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00后”高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2-02-14羊亚琳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羊亚琳(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当前,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的征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新时代的青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一、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在革命年代,一大批战斗英雄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靠的就是舍生忘死敢于压倒一切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正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奋斗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凭借着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推动着中国的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无数奋斗的中国人勤劳勇敢、与时俱进,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而在新时代,我们又连续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这背后更显示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敢于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勇气,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引领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会心态、社会环境不管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大学生对良好社会心态和社会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躺平”一词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中成为一个热词,面对现实的压力以及人生的挫折,部分年轻人以“躺平”的方式主动退缩、选择放弃,这不仅不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而且也容易对整个社会的心态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进行培育不仅能够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还能够使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进取,积极实践,形成正向循环。具体而言,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保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正强化的作用,一个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将艰苦奋斗精神转化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行动,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进一步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形成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
(三)激发矢志奋斗意识,推动个人理想的实现
人生理想的实现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般来说,理想越是远大实现的过程就越复杂,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远。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神能够激发其为了理想矢志奋斗的意志。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要能够使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大肆宣扬的“躺平”人生态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在当前这个时代“为什么还需要艰苦奋斗?”以及艰苦奋斗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大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信念锲而不舍、矢志奋斗。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其中一部分学生将理想束之高阁,缺乏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能够推动大学生将为了理想信念矢志奋斗的坚定意志转化为驰而不息的坚定行动,从而助推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
二、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现状及培育路径
大学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大学生是否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我们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高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提高青年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认知;增强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行动自觉。
(一)以认知教育为基础,提高“00后”高职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认知
认知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对外界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我们情感的基础和行为的先导。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知并不科学,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要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要为学生讲清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以及当前为什么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并不意味着当前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只是艰苦奋斗精神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当前,艰苦奋斗精神可能不再表现为吃树皮、吃草根,但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也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进取;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等。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讲清青年的命运从来都是同时代紧密相连的。目前,虽然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要新一代青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接续奋斗。
二要运用“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一方面,要守住传统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发挥好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如: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还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新的教育载体。比如,运用好社交媒体、视频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力开发融合艰苦奋斗精神的网络推文、短视频、动漫动画、有声阅读等,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科学认识。
(二)以情感化育为重点,增强“00后”高职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价值判断后的一种心理的反应。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能否在情感上做到真正认同,决定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实际效果的好坏。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度并不高,当被问到“你赞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吗?”,有32.62%的同学表示“有时赞同有时不赞同”,有5.58%的同学直接表示“不赞同”。因此,要从情感上引导大学生认同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一,调查显示,部分“00”后大学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认识上还不够清晰,当被问道:“你认为‘00 后’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状况对国家发展有影响吗?”有18.88%的同学认为“影响不大”。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的情感认同,可以从引导大学生清晰认识个人前途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上下功夫。教师要引导青年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融入为祖国繁荣发展的奋斗之中,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才能成就出彩人生,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是先辈们将小我融入大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
第二,在方式上要做到融情于境,激发共情。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就要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及真情实感的融入,不能简单机械地灌输和说教。第一,要善于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第二,要善于激发共情。要讲自己的真切感受,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实现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展现故事的张力,激发学生的共情。
(三)以意志塑造为关键,培养“00后”高职大学生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坚定意志
意志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坚定的意志能够帮助我们顽强拼搏直到战胜困难达到目标。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办?”有15%的学生表示“直接放弃”或“让他人处理”,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缺乏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攻坚克难意志的培养。
要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其攻坚克难的意志,首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抗击压力和打击的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多是“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加之,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亲人的保护下长大,在成长的路上较少遭受挫折。当他们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时,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就难以做到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挫折,使其明白不管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实践锻炼,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其次,还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前,“内卷”“躺平”“摆烂”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中,一些大学生认为在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如果自身竞争的优势不明显,还不如“躺平”,因此,也有了“卷不赢,就躺平”的观点。而在网络中,关于支持或者引导青年“躺平”的文章、观点也频频出现,而且这些文章、观点在一些大学生中还深受追捧。但“00后”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因此,增强“00后”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坚定其攻坚克难的意志刻不容缓。
(四)以实践锻炼为拓展,引导“00后”高职大学生将艰苦奋斗转化为自觉行动
行为是人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平时参加艰苦奋斗实践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48.0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得到的奋斗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要与大学生的实践锻炼相结合,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
第一,老师积极开展以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最终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首先,由于大学生的学习阶段、成长环境以及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因此,以艰苦奋斗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设计上要具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其次,由于艰苦奋斗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也不能单一化,不仅要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拼搏进取意识的培养。最后,一次的实践活动不足以真正达到引导学生将艰苦奋斗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形成常态化。
第二,组织学生认真讲好艰苦奋斗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艰苦奋斗的故事比比皆是。因此,让大学生讲艰苦奋斗的故事,他们也应能讲出、能讲好。当然,组织学生讲好艰苦奋斗故事,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拍摄微视频,也可以是演讲。通过组织学生讲艰苦奋斗的故事,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收集整理信息,梳理典型故事,从而能真实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能够更加深入学生内心,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