执政范围从局部扩大到全国;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社会建设的丰富经验,对现有工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培育了一大批民族支柱人物和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延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地、延安精神的诞生地以及新中国的试验田,其红色资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文化道德养成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

(二)劣势(Weaknesses)

1.整合程度不足,展示功能单一

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为主,位于山河之间,除了主城区部分红色资源相对集中以外,其他地区红色资源大多位于偏远地区,分布过于分散,地域跨度较大,资源之间缺乏联系。同时,由于延安红色资源形成时间大致相同,导致一些革命遗址布局基本相同,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出现少数红色资源被“遗忘”的现象。除此之外,只是把延安红色资源单纯地作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大多数都是以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纪念馆的形式向游客开放,以静态方式来呈现,展示方式过于单一,表现方式落后,整体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资源破坏严重,保护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延安市旧城改造工作的开展,区域红色资源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人为破坏风险增大。由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而且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社会上很多人都未充分意识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也未给予红色资源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延安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其遗址中一些土窑洞、木质结构的革命遗址遗迹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利于文物的长时间保存。

3.专业人才短缺,队伍建设不足

延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较多,但是研究红色资源的专门性机构和人才较少。文化资源保护机构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整体专业化程度不足。研究人员大多集中在延安精神领域,其他方面研究较少,甚至存在部分红色资源开发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度开发部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情况。除此之外,部分红色资源讲解人员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对一些问题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完成相应的讲解工作。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文物保护政策,这些政策都将进一步促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这一系列举措积极保护延安红色资源故址遗迹,传承红色血脉,为延安红色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4]。

2.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盛,各地区开始利用本土资源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的发展,这表明延续红色血脉的红色旅游对旅游市场的开拓至关重要。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延安市红色旅游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近年来,延安市在挖掘红色资源优势,带动文化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全力打造“一核五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延安接待游客突破2.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 500亿元。

3.社会大众红色文化需求增长

人的需求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化的、具体的。需求是由一定時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增多。近年来,人民群众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和文化经济呈现持续升温趋势。红色资源具有政治导向作用,包含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有效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以及行为规范,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威胁(Threats)

1.城乡建设加快,保护压力增大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文化资源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更加凸显,红色资源保护工作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2013年以来,延安市全面启动旧城改造项目,延安埋藏在深山之中的文物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被当作历史“宝物”收藏和保护起来。但是,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未及时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认定工作,造成文物保护基础资料不清晰,对后续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制造了不便。

2.面向主体单一,宣传创新不足

延安市部分历史文化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虽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但是游客大多为党政机关干部、各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生团体,群众极少会主动前往旅游,整个地区受众群体过于单一,红色资源的传播范围受限。除此之外,延安红色资源的宣传依旧以报纸、电视、纪念日庆典等传统传播方式为主,常以说教的形式呈现,内容过于生硬空洞,易使受众产生乏味感。

3.深度开发不足,产业化发展滞后

红色产业形成离不开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红色资源是基础,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延安红色产业人才培养储备不足,发展方向过于片面。由于自身缺乏鲜明特色,未建立当地红色文化品牌优势,严重限制了红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延安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是以红色旅游和文化教育教学为主,其文化创意产品、影视作品、广告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经济效应不足,制约了延安红色产业的发展。

(一)完善相关制度,增强保护力度

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要通过体制改革、资金扶持、法治保障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关部门监察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提高革命老区民众的保护意识和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要通过文化保护日、革命纪念日、游学活动等途径,提高社会大众对红色资源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全方位落实红色资源保护工作。

(二)整合红色资源,挖掘深层内涵

延安红色资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需要深度挖掘和系统整合其现存红色资源。要成立专业团队共同组建研究机构,研究红色资源历史底蕴,有效集中、提炼和整合分散的红色资源,结合延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独有的生态特色,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塑造独特的延安文化资源品牌。除此之外,围绕市场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在大力扶持红色文化产业、发挥红色文化社会效益的同时,加快培育红色文化产业[5]。借助宣传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黄土风情”等称号,拓展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开发和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及其精神内涵。

(三)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人才是促进红色资源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建设可以从“德”与“才”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培养一批了解红色资源、热爱红色文化事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多渠道、多模式培养本土红色资源专业人才、讲解人才和管理人才,丰富人才红色资源知识,提供人才交流学习机会,打造更专业的红色资源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健全相应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培养更多可用之才。

[1] 张珍瑜.红色文化的伦理意蕴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2(2):174.

[2] 王以第,张爱芹.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0(5):175-178.

[3]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EB/OL].(2014-12-15)[2021-11-23].http://www.gov.cn/ xinwen/2014-12/15/content_2791542.htm.

[4] 王玉平,张同乐,张志永.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热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4(1):140-145.

[5] 周锦涛.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考察中心[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162.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SWOT分析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