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2022-02-14张艳敏王唯艺
张艳敏 王唯艺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农村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2020 年中央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全年的工作要点,在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部分中提到要大力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力度。教师作为教育领域内的核心,其整体素质直接关乎教育质量的高低,其中,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心骨,在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目标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城乡之间各因素差异导致的发展不均衡,农村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提升困难,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相对较差。农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严重。“职业倦怠”是1974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重压下发生的身心耗竭的情况。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价值感衰落。我国其他学者对职业倦怠也有不同的理解,大多数学者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导致工作绩效明显降低的一种现代职业病。“职业倦怠”极大地影响了个体身心健康,在损害教师自身的同时,也给受教育的学生带来潜在的危害,阻碍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缓解对策。
一、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
国外不少学者对职业倦怠做出了界定,被学者们广泛认同的马斯拉奇所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二是去个性化,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三是低成就感,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徐瑞、刘慧珍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教师工作热情的丧失。教师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疲劳感、缺乏工作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易于贬低学生以及逃避教学的倾向等。”国内对职业倦怠的关注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我国许多学者也对“职业倦怠”做出了解释。刘维良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学者徐燕和王芳把他翻译为“职业枯竭”,强调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李永鑫认为对职业倦怠的定义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对待:动态和静态。其中静态描述其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影响范围,而动态定义则着重描述了职业倦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是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缺乏成就感。然后,是职业倦怠者对个体服务对象、所在组织和工作本身的负性态度和行为的表现。社会竞争的加剧让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悄悄在各行各业中蔓延。根据国际心理大会的资料显示,职业倦怠有特殊的高发人群,从事那些面对人的工作,既需要付出较多的感情,又要控制自己情感的工作,常常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这一行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倦怠也成了人们重点探究的话题。教师承担着“百年树人”的职责,对教师的言谈举止各方面都有着苛刻的要求。一旦老师犯点错误、学生犯点错误,都将很大部分的责任追加在教师的身上,而且教师还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因此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2013 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教育学名词。其定义为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与年龄和教龄因素、角色定位因素、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人成就感因素等直接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突出表现有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教师无意从教,对教学工作厌烦,对学生冷漠,想另谋他业。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界限非常模糊,许多工作都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如备课、改作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进修学习、家访、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教师身心俱疲。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笔者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访谈对象为22 位某乡镇小学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后总结得知:年轻教师的焦虑感更明显,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如下:第一,缺乏动力。满足于既有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缺乏知识更新的动机与勇气,机械式地按部就班教学。难以适应新形势学校变革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相比城镇学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落后与脱节。第二,去个性化。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激情,将教师职业完全当成一个谋生的工作,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和情感意识对待学生,没有发自内心地萌生培育好每一个学生的理想,而只是在完成工作。但是,真心实意付出感情地教导,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搞好教育的基础保证。“去个性化”的心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无法保证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第三,低成就感。成就感是维持教师职业热情与动力的重要支持力量,是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成长的催化剂。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是应该教师来解决的,一旦教师没有较好地解决问题,家长便自然而然地将责任归结为教师没有认真教或者不会教。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无法体验到教学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在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似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与自己关系不大,只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第四,工作压力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包括课前准备、作业批改、教学管理等方面,这些环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导致了农村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减少,身心得不到放松,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降低,长期处于这种工作压力之下,农村教师的职业热情日渐消解,并最终转化为对工作的消极应付。第五,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总体来说,农村教师收入状况与获得感较差,包括医疗、住房、其他福利待遇方面得到的支持渠道不多,与城市教师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三、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方面
1.个人职业成就感低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是成功的感觉。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反复性,经过长期反复的工作后,老师们已经对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轻车熟路了,枯燥单一的教学生活会让老师刚参加工作时的饱满热情逐渐消退。一旦丧失了对工作的激情,老师对课堂投入的精力也会逐渐减少,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在降低。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不好就会一票否决,难以获得奖金和荣誉,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考核的简单化也会让教师失去奋斗的激情。
2.教学职业压力过大
新时代下,农村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招生率,以及学校的排名,无形中增加了农村教师教学压力。同时,随着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都被送到城里念书去了,继续在农村念书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因此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管理也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对教师专业能力、职称评审等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薪资福利等待遇相比没有较大的提升,都增加了教师职业压力。
(二)学校方面
1.农村教学设施环境差
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利,基础建设不够完善,这些外部环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其次,很多城市学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上课,甚至是平板上课、电子化课堂,而农村学校依然是粉笔加黑板,甚至连教室都不够宽敞明亮。同时,学校为老师准备的员工宿舍条件有限,农村蚊虫多,夏天有的宿舍还没有空调,甚至连热水器都没有安装,这些条件限制都给教师生活带来了影响。教师没有休息好,基本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满足,自然也会影响到给学生上课的效率。
2.农村教师薪资待遇低
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老师薪资待遇不同。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普遍比较低,尤其是农村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农村各地发放工资的标准不一,随意性大。相比城镇教师的工资而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农村教师医疗住房也没有保障,由于离家路途遥远,每月的福利补贴可能还不够来回的车费,如果自己没有其他收入的话很难有自己的积蓄。
3.缺乏对教师培训的重视
农村教师队伍学历整体偏低,享有的学习资源不够丰富,专业知识不够完善,视野不够开阔,有很大的培训潜力。学校本应该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农村学校领导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提升绩效上,忽视了对老师的培训,也没有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政策方面
1.教育体制不灵活,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村教育问题不仅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事关整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福利补贴等问题,已经在逐步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资源严重缺乏,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与制度灵活性不足,导致政府在制定规则时并不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偏差性,有的农村学校并没有将政府的政策落实到位,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改善和加强。
2.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
对于很多农村学校而言,政府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都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二是由于农村教育投资体制尚不完善。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政府优先满足了城市学校的需要,导致农村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其次,很多农村地区的财政确实困难,学校的正常运转得不到保障。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都是赞美的,这在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对农村教师来说,这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由于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农村教师在教育学生尤其是提升学生成绩方面有一定的工作难度,一旦教学成绩不够理想就会遭到家长的质疑和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不到提升,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农村重视教育氛围不浓厚,这是一个极大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唯成绩论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压力,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心理负担。但是关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做好答卷这样简单,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相比城镇学校的教育,农村地区缺少多元的、浓厚的教育氛围。
四、消除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坚持终身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当然,前提是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授课技巧。因此,农村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需要不断学习,利用互联网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学提出的疑问,能做到轻松应对,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激发教育热情,提升职业幸福感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教书育人是一个幸福且光荣的职业。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教育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教育兴国,要振兴农村的教育事业,必然需要优秀的教师愿意投身于祖国的农村教育中去。
3.调节自我情绪,消除职业倦怠
农村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平常之心去对待职称的评选,以宽容之心去对待调皮的学生,以理解之心去对待难缠的家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享受生活。可以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会倾诉自己的情绪;节假日和家人出去旅游。这些都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方面
1.完善考核制度,提供公平的晋升途径
农村学校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劳有所获,并且不能把绩效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多方面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提高老师的工作热情。同时学校还应设置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评价系统,对教师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从而给每个老师都提供科学公平的晋升机会。凡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例如聘任,处罚,奖励等重大决策都需要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
2.加强农村教师文化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心里认为它有价值,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农村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的专业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文化建设。比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既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团体凝聚力,也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学校领导在生活上应主动关心老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应对教师不吝表扬和肯定,给予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正向的激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教师们能在这样的肯定中发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3.改善内部教学条件,优化农村学校教学环境
农村学校应尽最大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比如向社会募集捐款,开拓资助渠道,向政府申请补助资金,这样可以让老师上课变得轻松,在减轻老师工作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谐,继而提升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能消除教师的孤独感和压抑感,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三)政策方面
1.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自农村教育改革以来,党和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进入城市就读,农村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农村学校整体发展缓慢,老师人员流动性强,优秀教师少。政府需要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给予适当补助,并做好全局的统筹规划,创新农村教育发展理念,构建城乡融合一体的教育体系。
2.加大教育经费投资力度,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从以往的数据来看,政府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上,明显低于对城镇中小学的投入。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注重资金扶持。教师工资是对农村教师基本的保障,学校必须按时准确发放教师工资,对于擅自挪用教师工资的个人或是单位必须严惩,这样能有效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3.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为了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建立城乡之间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整合各类优秀的教育资源,为老师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由于农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再加上本身的学历水平不高,知识容量偏低,会造成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好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后,农村教师可以学习城镇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不管是教学的困难还是生活的困难大家都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从而让远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也能感受到整个教师集体的温暖。
结语
振兴农村教育的路遥远且艰苦,对于每一个在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他们都值得敬佩。对于老师而言,每个人都会遇到工作或是生活上的烦心事,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它,采取适当的方法去消除它;对于学校而言,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老师有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充分保障农村教师的权益,让老师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家长和社会应该对教师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责备,争取让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