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2022-02-14潘嫚杨业勤
潘嫚 杨业勤
在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的恶性肿瘤,而且该病的死亡率很高。现阶段,临床上未能完全明确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等一系列的手段加以治疗。在这些治疗手段当中手术切除属于最常用的可靠手段,不过该治疗方法对手术时机具有较高的要求[1]。而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一旦确诊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已经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原发性肝癌一旦发展到中晚期就不能再接受手术切除,往往具有比较差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在对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时大多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而且具有很广泛的适应证,在整体效果方面比较理想[2-3]。对此,文章分析了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相关病例纳入到研究当中,这些病例均为原发性肝癌,一共搜集了126例的资料,选取时间段2017年1月—2019年5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这些患者实施分组处理,其中甲组有63例,乙组有63例。甲组中有35例男,28例女,年龄25~81岁,平均(67.6±8.3)岁,按照肿瘤分期,其中有39例Ⅲ期,24例Ⅳ期;乙组中有36例男,27例女,年龄28~82岁,平均(67.7±8.5)岁,按照肿瘤分期,其中有38例Ⅲ期,25例Ⅳ期。在基础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且签字确认;获得本单位伦理相关部门的批准,最后予以通过。
纳入标准:(1)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4]相符合;(2)预计具有3个月及以上的生存期。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2)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3)存在药物禁忌的情况。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马上对其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其予以局麻,在麻醉发挥效果之后,进行介入栓塞治疗。选择患者的股动脉予以穿刺处理,在肝总动脉上置入导管,接着对患者实施肝右动脉或者肝左动脉造影,将其具体的肿瘤所处位置、大小及附近的血管情况明确下来,然后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展介入药物治疗[5-6]。
通过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93487;规格:50 mg)对甲组患者予以治疗,治疗方法为将药物融入到5%葡萄糖溶液当中,剂量为85 mg/m2,然后对患者实施灌注给药。3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1次。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表柔比星 [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00496;规格:10 mg]对乙组患者予以治疗,采用50 mg/m2的表柔比星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7]。3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1次。
上述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疗效:(1)完全缓解:患者的病灶部位在治疗后经过CT检查显示其彻底消失,而且持续时间在4周及以上;(2)部分缓解:患者的病灶部位在治疗后经过CT检查显示其体积缩小幅度在50%及以上,而且持续时间在4周及以上;(3)稳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在治疗后经过CT检查显示其体积缩小幅度在50%以下或者增加幅度在25%以下;(4)进展:患者的病灶部位在治疗后经过CT检查显示其体积增加幅度在25%及以上[8]。其中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6周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患者的外周血予以常规抽取,然后在室温的环境下对其实施离心处理,然后取其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样本实施检测。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其1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包整理两组资料,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对比
在总有效率这一指标上,与甲组的数据相比,乙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对比
2.2 两组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这些数据方面,与甲组相比,乙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比(±s)
?
2.3 两组的1年生存率对比
甲组的1年生存率为55.6%,乙组的1年生存率为74.6%,与甲组的数据相比,乙组的数据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1年生存率对比(%)
2.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指标上,与甲组的数据相比,乙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主要具有全身脏器衰竭、腹水和肝区疼痛等一系列的症状,而且死亡率很高。原发性肝癌具有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与肝硬化、病毒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具有密切的关系[7]。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大多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然而由于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在经过确诊之后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手术治疗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8-9]。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介入治疗,其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肿瘤的生长,减少患者的肿瘤体积,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存率[10]。
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效果。作为一种金属铂类抗肿瘤用药,奥沙利铂在治疗原发性肺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加快癌细胞生成DNA 链和链内交联的过程,对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具有非常显著的细胞毒性,可以有效减少癌细胞的活性,进一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11-12]。经过研究发现奥沙利波具有非常强大的体内抗肿瘤功能,且其体外细胞毒性具有广谱性[13]。不过通过奥沙利铂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并不理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大多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一种蒽环类抗生素药物,表柔比星可以对癌细胞DNA的复制起到明显的阻断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其进一步发展与恶化,同时该药物还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发挥较好的抗癌作用,而且其具有较低的毒性,患者在使用之后不良反应较少[14-16]。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奥沙利铂对甲组患者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表柔比星对乙组患者予以治疗,结果发现,在总有效率这一指标上,与甲组的数据相比,乙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符合杜更全等[17-18]的文献报道,证实了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前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癌胚抗原水平、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乙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可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甲组的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则证实了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在应用奥沙利铂这一药物的基础上,再让患者使用表柔比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减少其肿瘤标志物,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原发性肝癌的化疗方案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