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优化创新路径研究*

2022-02-14周忠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

周忠东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36)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校学生社团则是除课程教学育人外学生发展的第二课堂,是展现当代大学生自我需求的主要舞台,其社团组织涵盖学术研究、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已是高校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近代历史中,学生社团将青年学子的理想和信仰汇聚在一起,组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为国家的解放作出了贡献。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也应对社团的育人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做好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实施路径,协同课堂教学,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需求的优秀人才[1]。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必要性

1.学生社团成员更加年轻化

现阶段,“0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且有着相当鲜明的群体特色。“00后”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接收到的文化也与“80后”“90后”大不相同,且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多对文化、精神产品有更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00后”对学生社团的参与度是很高的,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团组织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实现个人价值和现实社会的和谐、统一。

2.学生社团导向性更加时代化

国家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尤为重视,高校学生社团则响应政策号召,在注重提升青年学子文学修养和精神水平的同时,和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举例来说,目前很多学生社团的活动会要求参与人员接触社会,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并总结调研结果,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力争取得最好的活动效果。此外,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许多学生社团也会开展相应的技术探讨活动,扎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些现象表明,新时代的学生社团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之内,而是在学生进步的思想影响下,更加富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气息,这也是将国家提升高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政策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

3.学生社团内容更加多元化

受“00后”群体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努力打破固有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分析自媒体、多媒体运营特点,把活动内容做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各个平台开展相应活动,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来吸引高校学子的兴趣,逐步改变学生认为的社团活动是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从而使社团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

1.隐形教育功能

和课堂教学的明确目的性不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它虽然承载着育人成才的使命,但整个过程更加“润物细无声”,旨在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活动过程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从而达到提升其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目的。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有着良好的社团氛围和符合学生需求的文化理念,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高校教育的另一个隐形教育体系,且渗透力更强,覆盖面更广。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对学生社团多加研究分析,充分挖掘其潜在教育功能,并将其作为高校学生社团体系的主要目标。

2.价值引导功能

在以往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将正确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学员是必不可少的,每个过程都会对学员进行指导,使学员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和谐统一,提高主动参与度,同心协力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出力。此外,学生社团在针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研读时,也会在探讨过程中对其含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新时代的学生社团则将这种价值引导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把活动主旨和现阶段的“三全育人”理念进行充分融合,强调提升社团会员的政治认知和思想理念,有关国情、党情以及传播范围广的舆论事件及时对成员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并学会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2]。

3.行为规范功能

高校的各个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汇聚而成的,一般情况下有着相近的理想和目标,也会不自觉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制度,且为多数成员所认同。社团成员在活动和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会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以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同。而对思想和认知有不同认知的成员来说,这种规范会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身行为,在接近群体准则和保留个人特色两者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从而达到约束和提升自我的目的,加强自身的自我调节和调控能力。

三、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问题分析

1.社团资金无保障,指导工作不到位

学生社团组织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活动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少高校的社团无法取得相应的活动资金,凭借收取的社团会费以及高校分发的活动经费不足以支撑活动的开展,社团成员只能通过去社会上拉赞助资金来解决费用问题。此外,社团在选取活动场地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团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最终参与社团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团,也经常出现因没有分支活动场地而无奈取消的问题。综合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一是学校管理层对社团活动的意义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未能在行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二是高校的社团数量大幅增加,学校能够安排的固定场所有限[3]。高校社团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由于这种指导工作多数并未计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也没有额外的劳动报酬,教师本职工作已是万分忙碌,对社团活动的内容知之甚少,自然也无法进行深入指导,是社团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阻力之一。

2.社团活动不新颖,内容质量待提升

虽然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较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社团活动枯燥无味、主题陈旧不新颖的问题。部分高校的社团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相关要求,因此组织和实施过程都非常简略,无法起到相应的教育意义。而一些专业知识研究的活动,则又因为多采取传统讲座、报告座谈会的形式,其整体学术性过强而使学生兴致缺缺。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自媒体、新媒体平台也逐渐渗透在高校学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少高校的社团活动内容十分注重娱乐性,想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减轻同学的学习压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学生社团的意义不应当只局限于放松心情和排解压力上,其育人功能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所在。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得青年学生更愿意尝试新兴事物,不愿静心研究和学习,但高校的管理者和社团组织者应当摆正态度,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形式,更要提升其内容质量,将教育意义放在第一位,在顺应学生文化的同时,始终坚持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理念不动摇。

3.社团组织结构待完善,管理体系较混乱

高校社团其实是一个个小型的管理组织,要有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体系,但实际上很多社团对此不以为然,有的社团在创立初期就没有条理清晰、规范有序的社团章程,实施时全靠摸索;有的社团虽然有实施章程,但在活动过程中多不去遵守,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在管理社团这一方面也有所欠缺,尽管一些学校会定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及教师对社团作出评价,但由于其评价体系过分注重知名度等因素,对社团的深层教育意义并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小社团被忽视,影响这些社团成员的整体价值观,对其心理成长大为不利。此外,由于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规范章程,导致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也出现各种问题。很多社团成员组建活动都是应付心理,安排工作时也是马马虎虎,举办的活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由于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社团的凝聚力也较差,民主化程度并不高,参与的成员并不能在社团内部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对社团的认可度也大大降低。

四、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创新路径分析

1.保证资金充足,深入指导分析

高校管理者在统筹规划教育资金时,应适当调整学生社团的支出比例,减轻社团活动的资金压力,使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活动质量上,真正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4]。此外,高校在建设或者修缮活动中心时,也应结合社团活动对场地的需求特点,提高高校社团活动的硬件水平,为社团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场地保障。若高校条件有限,无法重建,则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规划场地,选择合适的区域作为主要的社团活动场所,并尽量满足社团活动的设备设施要求,比如活动所需的灯光设备、电源设施、音响等。高校管理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社团隐藏的育人功能,对其给青年学生带来的正面教育意义有深刻的认知,才能真心实意地投入到社团活动中,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积极指导社团活动,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应不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赏罚分明,才能保证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越走越远。

2.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质量

新时代大学生由于从小接触各种网络信息和技术,对新兴事物有着较高的接受度,陈旧、单一的活动形式对他们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因此学生社团不能故步自封,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渗透在社团的活动、管理、宣传等过程中,不断创新社团活动的方式,在灌输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把社团和网络媒体联系起来,选择更加新颖、趣味的短视频或文案,营造社团独有的特色文化,加强学生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私域和公域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成员微信群和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提供多方互动途径,使不同软件的学生群体都能找到合适的交流、参与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优化社团活动方式的同时,也要充分理解学生社团的核心意义,始终将育人功能放在第一位,不论形式、方法如何新颖,活动质量不能打折扣,每次活动前都要围绕活动的教育意义来研讨布置,如学术类活动在注重趣味性的东西更要注重知识的严谨度,政策类活动不能形式大于内容,每条法规政策都应深入解读,深入领悟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等,方能保证社团活动整体方向不跑偏,育人功能不被忽视[5]。

3.完善社团组织结构,构建高效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社团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多数是由于社团内部组织不完善造成的。由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多随心而行,实施过程无章法可依,出现问题时也未能及时处理并总结教训,问题责任不能归结到具体的个人,这些为之后举办活动留下了隐患。因此,高校应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协同社团成员制订助力社团发展的行为规范,形成完整的、合理的章程体系,并在组建活动时严格遵守,以便社团活动更加有序、有条理地进行[6]。除了制订相应的章程外,学校的社团评估体系也应改变以往只关注热度、参与度的标准,更注重社团活动带来的教育意义是否积极,是否对成员产生了正面的影响,综合多方因素后给出客观评价,并适当给予小社团口头表扬、资金鼓励等反馈,兼顾大小社团的发展,力争实现社团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另外,学生社团成员的管理和自我约束也非常重要。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要求社团成员摆正态度,积极参与,并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询问他们的意见,营造更加民主、科学的活动氛围,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在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大大提升对社团的认可度,最终构建出被动制约和自我约束和谐统一的管理体系,使学生社团育人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结语

新时代环境下,学生社团不仅是高校青年群体兴趣、爱好的代名词,更承担着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功能,应当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明确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和开展社团活动的必要性,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解决,结合当下高校的实际情况探寻合理的优化路径,积极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将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不仅是推动学生社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每所高校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
缤纷社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