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思考
2022-02-14刘智强
刘智强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当今时代的特征是开放性,交通的便利,科技网络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不仅仅是经济的密切交流,还有无处不在的文化思潮交流。近年来,少数地区出现的部分学生思想波动,无法正确面对思想冲突,甚至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并产生一些影响社会的不良事件,再次提醒高校对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发挥多学科协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此,全国各高校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不断总结,整理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汇总、理论升华、推广,为更快、更好地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提高成效,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在社会多元多样思想文化交织、渗透的复杂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出更加深入地引导。而如何做好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课程思政建设是工作的重点。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就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成为教育领域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全国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研究探讨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方案。2022年8月19日上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牵头筹办的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序幕。博览会充分体现了数字时代技术赋能的特点。通过云上展,上千个现场工程师、大国工匠、新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才、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职业学校优秀教师、职业学校学生的事迹,标志着中国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说院士认为,未来的发展建立在依赖高水平技术技能与高质量人力资源的现代经济体系上,而它的基础是发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凝聚了职业教育国际共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人人出彩人生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不断发展的过程,更应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心为党、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高素质人才。如此课程思政建设凸显其优势,更好地与专业课程融合,更有效地提升思想教育的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隐形思政教育内在本质要求与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是围绕高校教育深入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导向的实施措施;是教育思想高度深化认识,对大学生价值引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保障工程。以‘课程思政’方式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门课程中的系统推进,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略,这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基本形成共识[1]。因此每个专业都应结合自己专业的特色,专业内每门课程的特点,统一规划,个体化建设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借助专业课的优势,使学生更能接受,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提升的同时,达到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塑造。以课程思政为桥梁,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内在品德有机融合进而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接班人与贡献者。
二、外科学课程建设思考
外科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是主干课程,应在理论授课中、外科见习中、外科实习教学中分阶段、全方位、多角度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借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渗透”,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实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吸收和内化。外科学在授课中具有较多优势,课程思政元素含量较多,较其他基础课程相对易找。
1.理论授课中的主要课程思政元素
(1)外科学发展史中的思政元素 通过介绍对在外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作用的外科学家,讲述他们在推动外科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重温各位外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以这些界楷模为榜样,帮助医学生树立仁爱、奉献、自律等正确职业价值观。
(2)外科学相关疾病中涵盖丰富的急诊重症病例:介绍突发急诊急救典型案例如心脏骤停、急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危重疾病救治,结合急重症实际案例,灌输临床外科医师在危重症疾病进行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承担重任。医者,性命之所托也,引导医学生构建职业责任观,增加其临床责任感及使命感。
(3)结合外科各专业特点分解思政元素 普外科专业中通过介绍裘法祖院士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与许多老一辈普外科教授在初期工作异常简陋的条件下,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普外科各亚专业发展成熟。学习老一辈专家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素养。神经外科和胸外科疾病病情变化大,发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后果,教学应与生命教育结合,树立学生敬畏生命,培养救死扶伤医德。泌尿外科涉及接触患者外生殖器等私密部位,私密性强,有时涉及疾病还可能为性传播疾病等特殊病种,患者心理负担重。培养学生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不带有色眼镜,对待患者有同情心,学会沟通,尊重患者隐私,消除患者顾虑,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4)临床见习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们进入病房,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与患者交流,体味职业的价值、责任意识,增加学习动力。
(5)2020年1月始,随着全国COVID-19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给课程思政建设带诸多新的素材源头,紧密结合时势,虽有疫情蔓延的不幸事件发生,但也带之产生出许多发人深思并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外科领域,疫情期间同样涌现了许多外科医生不畏风险,勇于奉献,投身于疫情前线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如在讲述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一项目前流行的微创“锁孔”手术技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康德智等教授在国内积极推广。而康教授不但业务精湛,在国家有需要时,无论什么困难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发盛行,缺乏抗疫经验,面对危险毫无畏惧,2020年2月,康德智教授带领福建医疗队在最艰难的时刻到达宜昌,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宜昌战‘疫’实况,并紧急部署,以医疗力量较薄弱、救治任务最重的宜昌三院为重点包干医院,同时根据需要派驻小组支援,以及通过专家会诊、巡诊、远程会诊等方式实现了对宜昌市以及下辖的13县市区全覆盖。2020年3月22日宜昌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1名、收治率100%,治愈率近96%。同时实现了出院患者零回头、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管理零事故、宜昌三院病人全清零的好战绩。
(6)2030中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外科专业人才的贡献:组织医学生针对近些年外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点问题以及存在的学术争论进行探讨,对其创新性及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医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进行“健康中国”内涵的解读,启发医学生站在宏观视角并围绕外科医生职业发展方面展开问题思考,鼓励医学生努力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其职业责任感提升。
2.临床见习、实习等实践学习,更要注重人文素养培养
进入临床实践学习时,真正与患者接触,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进行专业的询问病史,在获得重要详细病史的同时,注重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需要对特殊隐私部位进行体格检查时,须尊重患者,检查的过程中进行隐私保护;在气候寒冷时,要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专业。在指导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患者、爱护患者、保护患者,强调医学人文内容,将规范操作、职业化、人文沟通贯穿于整个过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医疗行业行为规范,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保证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行医,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合理医疗,不隐瞒、误导或夸大病情,不过度医疗。认真履行医生职责,积极救治,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增强责任安全意识,努力防范和控制医疗责任差错事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努力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水平,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构建评价体系,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发展
构建评价体系,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科学评估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提供有针对性改进意见,促进课程思政体系统不断完善[2]。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参考体系,也是督促各专业课教师认真履行“课程思政”育人的有利保障[3]。评价体系从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方面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三基技能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认可度等方面。对学生从人文关怀、责任意识以及医德养成三个维度,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临床工作信心、提高自学与实践能力及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通过多角度评估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有所改进,并对教学进行调整。
四、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体现
通过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专业教师和医学生的双方共同综合发展。专业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力量,通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会有显著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专业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偏见”,提高“全方位育人”的意识。“课程思政”是中国教学的一种创新,其教学内容、方案、评价等方面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无论是思政元素的挖掘还是思政内容融入的视角与时机都是之前没有触及过的领域,促进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创新并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手段,为课堂内容的设计提供新思路。还可以有助于教师明确育人角度,学生所接受知识的价值旨向深受教师的育人角度影响。教师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中国价值的传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并提高专业课程中思想教育的效果。不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一样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而且“身授”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一言一行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对自身具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带动感染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仅是专业,还有自身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全部人格,因此教师具备完善良好的人格可以很好地起到表率作用。
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医学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共同进步。将医学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教育整合一体,引导学生发展成为具备强专业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等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需求的具备全面发展潜力的,“强专业、高素质”的人才。
外科学的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从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到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到民族认同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将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通过隐性渗透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更多方面的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使医学生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