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研究
2022-02-14刘亚莉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
◎刘亚莉(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
幼小衔接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幼小衔接质量和效果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再加上幼小衔接可能使得幼儿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制约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极大地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现实意义
第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高,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而同时也能增加学生语言意识,加深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拼音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帮助幼儿更好适应小学教学。第二,幼儿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第三,幼儿园为了保证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降低入学难度,让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
一般来讲,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上一般会使用色彩鲜艳、图案美观的卡通图片,吸引幼儿进入园中,同时,幼儿园教师对学生很热心很亲切,会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包括做游戏、唱歌跳舞等,幼儿教师在照顾学生时非常周到,包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等,幼儿在园中非常开心。但是由于小学侧重于教学,教室陈设简单,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也不会过多照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所以师生互动也逐渐减少,学生需要自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进入小学阶段就会出现一些不适应。
2.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形式上的差异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而且非常轻松,幼儿日常学习基本上都是参加游戏活动,学习内容非常简单,侧重于对幼儿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但是小学教育中,学生每天的学习课程都在五节甚至是六节,活动自由度较低,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还需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讲,挑战性较大。
3.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呈现出趣味性和多样性,幼儿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玩耍,学习内容非常少且简单。而小学教学的特点呈现出科学性和系统性,设置了不同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写作以及朗读等多种学习技能,这就需要幼儿更加努力才能掌握这些技能,因此幼儿在课堂学习中要专心听讲,并及时完成课堂作业。相比较幼儿园教学而言,新进入小学的幼儿压力较大,难以适应相对较快的小学教学节奏。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小衔接观念陈旧
1.教师知行不一
幼儿入学准备包括了身体素质、规则意识、学习能力、学习和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以及任务意识等。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并未落实在教学实践上。由于一部分教师的课程观、教育观和儿童观不强,并未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是将幼儿园课程认为是简单的教学活动,在制订幼儿园课程时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为:从幼儿园中班阶段开始,就将幼儿的游戏时间做出调整和缩短,增加小学课程,将幼儿教学内容和小学同步进行,甚至要求幼儿端正坐姿、认真上好每堂课。从大班阶段开始,幼儿学生开始学习数学计算以及汉字书写等技能,由于幼儿身体素质和专注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出现上课乱动乱走的行为,在教师批评之后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2.家长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相继出台各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大部分幼儿园逐渐意识到开办幼小衔接班违背了相关政策,因此取缔幼小衔接班。但是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并未更新,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心理,仍要求幼儿园开办幼小衔接班。即使幼儿园取消了幼小衔接班,家长还是会将幼儿送到校外教育机构中,学习幼小衔接相关课程,通过补课的形式,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可能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出现心不在焉,学习习惯不良和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家长的这种行为增加了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压力,不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甚至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幼儿园与小学合作流于形式
现阶段,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方式主要是幼儿园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大班幼儿到小学校园中进行参观,对于小学活动和环境等形成初步认知,同时让小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幼儿;幼儿园还可以开展主题讲座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同时参与,有助于幼儿园、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通过合作探讨,加快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但是因为双方教师不具备较强的合作意愿且幼儿教育地位不高,这就导致幼小合作流于形式,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再加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认知并不深入,尤其是教育方法、内容以及评价等。大部分小学教师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不了解,并未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意识,这也是很难顺利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家园缺乏持续沟通
现阶段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进展并不顺畅,一些幼儿园甚至满足家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开办幼小衔接班。一部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意识非常明确和坚定,但是因为缺乏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很难得到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而一部分家长也将幼儿送到了课外机构。如何保证学生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这已经是幼儿园家委会重视的现实问题。因为缺失正确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一些家委会成员要求幼儿园开办幼小衔接班,尽早学习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一些家长甚至自行挑选幼小衔接教材。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家园之间缺失有效沟通导致的,而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过于随意,不具有系统性,制约到家长科学育儿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家园合作的深入。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1.家长从细微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针对幼小衔接问题,幼儿家长应重视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统一。首先,家长要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真正意识到幼小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不能做出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错误行为,正确认知和评价幼儿发展,了解幼儿的优缺点,通过扬长避短方式促进幼儿成长。对于幼儿成长不要提出过多、过高的期望,科学认识幼小衔接,引导幼儿学习水平的提高。其次,家长应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学教学活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运用多种形式体验小学生活。此外,家长要从细微处入手,帮助学生一同购置小学阶段所需要的学习用品,包括书包、橡皮、铅笔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旷课等。同时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和他人积极沟通和交往。这些综合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减缓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焦虑感,同时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幼儿学生通过独立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其抗压能力的增强。幼儿综合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2.增强教师的幼小衔接观念
为了更好地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突发性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育观念改进措施,防止幼小衔接问题的再次扩散。此外,还应提高双方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双方教师借助于正确方法对幼小衔接问题加以解决,进而顺利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二)深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一,应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贯彻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对小学校园环境进行参观和体验,以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通过参观小学教师的教学课堂、邀请小学教师指导幼儿学习,以此了解小学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幼小衔接相关课程,开展各项幼小衔接活动,加深幼儿对于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认识。第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构建互助机制,组织双方教师举办座谈会,引导小学教师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制订出科学的合理的改进措施,对小学教师提出一些方法要求,引导小学逐渐和幼儿园靠拢。同时通过组织家长咨询会和座谈会等方式,结合家长需求开展相应的幼小衔接课程。
(三)加大家园之间的沟通力度
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应重视学生家长和教师双方之间的沟通,保证幼儿园、小学以及家长之间形成合力,通过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保证双方尽快了解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在合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加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幼小衔接的力度,保证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增强。同时,借助各种现代化技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四、结语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幼儿园、小学、教师以及家长四种力量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教师应学习和掌握正确教育知识,积极引导幼儿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责任意识、规则和担当等的培养;小学应构建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通过家校合作等方式,提高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适应性,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