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之教学策略
2022-02-14王常云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王常云(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能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应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建设的教育背景
(一)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还没有真正的社会经验,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组织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塑造道德观,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以后能更好地步入社会。
(二)教学优势
初中是学生思想观念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一般对社会事物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这时,对学生开展正确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课题。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其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正确良好的教学理念。因而,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一定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坚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与个人学习出发,制定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只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为了能服务于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课堂教学,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思想道德情况以及法律意识等,全面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成道德和法治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变成课堂的聆听者、引导者和引领者。
如在讲到《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课文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类型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各学习小组要互动交流协作,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其他组员积极进行互动,分享心得,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学生小组在学习上进行深入研究。学生们常常在相互交流中分享自己有趣的生活学习经验,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收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领着学生进行各种各样课外实践活动和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形成集体观念,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素养。
(二)有效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内容欠缺一定的趣味性,过于枯燥乏味,通常会使学生无法深入了解课程,许多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背诵课程知识要点。这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策划和安排课程内容,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上。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导入课程内容,重视引进方法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情感管理”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他们不够重视自己的情绪管理,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生大多对这一部分内容不感兴趣。教师要精心策划课程的导入,最大限度地来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今学生都喜欢刷短视频,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做一个抖音小视频。抖音视频内容是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微课程这类新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教学,新鲜的、生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情绪管理的意义。在播放视频后,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表观后感,让学生互相分享心得,之后老师针对视频中提到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这门课程。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教育通常比较特别,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在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具备的自控能力较弱、精力不集中。他们对于学习枯燥乏味的内容没什么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要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恰当地应用互联网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
比如,在讲述对生命的敬畏课程内容时,如果仅仅只是向学生简单地讲解书的基础知识,无法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来敬畏生命。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跟生命有关的短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珍贵,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接着,教师详细介绍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解读敬畏生命的基础知识。这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主动高效地沟通交流。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演出、游戏等有意思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固有基础知识以新颖、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有效融入情感教育
德育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因而,教师在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时,一定要重视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拉近师生关系。当学生对这方面课程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时,他们的行为也会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在法治、道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质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里的德育教育元素,为学生量身定做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教育方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比如,当讲到“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时候,先要激发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随后德育教育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主动向学生讲解集体中个人与集体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这种集体的力量。比如,在拔河比赛中,团队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团结一致,同学们的力量就要朝一个方向使,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五)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素质和高水平的法律素养,以便为日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明白道德和法治最后的教育成果是实践活动和生活。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具体说来,课程专业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将理论和实际充分融合,将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有效地统一起来,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课本当中的知识。
比如,在讲到生活需要法律课程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看见了什么与法律法规有关的事,用心反思与总结有关问题,思考一个人如果没有法律意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后,再深度思考法律法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梳理成一个个实际案例,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种讲课方式,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法律意识,从而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总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助于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展教育教学,制订出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方案,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