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2-02-14付莹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双减政策

付莹丽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针对我国目前教育系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而进行的教育生态重塑,如何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如何培育创新性人员,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不忘初心,探索创新、奋力前行[1]。教师成了“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者和贯彻者,应努力提高课堂素质、作业设计素质、证据意识的评估素质、赋能学习者的数字信息素质和全方位的家校社合作教育素质[2]。某种程度上来说,“双减”能否“减”下去,关键是教师职业素养能否“提”上来。本文从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出发,通过实际调查,构建基础教育教师持续高质量职业素养提升的发展体系,助力推动“双减”落地。

一、“双减”政策的落实及其对教师的影响

“双减”政策是一项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与家长经济负担的有效性措施,毫无疑问成了,教师这项措施的主要落实者。“双减”之后,学生学习回归学校,学校和教师承担着更大的教育责任,从提高作业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再到开展课后服务,意味着工作量的提升和休息时间的减少[3]。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可知,“双减”政策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而且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

1.专业素质要求提高

优质的随堂练习题与课后作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些学校规定教师尽量控制课堂教学的时间,但却延长了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长,这就需要教师对练习题和作业的设计和选择更加科学有效,在注重作业基础性和典型性的同时也要关注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拓展性。“双减”后的课堂更加强调高效,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是确立课堂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而确立重点和突破难点要充分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情几个方面,是一项系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要求[4]。

2.综合能力要求提高

“双减”政策要求课后服务的高质量与针对性,教师不仅要在此时间段里辅导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作业,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艺术、体育、绘画等课外活动。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仍是承担课业辅导及各种课后活动的主力军,这势必提高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成为立足多学科、多视角的全方位发展教师。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带来的课堂节奏加快,课堂结构调整也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适度把握并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开展课后帮扶活动。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都有相当大的要求。

3.工作负担加重。

“双减”改革颁布以来,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堂设计,投身教育活动。但是教学后的评比活动、家校交流与沟通、与教学研讨无关的会议等一系列事务需要教师应对与处理。“双减”政策的出台打破了教师惯常的思维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一切都要求变、求新、求质量与效率,从备课、课堂教学与设计、作业布置到课后服务都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但是教师还不能从之前的工作思想与观念中转变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的不匹配使得教师感觉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双减”政策的冲击,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双减”改革的适应力不足,而关键则在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与转变。按照目前学术界对教师职业素养范畴的划分,教师职业素养一般分为二大的领域即学科素质与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素质指的是包含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学科水平、学科能力、学科专业情意等在内的综合性体系。根据前面对教师职业素养内涵的阐述,笔者打算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四个方面去调研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内容。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其分析

本文以Z省共449名中小学教师为调研对象,调查问卷总共有25道题目,前6题属于基本信息题,其余十九题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素养每一项具体因素找出其相对应的表现,旨在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本调研发放问卷455份,回收449份,回收率为98.7%。整体上看,Z省教师职业素养较高,这也是该省基础教育质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重点就此进行分析。

1.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深度不足

教师的知识素养指的是包括知识观、知识结构以及获取、统筹、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体系[5]。在问卷调查中,特意设置了一个偏向教育史的基础题目,即让教师选择对历史上著名的教育人物的了解程度,几乎大部分教师选择认识并了解教育史上的几位代表人物,但教师在“您对以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回答中,选择“非常了解”占4.45%,选择“了解”占58.35%,选择“不太了解”占36.08%,选择“不了解”占1.11%。如果从被调查对象存在无意识夸大能力的角度,教师的基础理论素养并不乐观。再进一步来验证这一设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您认为您需要充实与提高哪一方面的知识”的题目中,31.85%的教师分别选择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27.84%的教师选择心理学知识。摒除重复答题的因素,说明教师并未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反证此前一道题目回答的随意性,因而在整个教育知识综合体系中,相当部分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不够,更谈不上理论知识的运用。

2.教学创新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调查研究发现,在“您觉得以下哪些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回答中,82.18%的教师选择的是教学管理能力,“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的精神与理念相契合,教师会积极采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单一,即教师不会自觉主动地发掘课程资源与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授内容所依托的资源与考试内容密切相关。

3.教育研究能力相对欠缺。

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在“近五年您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吗”问题中,47.22%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或主持过课题研究,28.51%的教师表示参与或主持过市县区级课题研究,只有极少部分人参与或主持过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从日常教学活动中提炼理论观点的意识。同时,在“您对教育科研的看法”问题中,7.35%的教师表示教师只要做好教学相关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与教学无关的可以不去参加。从这一问题也可以看出,部分教师认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是专家的工作,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行动力不足。

4.教学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著名教授叶澜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6]。”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法宝。在回答“您感到当前自己所在的学科教学中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这一问题时,大部分教师表示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方法、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最需要改善的两个方面,可见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与敏感度,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反思不足。即使部分老师会进行自省,但是其内省的效果与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自身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做支撑和缺乏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使得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建议

“双减”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与家长的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教育均衡,提高育人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制止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过高、超前培训,防止资本过度涌入带来较大隐患。让教育从校外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提供了新目标,从而成为职业素养提升的新契机。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建立健全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由学校领导带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教师轮流负责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研修活动、读书会、辩论会、交流会,定期更新学校图书阅览室、研修室的教育期刊、杂志。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学校领导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与目标计划,培养教师专业的教学技能,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培训计划,对于新任教师来说,重点需要培养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训的形式包括微格教学、公开课教学等;教龄老的教师重点传达“双减”政策的基本精神,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重点培训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2.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首先是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形成提升教学实践水平的合力。学校主要领导人负责组织举办相关讲座,邀请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管理人员讲解“双减”政策的基本精神和落实情况,使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双减”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切实让数字赋能教学。其次要强化教学实践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把日常教学实践规范化。学校应落实教学督导制,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在规定期间内,学校领导及其负责人应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考察、评价,把教学实践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设计优质公开课,并为教师的观摩倾听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监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首先是推进教学创新活动,在制度保障、政策扶持以及资金上向教师教学创新倾斜,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创新经验,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行动自觉。其次是让科研创新成为教学创新的有力支撑。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在交流学习中碰撞出科研创新的火花,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带动更多教师补短板、找差距,激发其奋力追赶、创先争优的创新斗志[7]。

4.注重教学反思,有效提升教师日常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从一个因循守旧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与学者型相结合的教师,“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测评、把控,积极地进行反思与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需求。教师还需要在此过程中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科研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理性地认识自己,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具有居安思危意识,促进自我成长与进步。

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双减”政策的出台,既给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也是教师观念转变、知识重构、能力提升的契机。以观念为牵引、以实践为主阵地、以反思为突破口、以创新为行动主线,切实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让教师积极求变,主动适度国家教育战略的实施,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