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愿景
2022-02-14黄厅厅徐代刚
黄厅厅,徐代刚
贵州铜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愿景
黄厅厅1,2,徐代刚3
(1.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3.铜仁市农业农村局,贵州铜仁 554300)
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呼唤乡村产业振兴,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路的实践呼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抹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集群的突出代表,其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笔者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调研”等多种方式对铜仁市抹茶产业进行调研,采用“SWOT-PEST”组合模型归纳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梳理面临的劣势与挑战,进而提出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民族山区立足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抹茶产业提供对策建议与决策参考。
抹茶产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民族山区;共同富裕
1 背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2,3]。国发〔2022〕2号文件专文支持贵州“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振兴”[4]。抹茶产业是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属于茶产业精深加工代表性产品之一,具有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特征,为促进茶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贵州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原产地;铜仁是贵州茶的主产区。近年来,贵州茶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和第一梯队,关注度、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其中,抹茶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铜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口,但同时在民族山区茶产品开发利用程度、茶科技创新能力广度、茶文化内涵挖掘深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5]。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呼唤乡村产业振兴,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路的实践呼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抹茶产业作为民族山区乡村产业集群的突出代表,亟待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的工作,巩固与提升抹茶产业韧性与发展后劲,为推动民族山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产业根基,为促进民族山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动力来源。对此,笔者将以民族山区的代表区域铜仁市为例,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调研”等多种方式对铜仁市抹茶产业进行调研,采用“SWOT-PEST”组合模型归纳共同富裕目标下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梳理劣势与挑战,进而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铜仁市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民族山区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与决策参考。
2 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进程
采用“SWOT-PEST”组合模型归纳共同富裕目标下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参见表1),有利于从宏观、中观、微观多维层面,系统把握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而细化比较抹茶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2.1 抹茶茶园建设成效显著
严格遵循生态茶园种植标准,选择叶绿素、氨基酸含量高的如‘龙井43号’‘福鼎大白茶’等适宜制作抹茶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将其作为抹茶基地的种苗进行建设。严格实行绿色茶园病虫害防控防治,推广使用脂溶性农药、数字化色板和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等新材料新技术。严格管护优质抹茶茶园基地,在抹茶产地建立茶园物资管理专柜39个,统一配送抹茶茶园专用投入品,从源头管控抹茶质量安全,以最严格的管护标准打造优质抹茶基地。截至2021年,已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6860 hm2、全国标准化抹茶示范基地33.33 hm2及抹茶产业园11 hm2。
表1 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SWOT-PEST”组合模型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2.2 抹茶产业主体培育成群
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茶集团为龙头,联合市内外碾茶、抹茶生产企业组建抹茶联盟集团,引进浙江、福建、上海、英国等国内外发展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业龙头企业入驻铜仁,建设抹茶基地,加强抹茶生产精深加工,促进本土茶业龙头企业集群抱团发展,巩固与强化“抹茶龙头企业+碾茶生产企业+上游联盟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体。截至2021年,已建有抹茶龙头企业1家、碾茶生产企业26家、集团联盟1家,建有“梵净山茶”省内外销售点1626个,进入省内外商超105家,入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115家。“欧标抹茶”畅销“北上广深”等3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德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抹茶生产开发技术升级
构建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成全球最大的抹茶精制综合单体车间2座、世界一流的抹茶自动化生产线3条、碾茶清洁化生产线52条,产能4000 t/年,产量占全国1/4,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全力打造世界抹茶超级工厂。适应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创新开发抹茶饮料、抹茶食品、抹茶化妆品等衍生产品20余款。结合本土民族特色,研发抹茶米豆腐、抹茶面条、抹茶糕点等特色产品10余款,开发茶道用抹茶粉、品鉴用抹茶粉、餐饮用抹茶粉等专用产品6款。依托铜仁干净茶、健康茶、有机茶的品质优势,创新研发梵净欧标抹茶新露罐装茶道用抹茶粉、梵净欧标抹茶昔绿罐装品鉴抹茶粉、梵净欧标抹茶餐饮用抹茶粉等高端产品。
2.4 抹茶品牌文化构筑有力
“梵净抹茶”商标成功注册,并在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位列第29位,品牌价值上升到31.16亿元[6],已成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其系列产品在国内各类茶叶评比活动中获金奖达160余项(次),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公认度与美誉度大幅提升。定期举办梵净山国际抹茶文化节、梵净山抹茶大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机场、高速公路等权威媒体平台宣传1000余次。依托太平镇生态资源、民族特色等优势,建设“梵净抹茶特色小镇”,打造集抹茶产业、文化创意、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中国抹茶特色小镇。
2.5 抹茶产业利益互建互享
完善抹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细化抹茶产业分工,以抹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贵茶集团为引领,形成“抹茶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茶农”“抹茶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抹茶龙头企业+茶农”等利益联结模式,拓宽茶业订单合作渠道。联盟企业、茶农按照协议约定提供茶青、劳务和初制产品,获取产品销售或劳务收益,带动联盟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在共促抹茶产业发展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利益共建共享。截至2021年,抹茶实际产量达1200 t,产值达4.9亿元,同比增长36.1%,带动周边农户就业与增收的效果明显。
2.6 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铜仁市抹茶产业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但目前抹茶产业尚未推动铜仁市发展为茶业强市,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与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贸易市场复杂严峻,疫情防控阻滞市场流通,招商引资困难,茶企融资难、融资贵,社会化服务不够畅达等。从内生因素而言,抹茶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韧性不足,品牌溢价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协调,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不够,茶叶资源利用率亟需提高,全产业链亟待优化等。
综上,铜仁抹茶产业发展“SWOT-PEST”的组合模型矩阵清晰、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抹茶产业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各领域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未来要充分发挥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抓住时代、政策与市场赋予的发展机遇,加快补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大背景下的现有短板,聚力将外部环境挑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3 共同富裕目标下铜仁市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打造抹茶基地建设“责任田”,增强发展致富的内生力
坚持以“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为核心原则,以抹茶产品为主线,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专用、优产优购优加优储优价”[7]的要求,建设“投入生态化、管护专业化、茶源优质化”的原料基地,向有机和欧盟标准看齐。首先高要求加强抹茶茶园基地管护,逐步淘汰老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提质新建茶园、建标示范茶园,提升茶园良种的专用化水平和覆盖面质量,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提升茶园效益,着力改造、打造一批高标准茶园基地,夯实抹茶产业发展的生产基础。其次高效能提升抹茶基地设施装备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水平,加强标准优质绿色原料基地管网建设,试点配套抹茶高效机械设施和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物联网、大数据、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新兴农业科技并以此支撑服务于茶园管护,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效益的共享。
3.2 把好抹茶经营主体“方向盘”,提高发展致富的执行力
坚持以“龙头引领、主体联盟、抱团发展、共享利益”为发展思路,依托民族山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抹茶产业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7],培育民族山区抹茶产业集群主体,促进抹茶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组织等资源保障要素向抹茶产业集群聚集,推动抹茶系列特色延伸产品走出山区、进入城市、迈出国门,巩固与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使茶业经济“双循环”更加畅通。一是做大做强抹茶龙头企业,围绕民族山区特色优势、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重点,搭建抹茶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梯队,打造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雁阵”。通过基地共建、技术共研、订单共商、服务共享、管理共治等多元方式为茶农提供引带服务,壮大抹茶龙头企业,合力塑强品牌,提升抹茶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带能力。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抹茶产业化联合体[8-10],在“育种加、产供销、内外贸、农文旅”等领域拓展抹茶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抹茶全产业链条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抹茶产业联合体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三是围绕抹茶产业的建链、补链和强链,通过“外部引进+本土培育”的“内外互动”模式,大力引进带动辐射能力强的抹茶龙头企业,努力内培本土有发展潜质的抹茶企业,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拓展抹茶市场主体发展空间。
3.3 牵稳抹茶生产加工“牛鼻子”,强化发展致富的拓展力
坚持以“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业态融合、多环节增值”为目标导向,引导抹茶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推进精深精细加工生产,实现研发技术升级与突破;采用专用原料,配套专用设备,研制专用配方,促进抹茶产品多次加工,赋能多环增值。一是加快建构、完善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引导抹茶生产加工企业建设清洁化、智能化、高效化综合利用生产线,推动抹茶产业在科技、教育、文化、研学、康养、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拓展运用,支持打造聚合研发、生产、加工、冷链、营销、品牌、体验、消费等为一体的抹茶全产业链经营业态,推进提升抹茶精深精细加工转化为增值、增产、增效的循环空间,增强抹茶产品的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扩大抹茶市场占有份额,健全完善抹茶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提升抹茶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加快建构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加工体系,推动抹茶生产设备由传统非清洁化能源加工机械向现代清洁化能源加工机械转变,扩大抹茶生产加工产能,切实做好抹茶标准化厂房及生产线建设工作,使抹茶生产线的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确保抹茶产品量优、质优、价优,提高抹茶生产率、产出率、利用率。三是加快建构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11],提升抹茶精深加工技能与生产方式延展能力,推动传统式、经验式的生产加工方式逐步向现代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的生产加工方式转变,推动抹茶茶园整理、茶树修剪、高效植保、机械采摘、精深加工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推广与示范运用。
3.4 强化抹茶品牌效应“动力源”,扩大发展致富的影响力
坚持以“省级公共品牌+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重点内容,深入推进抹茶品牌目录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监管,严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公用品牌体系,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加大品牌营销宣传与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10,12]。一是以省级公共品牌为引领,依托铜仁作为民族山区海拔高、纬度低、云雾多、生态优、无污染等的地缘特色优势与城市文旅融合形象,挖掘与丰富抹茶在“茶品”“茶文”“茶教”“茶艺”“茶技”“茶理”“茶道”中的内涵与外延,推动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彰显“辐射力”、企业品牌突出“影响力”、产品品牌集聚“竞争力”,培育打造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抹茶品牌体系,建立健全抹茶高质量发展的品牌顶层设计体系。二是优化抹茶公共品牌标准,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完善抹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形成由“政府负责引导、部门具体指导、行业组织监管、使用主体维护、社会积极参与”的抹茶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控机制。三是创新抹茶品牌产品研发,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和民族山区特色,探索“抹茶+食品”“抹茶+饮品”“抹茶+菜肴”“抹茶+文创”“抹茶+刺绣”“抹茶+纺织”“抹茶+体验”“抹茶+调味品”“抹茶+保健品”“抹茶+洗护品”等创新产品研发模式,扩大抹茶产品规模,丰富抹茶产品类型,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
3.5 激活抹茶产能融合“一池水”,汇聚发展致富的竞争力
坚持“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利益集结”的协同机制,支持聚焦抹茶产业元素与主题,发展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价值共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支持、社会关注”的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打造好富有内涵的抹茶特色田园村镇,建设集抹茶产业、餐饮住宿、文创研学、购物娱乐、生态康养、体验旅游、民族文化等于一体的中国抹茶特色小镇,通过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通过业态融合促进效益提升,通过拓宽就业释放富民空间。二是培育好以“抹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抹茶产业联合体[8-10],定期开展抹茶产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建设活动,推广有关示范主体的典型案例,促进利益分配机制的优化完善,探索创新“订单收购+农民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扩大抹茶产业经济的辐射半径。三是营造好支撑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实现高层次、宽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品牌宣传与推广;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形态,及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品介会、发布会等多类平台,讲好抹茶品牌系列故事,传播抹茶作为民生产业所带来的正能量,提升抹茶品牌溢价能力。四是助推好“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打造服务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高校智库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民族山区“三农”高质量发展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依托复合型、专业性、高层次人才支撑,加快抹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研发,深入抹茶指纹图谱、固色保鲜、特征风味、特色产品研发等领域的联合研究,为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 《乡村振兴》编辑部.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J].乡村振兴,2022(01):8-13.
[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21-12-27(0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3(01).
[4]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05):63-69.
[5] 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10): 19-22.
[6] 胡晓云,李闯,魏春丽,等.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21,43(05):32-51.
[7]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 (06):16-19.
[8] 黄厅厅,黄庆华,胡江峰.试点认定对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基于PSM和多项Logit模型的实证检验[J].世界农业,2020(09):56-64.
[9] 黄厅厅,姜流.培育家庭农场助力脱贫攻坚[N].贵州日报,2019-10-23(08).
[10] 黄厅厅,姜流,杨建,等.聚合制度优势 转化攻坚态势[N].中华工商时报,2020-06-04(03).
[11] 尹相莹,李秀丽.日照市茶产业竞争力分析[J].茶业通报,2021,43(04):147-151.
[12] 黄厅厅.基于索洛模型的家庭农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数据的检验[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5-20.
S571.1
B
1006-5768(2022)04-157-05
2022-09-1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格局下稳定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供应链研究”(22BJY037);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贵州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教育智库共同体’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ZD20210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追加重大项目“‘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ZDZJ24);铜仁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价值链视角下铜仁抹茶创新产品开发研究”(铜市科研〔2020〕83号)
黄厅厅(1991—),女,贵州省安顺市人,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治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研究,E-mail:Sherohtt@foxmail.com。
投稿平台:https://cytb.cbpt.cnki.net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