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2-02-14张迎春
张迎春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宿州 23410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发挥好每门课育人功能、全面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任务,还肩负着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新时代对高校教师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1]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和课程育人的执行者,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观念如何、育人本领如何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实效性。因此,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师课程思能力提升的策略显得非常必要。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紧密融合,本质上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是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高校第一要务是育人,教师的第一职责是育人,而要树人首先要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2]课程思政作为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需要发挥各科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依托课程这个载体,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课程育人元素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与其他各科教学协同并进,同向同行,通过课程这个载体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二)有助于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丰富和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教师不仅要拥有的一般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有思政元素挖掘、提炼及思政育人实施的能力。将课程思政能力作为教师能力素养的构成成分,有助于教师素养的丰富与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所授课程的内涵,而且要在所教专业的历史、文化、思维、价值等方面不断扩大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3],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程过程实施、课程效果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运用,能有效激活学生理解知识的活力,增强价值引导的接受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从思想上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增强教育责任意识,不断进行课程育人研究和实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引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觉悟得以提升,课程育人理念得以确立,知识储备得以增加,课程思政的设计能力、表现能力、整合能力和评价能力等不断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可以说课程思政建设及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良好职业素养,同时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课程思政意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能力是教师在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对课程进行研究规划、寻找课程与思政的切入点、实现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现实中,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存在课程思政意识薄弱、课程思政资源不充足、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够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教师是否能在育人过程中主动改进课程思政过程、是否能真正实现知识教学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等。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认识不足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是部分教师对高校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和理解不充分。有的教师认为 “课程思政” 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只要讲好课程内容就行,只重视了 “教书” ,没有充分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对全员育人和课程育人不能正确理解,因而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不高。二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够,对何为有效的课程思政缺乏基本的认识,对将课程思政与各门学科教学如何融合感觉无从下手,不能有效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这种表现实际上都是由于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握不深入,理解不透彻,造成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自然在实践中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二)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不足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课程思政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得以增强,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课程思政资源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所教课程相关的思政教学目标为基础找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方向,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提炼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寻找思政知识融入教材的切入点,然后再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程思政元素能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但是,有的教师因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往往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不注重深入挖掘和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有效性不高
课程思政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对课程知识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形成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框架,再结合思政元素的具体挖掘,开发每章节的课程思政具体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的教师不能系统研究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也不够。虽然在教学大纲中增添了育人目标,在每一章中植入了思政育人的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生硬地对应各章节教学目标进行思政教育,往往出现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 “两张皮” 现象,表现出来就是简单的 “课程+思政” ,融合度不高,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牵强化的特征,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价值引领。
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前对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有清晰的思考和安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虽然能够保证教学过程按照预先设计进行,但是由于不关注在动态的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出现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能发挥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思政元素及时融入教学过程,因而教学育人就缺乏了一定活力。
三、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
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负责具体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其育人能力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的成效。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实现三全育人、提高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只有积极响应时代要求,真正认同和坚持社会先进文化,才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具备课程思政意识才能有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否形成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并将自我反思与加强学习课程思政有关政策文件、会议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丰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价值认同。教师只有在对课程思政的社会价值有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够对课程思政的本质有正确认识,进而形成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需求,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指导下,积极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使课程育人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育人主体意识,加强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思政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教师充分学习理解政治理论、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生态文明等知识,增强课程思政理论素养,从而构建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知识基础。
在开发思政资源中,教师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紧抓课程思政育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4],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与专业知识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如各行业发展成就、历史变迁,也可以寻找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模范人物的事迹,还可以根据条件建设图书资源、图片资源、影视资源,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思政资源建设的过程使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利用资源蕴涵的道理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静态的知识动起来,如哪些资源适于讲述融入,哪些资源适于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哪些资源适合开展讨论、辩论,哪些资源适合开展读书、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资源、教师本人、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方式方法,将育人资源合理利用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渠道,因此,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应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要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教师应探寻思政教育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结合点,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进行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要立足各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设定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侧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园林工程专业 “园林生态学” 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可以联系该专业特点,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用案例、新闻报道等帮助学生了解园林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学生投身园林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相关园林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维护正当权益;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教学设计还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促进思政目标和专业课程目标融合的过程。优化过程实际上要实现如盐入水的效果,思政目标在润物无声中可以间接达成。如涉及专业知识点有关的事件,可以从背后的思政元素着手,使思政教育自然切入课程的知识点,自然过渡,做到水到渠成;可以设计教学情境,利用思政资源如视频资源、实物资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共振;可以用已掌握的案例资源包括人物案例、典型事件案例切入,分析案例背后的精神密码,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价值成长。
结 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反思,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升思政理论素养,也需要教师做好思政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只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增强了,课程思政能力提高了,才能使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