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高校学生心理调适策略
2022-02-14徐永杰
贾 阳 徐永杰 吴 琪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在常态化管控背景下,各高校有序复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由于新冠肺炎传播存在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多数高校实施校园封闭管理措施,在阻断传播的同时,往往使大学生的活动范围缩小,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校园封闭管理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1]。
一、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高校学生心理状态特点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身体和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经历了学校延迟开学、居家线上学习、返校后校园封闭管理等阶段,部分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较弱,不能充分理解学校的封闭管理政策,无法适应封闭式的校园管理模式,从而造成学生负面情绪激增,对自身学习和生活均产生消极影响。
1.误解封闭管理政策,抱怨情绪激增
为了更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各高校根据健康卫生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其中就包括校园封闭管理,阻断与校外密接人员的接触。校园封闭管理政策使在校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取消或推迟举办原本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聚会等聚集性活动也有较为严格的人数限制。这一项项举措在阻断新冠肺炎传播的同时,也限制了在校学生的出行,逐渐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对学校封闭管理政策的不理解、抱怨等负面情绪比平时更加强烈[2]。
2.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意识淡薄,过度乐观自信
为精准掌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各高校会统计学生各类数据,如每日平安打卡、健康信息上报和核酸检测统计等,以达到动态掌握学生身体健康信息的目的。防控信息涉及面多,种类繁杂,填写统计十分消耗时间,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各类防控信息统计,但也会有少数学生表现出过度乐观和自信,不愿配合每日打卡和健康信息上报,不主动参加规定的核酸检测,甚至有学生不顾感染风险私自出校,这也给学校整体的防控工作带来隐患。
3.课程学习形式变化,适应不良凸显
在有关封闭管理期间心理弹性的研究中显示,被调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处于一般偏低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面对新冠肺炎方面的能力不足,比如行为自控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1]。校园封闭管理初期,各高校“停课不停学”,课程全部改为线上教学,部分课程会采用线上课程与视频学习并行的方式。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帮助学生解决了无法课堂学习的困境,但也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封闭式的校园生活没有了老师、家长的约束和固定的上课时间,学生在生活作息方面更加肆无忌惮,部分同学们养成晚睡晚起的不良作息习惯,使得生物钟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人体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免疫力下降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也提升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4.多重环境因素影响,心理问题加剧
封闭式校园管理限制了学生参加各类集会和活动,严重打乱大学生原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由于学生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存在思想意识薄弱的问题,加之消息来源主要通过网络,容易受到社会负面的影响,任何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都可能使得大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导致产生悲观、绝望等情绪。学生除去食堂就餐,其他时间都在宿舍度过,校、院组织的各类活动也暂时取消,学生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交往和校园文化活动,导致学生负面情绪无法及时疏通。同时,季节变化时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人际交往被动或主动减少,社会支持下降,使得部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病况加重[2]。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所有同学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中进行学习和娱乐活动,宿舍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相比以前增加,宿舍矛盾相比之前发生的概率更大,一旦出现宿舍冲突,导致宿舍关系紧张,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二、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常态化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新特点,把握住可能会面临到的新变化,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位提高
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学生日常管理、防疫政策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化、体系化,但是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封闭管理限制了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和习惯,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压力和困难,却又不失为一次机遇。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持续做好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疏导,落实心理育人的各项关键举措,在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转换
在新冠肺炎导致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高校学生产生了多种负面的心理状态特点,这些状态将学生逐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由此开始,校园封闭管理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这一现象逐渐被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常规情况下高校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大多只聚焦于学生自主咨询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心理干预与疏导,往往是在暴露出心理问题后去解决,却无法抓住事件本质,忽视学生产生心理异常状况的原因,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心理健康问题一旦产生,再要去修复它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大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社会意识不强和缺乏对事情的理解力,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信息传播十分迅速,无时无刻都对学生造成冲击,使得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导致心理问题。这类情况我们完全是可以通过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提前介入正确引导,从而避免发生。
3.“网络阵地”作用显著
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渠道了解到新冠肺炎的最新情况,但也正是由于多渠道传播中的各类消息混杂,很多负面消息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如何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线上教学就成了热门话题,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在迅速发展。各高校纷纷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心理专题培训等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阵地[4]。这种线上推广的模式大大加快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速度,提高了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此外,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大量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群体的参与度,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网络阵地”在心理疏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四心”工作策略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等的改变,使得学生的思想、心理受到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1.积极介入,开展工作有责任心
高校要重视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学习各类情况的应对方法,从而更好地处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校园封闭管理状态下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校—年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排查、辅导员日常谈心谈话、寝室长等骨干的日常情况汇报等多种渠道,做到充分了解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有的放矢,服务学生靠耐心
针对重点关注学生耐心帮扶,降低出现危机事件的几率。校园常态化封闭管理给学校带来的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要对重点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的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针对在心理普查中暴露出问题的学生和原本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可能出现无法及时治疗,诱发新的心理疾病等情况,此时可以通过定期谈心谈话进行心理疏导,开通绿色通道协助购买药品等方式进行关心帮扶;针对无法返校的学生,包括确诊、疑似病例、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接触的学生,往往受到较大的心理冲击,应该积极联系家长或者医护人员定期了解学生情况,适时通过电话、网上聊天等方式关心帮扶本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就业困难等学生,封闭管理会对他们造成很多实质性影响,从而引发心理问题。此时高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用困难补助对其进行帮扶,对学业困难学生搭配学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对就业困难学生协助联系单位就业。
3.开拓阵地,开展活动讲爱心
在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严格管理下,学生都过着宿舍上网课,食堂打包宿舍就餐的单调生活,导致学生身心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求我们灌注爱心,用心用情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虽然校园封闭管理限制了大范围聚集性活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依托宿舍等小单元,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举办以个人为单位才艺展示活动,满足各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托新媒体平台,使用短视频、直播和微信公众号展示等方式,组织书法创作、才艺表演和健身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小讲堂和心理健康知识比拼等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心理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通过有爱心、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消除大学生的恐惧感和对校园封闭管理的抵触感,稳定大学生的情绪,有效减少校园封闭管理带来的心理问题。
4.精细管理,日常工作要细心
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要精细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守好防控责任田,将封闭管理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学校的校园封闭管理政策,各环节和全过程都要落细、落小、落实,规范各类防控制度要求并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让学生信任学校的校园封闭管理政策。在日常工作中,要使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持续细致地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解读最新的新冠肺炎情况信息,提高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防护能力;通过日常工作中耐心的引导,科学地传递正能量信息,减少他们对新冠肺炎来临时的恐慌心理,增强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通过校内宣传平台,介绍心理健康中心咨询途径,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作用,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形成咨询对象普及化、咨询形式多样化、咨询方法专业化[5]。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新冠肺炎带来的校园封闭管理情况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找到符合新形势下的工作策略,不断发掘新问题、新对策、新途径,总结并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领大学生科学防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