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2022-02-14周春燕
周春燕
(武江区东岗小学 广东韶关 512026)
一学年又结束了,各科任老师分析试卷时,提到最多的是“学困生”三个字。让“学困生”感受到阳光,不仅仅需要让他们在学业上进步,也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关心,用爱的教育温暖他们。本文针对“学困生”的含义孕育着爱、把阳光洒向急需爱的“学困生”和在阳光沐浴下转化教育“学困生”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教育同行共勉。
一、“学困生”的名称演变孕育着教育的爱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行动方式、教学条件和家庭教育等因素致使他们存在认知错误,指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绩低、学习效果欠佳、品行不良。很多“学困生”的产生,和古板的教学模式有关,在教学方面,为了改变“学困生”的处境,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课堂的情境互动,也蕴藏了对教育的爱心。让学生们由于得到社会尊重而增加了奋起直追的自信,体现了爱的魅力。
二、“学困生”急需爱的阳光,用微笑感染他
“学困生”有自卑心理、抑郁心态、冷落等心理,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怀,希望温柔的阳光洒到自己头上,能照遍全身心。而微笑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佳的交流手段。但是身为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很容易影响学生,甚至进入他们的内心。所以为了“学困生”,对于老师的每一次笑容就尤为重要,也是老师给学生的一个肯定。但是“学困生”本人自控力很差,在上课时也经常开小差,做些小动作。所以每次发现这样的现象之后,身为一个老师,心里都会十分恼火,这时老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如果学生还不能反应过来,就走过去,并轻轻地敲敲他的桌子。用这样的方式,既没有使学生感到老师很严肃,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关怀,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很不好意思,马上就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回课堂学习上。因为这样的微笑,既给了他们安全感,也给了他们亲切感,同时也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学困生”需要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育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困生”需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们需要温暖、自信与关爱,期待他们成为朋友,并主动地亲近朋友,互相嘘寒问暖;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多多理解学生,并创造乐趣。小组合作学习会给“学困生”一个冲击,“学困生”给所在的学习小组增添了不少烦心事,为班级的努力拖了后腿,又害怕不被注意和报怨,因此需要老师的理解、宽容与关怀。
(三)“学困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学困生”身处困难,急需关怀和援助,“学困生”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长期在学业落后让他们积累了许多负面情绪。“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沟通,可能一句简单的嘘寒问暖、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问候,就能让“学困生”的心中找到前进的灯塔。强烈要求自尊心,也急需爱心的浇灌,希望老师能用爱来感化自身冷漠的心理,点燃学生一颗纯净的灵魂。爱才是教学的灵魂,没有爱的教学,是无法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的。老师唯有喜欢自己的学生,才能耐心地去教育学生。“学困生”则更急需人们的关心,因为他们更急需大爱的阳光与雨露,也更急需人们的关爱去呵护其身心健康发展。老师经常与“学困生”沟通,就能把握他们退步的根源,从中因势利导,感化“学困生”走向正确的道路,让“学困生”沐浴阳光雨露,健康地成长。事实证明,给予“学困生”最多的关怀与鼓励,是雪中送炭,对其影响很大。
(四)“学困生”需要老师的肯定
“学困生”往往缺少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因此拥有更大的心理压力,也想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尤其要求了解信赖、体谅关心、激励关怀。特别是当自己觉得孤单、气馁、挫折时,就更想得到旁人的赞赏。而“学困生”往往就是因为对自身缺乏信心,所以更渴望获得老师的认可。而这时老师所要做的便是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身边的闪光点中来激励他、支持他,并加入集体。就比如我们班上的蒋×同学,刚开始教他的时候,成绩总是徘徊于中下游,可是作业却从来都是按时完成,在上课时,又不喜欢发言。所以为调动他的热情,培养他的责任感,我总是抽着他出来解答问题,无所谓对与错,都予以充分肯定。慢慢地这个学生就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而且作业完成的品质也大大提高,所以每次当他有进步之时,我都会予以赞扬与充分肯定,并让班里的学生向他学习,做事踏踏实实,从不三心二意。我也经常引导他多与班里的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彼此交流与学习,改正他以前错误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勇于去发掘、培养、激励他们,一定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每名学生身上都有利与弊,“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学困生”希望用赞美来满足自身的心灵需要,希望愉悦、快乐的心灵感受,希望抬起头来做人,追求自己的快乐。
三、在爱的阳光沐浴下转化教育“学困生”
(一)了解是转化的基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要学会打有计划的仗,并深刻识别他们的优势与劣势,长其善而救其失,并引领他们共同追求进步。而老师也唯有正确认识“学困生”,深入研究他们,知道“困”的成因及症结所在,掌握学生情绪,并为其保密,才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性用药,才能拉近师生差距,架起信心的大桥,引领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才能让迟开的花蕾沐浴阳光雨露,健壮幸福地生长。
“诚心换诚心,黄土变成金。”美国社会心理学者罗杰斯指出:“获得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个诚挚的了解和信赖的家庭。”家长对“学困生”不冷漠偏见,多亲近、多交流、多看到、多关怀、多了解、多表扬、多协助,敞开心扉进入他们心灵深处,就易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感觉到没有悲苦无助,感觉到家长是自己的益友,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就能使“学困生”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激发自豪感、树立责任感、激发积极性,感觉到生活温馨和幸福,就愿意将家长的需要变为自己心中的愿望,就乐意受到家长的指导。
(二)爱,是转化“学困生”的金钥匙
“学困生”是学习生活中的弱者。学生在校园里没有同情和抚慰,就只能够在社会上去找安慰的快乐,很容易遭到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的影响和拉拢。倘若对老师漠然置之,没有积极热心地走近、关怀学生,只会从客观上把它们引向了相反。需要老师们从“弱苗多施肥”的农谚中获得启发,参考农户的做法,更多地关心、了解、关爱、关心“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把温馨的雨露洒在“学困生”头上,照遍他们的全身心,使学生幸福地茁壮成长。
1.以一份赤诚的爱,去感化“学困生”冰冷的心。爱是一个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老师爱的精神情感能够温暖一颗颗冰冷的心。小学生读书浓厚兴趣、积极度及其教学中克服困难的勤奋程度,往往随教职工们的思想感情变化而变化,改造“学困生”应从培养思想感情开始。心理的平台要靠精神情感去搭建,也要靠理解、相信、体谅、关爱去实现。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有感情的人,如果有爱,枯草就会开花;如果有一缕光,他们就会灿烂。
2.以热情的爱去点亮“学困生”心中的火焰。爱心,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是教学中取得成功的诀窍,是一个老师所必需的品质。陶行知老师曾经讲过:“谁不爱子女,谁就无法培养好学生。”用爱浇灌“学困生”,通过赋予他们老师之情、父母之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尊重心、上进心,对学业与家庭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勇气,他们才得到启发,感受温馨,从而燃起了心灵之火,也燃起了他们努力上进、变成优秀生的期望之火。
(三)帮助是转化的必经之路
“学困生”在学业、行为上都有诸多困难,战胜难关,家长就应该给予热情的支持。而帮助他们要从关心、爱护、引导入手,让他们逐日地体验进步。师长要不厌其烦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像同学们那样用心走进学生,用心提供让他们更亲近师长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心,并感觉到“敞开自己的心,自我会更美好、世上会更美好”。家长要适时、长期地关心、协助“学困生”摆脱困境,不然,社会差距就会加速发展,甚至愈来愈大。
1.让“学困生”看到自身的人生价值,建立自信。老师要协助“学困生”重新寻找发挥、感受成绩、获得鼓励的契机。一个小小的表扬,播撒到他们思维和行为里的,就是无比绚丽的光芒,迸发出来的,就是催人奋斗的无比强大的力量。比如,小李同学,知识基础很差,曾几次单元测试都在25 分左右,做题只会蒙对部分选择题和判断题。我找他谈话时,总会用微笑示意他放下自卑的包袱,然后再进行交谈,之后再用赞许的眼神肯定他的回答,增强他的自信。这种不断鼓励的眼神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慢慢地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悄然萌生了。
2.协助“学困生”们搞好学习。老师上课要预见“学困生”读书上可能会形成的提问,并予以关照,课内课外要不厌其烦指导“学困生”的学业;同时老师也要协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提问,做好学习方法上的正确引导,并做好学习目的与学业态度教育。
(四)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要注重培养他们注意听讲、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赏识是转化的催化剂,用一颗平常心去善待“学困生”
面对“学困生”,要坚信其能够转变为一般生或良好生的潜质,老师、家长、同学都要善待“学困生”,要学会赏识他们。要勇于抓住、发掘和扩大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每个学生某方面的特点或优势,并抓住教育的良机,适时进行诱导,予以肯定和赞赏,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灵需求,让他产生愉悦、快乐的心灵感受,从而提高荣誉感、创造力、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力量,为转变教育提供了契机。
“要做育苗高手,不做拔草能手。”法国教育者卢梭这样说过:“赞扬学生细微的进步,要比嘲讽其明显的恶迹高明得多。”我们应该帮助“学困生”抬起头来为人处世,建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成事者”的信仰。关爱与赏识才能转化“学困生”,给“学困生”们提供无尽的抚慰和幸福!
(六)树立全新的、激励的评价观念
老师应用辩证、发展的视角观察学生,对“学困生”的评论,要客观、公允,保持积极性。既不可“一俊遮百丑”,也不可“一坏百坏,一无是处”。不要以成绩论英豪,要努力减少成绩给“学困生”的负担,让学生从容地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驰骋。要重视对“学困生”学业质量的考核,采取延缓考核的办法,做到考核多样化,将责任感、自尊心这种人无法取代的最宝贵的厚礼交给学生。
(七)促进“学困生”融入班级集体
家长通常对大多数学生都要求不要和学习差的同学来往,使得很多学生在和“学困生”的交流中都抱有一种抵触心理,让“学困生”很难融入班级集体中,从而会出现孤僻等负面情绪。老师需要缓和“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其他同学对“学困生”有客观的了解,从而以正面的心态真心接纳“学困生”,让“学困生”可以感受到班级友谊的阳光温暖。
结语
总之,学校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持续改变着的,而改造“学困生”的任务也是所有老师都不能避免的。老师们唯有通过对“学困生”全面理解,热情帮助,正确评估,鼓励赞赏,给予大爱,才能成功转变他们,才能让这个迟开的花蕾重新沐浴阳光雨露,想要转变一个“学困生”,通常需要更多的关爱,在学业上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帮助。用真心去爱护“学困生”,用更妥善的方法去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