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2-02-13郑丽莉
郑丽莉
(山东协和学院,济南 250109)
“新时代高教40条”强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前期教学研究显示,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方面促进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讨论等活动提升应用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教师监管不足、线上学习仅凭兴趣、持续性不好等问题[1]。对分课堂是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次提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本土化教学模式,着重强调课堂进行重难点和知识结构的讲解,课下学习内化,隔堂分析讨论[2]。对分课堂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将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运用于药理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线上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师的引导监管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和3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50人。1班为实验班,采用“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3班为对照班,采用全程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两个班级学生的年龄、性别、上学年期末成绩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方案
2.1.1 实验班教学
参考上学年期末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按照优秀1人,中等3人,较弱1人,对实验班进行分组,采用“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及素质,对接课程标准,分析药理学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成基础知识、系统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和综合技能四大模块,模块下分设11个项目,31个教学任务。整个课程划分为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知识点,教师根据授课任务,剖析重难点,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细化知识点。
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A.教师线下课堂授课。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原理。布置课后作业,即对分课堂的“亮考帮”,包括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其他任务,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
B.学生课后线上自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课件、视频、教学案例、问题和情境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根据课堂讲授,结合线上课件、视频资源等,查缺补漏,针对性复习巩固,归纳重难点和知识框架,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知识体系。对基础知识进行完善后,查阅及整理资料,进行案例或问题分析,完成课后任务,形成笔记、思维导图或PPT等,准备课上汇报讨论。同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平台的知识拓展模块,了解学科前沿、新闻报道等,也可提前预习,主要复习关联性强的先修知识,或了解下次课的大体内容。
C.线下隔堂讨论。第二次课分组汇报和讨论“亮考帮”内容、线上案例或问题等任务,之后教师随机抽查2~3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各学习小组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对汇报组提问、质疑、补充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互动、点评和总结。通过隔堂讨论,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提升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2.1.2 对照班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对照班和实验班安排相同的教师。
2.2 考评方案
2.2.1 课程考核
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考核办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总评成绩中,过程性评价占比40%,主要评价学生“亮考帮”完成情况(15%)、案例或问题任务分析情况(15%)、讨论参与度情况(10%),终结性评价包括实验实训考核占10%、理论考核(期末考试)占50%,期末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情况。
2.2.2 问卷调查
学期末通过教学平台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定性评价教学效果。问卷包括3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情况的完成度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第二,小组讨论情况、问题或案例综合分析情况。第三,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型、覆盖率均参照考试大纲要求,题目内容广泛,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实验班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83.76±8.08)分,对照班平均成绩(74.7±11.10)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成绩分布情况显示,对照班成绩主要分布在合格范围内,良好率和优秀率各占16%;实验班良好率达到48%,优秀率26%,显著优于对照班(P=0.000 0),如表1所示。
表1 期末考试成绩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3.2 学习满意度比较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教学内容和目标完成度、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实验班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00 0),同时,实验班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之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00 0),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满意度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4 讨论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临床疾病治疗奠定用药基础,是介于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但是,该课程涉及药物较多,知识点零碎,机制和不良反应复杂,逻辑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差,严重影响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不利于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标志着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祝智庭2003年在国内首次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系统介绍[3]。何克抗教授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即将传统学习方式与在线学习进行优势结合[4]。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第一,线上大量优质的碎片化资源,有利于随时随地学习,便利性强。第二,线上社交化的学习环境,即时反馈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有助于促进师生或生生交流。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大量的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第二,教师的参与度和监管力不足,线上学习持续性不佳[5-6]。
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观点是教师利用一半课堂时间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总体上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阶段,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的显著特点是强化学生个性化吸收,在此基础上采用隔堂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内化。杨淑萍等认为对分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生生之间交互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明显改善了师生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原则[7]。但随着教师授课时间的减少,一些基础不好或自主性不够的学生学习相对吃力,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如何解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更好地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讨论的深入开展,成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对分课堂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将二者有机融合,运用到药理学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资源为载体,以教学设计为保证,使线上课程资源学习与线下课堂讲授和讨论活动保持紧密联系。第一,线上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设置先修课程复习、简单知识自学、学习内容测验、任务了解或讨论等功能,查缺补漏,有助于因材施教,节省时间,提高学习自主性和便利性,为课堂教学和讨论及知识巩固拓展奠定基础。第二,课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深度剖析隔堂讨论的内容、项目、任务、案例、问题等,充分发挥对分课堂的线下教学优势与特色,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能力。结果显示,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及总体成绩大幅度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提高。
5 结语
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充分融合,既能有效利用线上资源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不断完善知识和基础,充分理解课堂所授知识体系,又能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完成小组协作学习,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获取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型。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学习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同步提升,获得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