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投入、区域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效应研究
——基于山东省2010—2018 年面板数据

2022-02-14李英杰

山西农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水平区域

□李英杰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平稳有序发展,但在“城市及其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1],农村经济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2],推动农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1 实证分析

1.1 模型构建

采用传统的C-D 生产函数模式,为了抑制变量的异方差,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模型如下。

式中:ilorr是被解释变量,表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iloasat和regl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表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水平;control是一组控制变量构成的向量;i表示3 个区域;t表示年份;β1、β2、αi为待估计参数;C为截距项;ηi为区域固定效应;μ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地区和时间变化的扰动项。

1.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ilorr)用区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iloasat)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水平(regl)。用山东省各市公共类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的7%作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的代理变量。选取各区域地市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作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控制变量为农业财政支出水平(tloafe)、农作物播种面积(saoc)、公路密度(hd)和金融环境(fe),分别用各市财政支出中的农林水务支出、各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各市公路情况中的公路密度和各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总额来表示。

1.3 数据来源说明

实证研究的样本区间为2010—2018 年,选用的数据来自2010—2018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山东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以2010 年的基期价格指数对变量进行调整,消除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其中,利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市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进行调整,利用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山东省各市公共类财政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农林水务支出进行调整。为提高实证模型拟合度,减弱异方差影响,对各变量都进行对数化处理。

2 实证结果

2.1 基础回归及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两种模型进行基础回归,根据Hausman 检验对模型进行筛选。基本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整体样本回归结果

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农业科技投入水平(iloasat)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结果为0.032 5,并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科技水平提高1%,农村居民收入将上升0.032 5%。这与罗序斌等(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农业科技投入能够使农村人均收入增加。

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水平(regl)的回归系数0.763 1,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区域经济增长每提高1%,农村居民收入将提高0.763 1%。说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能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而且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增长将带动农民收入提升,这与诸多文献的研究结论一致。

农业财政支出水平(tloafe)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农业财政支出涉及发改委、财政、交通、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由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具体操作时,难免会出现资金使用缺乏监督、使用效率低、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导致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农作物播种面积(saoc)对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也不显著,具体原因可能是单纯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得不减少非农劳动投入时间,农民可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增收受到抑制;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村居民而言,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或许会违背经济规律,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这对农民增收产生消极影响。公路密度(hd)的回归系数是0.411 8,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公路密度越大,农村居民收入越高,公路密度提高1%,农村居民收入增加0.411 8%。金融环境(fe)的回归系数是0.302 2,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金融环境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总额来衡量区域金融环境,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增加,更多资金注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促进作用。

2.2 分区域样本估计结果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区域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山东省16 地市进行分区域估计与检验。分区域基本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的回归结果表明,在具体数值及显著性水平上,鲁东、鲁中、鲁西(北)3 个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方面,不同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别。

表2 分区域样本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在鲁东和鲁中地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东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政府增加科技投入支出并不能更高水平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因此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再加上一些地区科研经费的投入存在审查不严、缺乏监管、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可能导致科技投入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但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鲁西(北)地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科技投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正相关,影响系数是0.100 4,这说明鲁西(北)地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越高,越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这同陆文聪(2013)关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结论一致,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以及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途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保障农民增收。

从区域经济增长对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影响可以看到,鲁东、鲁中、鲁西(北)3 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是1.009 1、0.794 6、0.664 9,促进作用依次递减。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也非常明确,鲁东经济增长水平高于鲁中、鲁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对于该地区农民增收效应影响越大。

关于农作物播种面积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差异,鲁东地区的回归系数是0.880 6并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鲁中地区的回归系数为-0.441 8 并在10%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鲁西(北)地区的回归系数为0.119 7 并且不显著,说明农作物播种面积越大,对鲁东地区的农民增收产生正向影响,对鲁中地区的农民增收产生负向影响,对鲁西(北)地区影响甚微。其原因可能是鲁东地区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在生产效率高水平下,播种面积增加能够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鲁中地区虽地域面积广阔,但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收入结构中有部分是来自外出务工收入,扩大种植面积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但农业生产性收入远少于外出务工收入,因此播种面积扩大会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鲁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鲁东、鲁中相对落后,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农民收入结构中农业生产性收入占比较少,因此农业生产对鲁西(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影响效果较小。

从回归结果来看,公路密度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仅有鲁西(北)地区在1%的水平下显著,鲁东地区、鲁中地区并不显著,说明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鲁西(北)地区,公路密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更大,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鲁东、鲁中地区,公路密度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就山东省整体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投入水平越高,农村居民收入就越高。

第二,分区域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尤其对于鲁西(北)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区域更应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第三,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地区间的差异不大。

第四,农业财政支出水平对农民收入影响效果不显著,分区域而言影响效果同样不显著。

第五,就整体而言,农民收入增长受播种面积影响不显著;分区域而言,鲁东、鲁中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且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影响效果更为明显。

第六,公路密度、金融环境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而言,公路密度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鲁西(北)地区影响显著,在鲁东中部地区影响效果不显著;金融环境在鲁中地区影响显著,但在鲁西(北)地区影响效果不明显。

3.2 建议

第一,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加大农业科研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研发,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鲁西(北)地区,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更好地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第二,虽然山东省内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但是研究显示,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政府还应努力推进经济发展,通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资源合理配置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稳健增长,促进区域经济与农民增收协调发展。

第三,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财政投入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水平区域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张水平作品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分割区域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