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2-02-14刘浩王力王丽
刘 浩 王 力 王 丽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一、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焦虑问题表现
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院校同学在心理问题表现中最突出的是焦虑问题。尤其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一旦遭受失败和挫折,就难以平复或难以排解,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我怀疑。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感交流、学业与自我提升、家庭矛盾等方面都会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这种焦虑,一方面表现为对工作与学习的患得患失,也表现在精神上的胡思乱想,精神低迷。一部分同学还表现出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同时伴有情绪的低落和思绪混乱等症状。焦虑问题如一片阴云,笼罩在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上空,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1]。
2.高职院校青少年交往困惑问题表现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交流,利用网络的交流方式不但快捷,而且更加私密、隐蔽和方便。通过网络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地释放大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可以说,网络一方面帮助和排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但与此同时,长时间迷恋于虚拟世界则会造成青少年在日常交往中的交流困难。尤其网络世界中存在许多虚假、低级、庸俗甚至暴力的内容,会对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在近几年时间,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单纯、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能力、缺少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必要的社会经验是分不开的。这些客观存在,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且过分利用网络,也会使一部分学生荒废学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无效化、片面化。所以这些高职院校学生在现实生活与他人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诸多障碍。一部分学生甚至会选择逃避现实,喜欢在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流方式,喜欢网络中的“存在感”,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2]。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出现利用网络则内心兴奋异常,离开网络则内心忐忑的问题,然后逐渐地封闭自己和孤立他人,变得与社会群体格格不入。
3.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压力问题表现
由于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日常的学习由父母和老师共同监督,所以在时间利用方面紧凑合理,在学习环境方面较为舒适。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来,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和工作休闲时间均由自己来进行支配。而且高职院校闲散时间较多,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加充分,很多学生一时不知如何该安排时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每天要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课程,除了基础和专业课之外,还有公共课,以及面临各类的考级考试。所以就会造成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突然转变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一部分学生是进入在高职院校后,学习态度情绪变得懒散,与进入院校之前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判若两人。而另一部分的学生虽然保持较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接受新鲜事物需要过程,受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条件产生的影响,导致这一部分学生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依然不前,难免出现失眠、焦虑等情况。对于即将迈向社会的高职学生,他们即将面临社会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加上没有做好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的转换,恐惧的情绪在所难免,所以有些同学会使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压力问题。
4.高职院校青少年情感困惑问题表现
高职院校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阶段,开始有情感表达的诉求[3]。部分学生喜欢利用网络平台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与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困难形成了对比。此外,高职院校青少年在情感方面情窦初开,所以高职院校青少年在情感方面的问题表现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和研究的。
二、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网络的发展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了便利,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长期沉溺于网上交流而不能自拔,反而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网络化的不断转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淡薄,而且高职院校的各级职能部门也缺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关注和积极正确的引导,这些外部因素都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和频发。
2.内部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学习,这些孩子都接受着家人的百般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且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功底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对学习和生活缺少正确的认知和正确的判断,更缺少对未来目标的树立和个人对理想、对工作、对学习,对未来的动力和激情。而且随着高职院校生活、学习、就业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高职学生也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排解内心的困惑与压力,内部自身因素是造成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3.心理教育因素分析
由于时间和人手有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过程十分艰难,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而且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也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能够按照学生现实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量体裁衣。而且院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也缺乏必要的培训,单纯的答疑解惑和心理咨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高职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1.加强自律精神教育
我们所谈到的高职院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自律精神教育是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进行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这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律教育,一方面应表现在高职院校青少年对学习和工作的合理规划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自我时间和学习工作的安排。另一方面,自律精神教育也表现在对自身行为的负责和自身行为的控制。高职院校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有益的网络交流和社交工作,要理性地看待网络健康,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要带头抵制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的流毒[3]。
2.加强心理调整教育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广大高校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教育。从自身而言,要增强心理健康的内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问题。在自我调教中要学会正视自己、鼓励自己、调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在心理调解过程当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要学会倾诉。在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中,压力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学生要学会理性地进行倾诉,在选择倾诉对象方面要做好甄别,切勿受骗上当。要明晰倾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内心的苦闷,不要因过度倾诉反而加重心理困惑和心理负担。
(2)要采用激励的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寻找榜样的力量,追求卓越,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先进榜样,不断塑造自我,以德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日常行为关照自己的德行。
(3)要学会自我放松和移情转移。如采用运动、跑步、听音乐、看电影戏剧、唱卡拉Ok等方式放松自身心情,调节个人情绪,将不好的情绪和消极能量学会清空和释放。
3.加强生殖健康教育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院校认为生殖健康教育不应该利用公开场合进行讲授,一些学生在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时,也变现得难以启齿。而且这方面的课程本身就较少,一些高校将生殖健康教育列为选修课。就目前而言,我们需要将现有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并开展以生殖健康的讲座,利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打造生殖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新平台。高职院校要不断树立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以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来逐渐消除高职学生对性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了解自身、保护自己。
4.加强双师型队伍教育
广大优秀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尤其当前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更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扎实基本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和引领工作。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身心健康情况。努力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结合。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要配备与学生数量比例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要鼓励专职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系统的心理健康培训和相关进修考试,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不断丰富高职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将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二为一。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经常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
5.创新心理健康干预方式
学校还要利用多媒体、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宣传平台作为宣传阵地。学校要在学校网络和宣传主页的醒目位置设置网络心理专栏,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训练等供学生进行参考和学习。也可以开设如:心理健康大讲坛、心理教师email咨询、情感漂流瓶和内心倾诉瓶等方式,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途径。同时,还要掌握服务的实效性。对于学生提出的诉求要在24小时内及时得到回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室,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高校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还需要对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周、月为时间节点,对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同学进行登记回访,了解学生的诉求,解决学生的疑惑。对于依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焦虑、疑惑、恐惧。同时要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四位一体领导班子,共同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解决内心诉求,学校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日常的测试工作,如人格测验量表、智力测验量表,心理咨询相关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根据学生的相关数据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在写作和研究过程中,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一定解决方案。如加强自律精神教育、加强心理调整教育、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加强双师型队伍教育等等。心理健康无小事,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也为我国更多的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