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衰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2-02-13余月彩李洁
余月彩 李洁
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减少和维持体内外平衡的能力下降而对外部压力以及应激事件的脆弱性增加的一种非特异性状态,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失能、跌倒、易感染以及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衰弱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生物和心理等多个方面。早期识别衰弱存在一定困难,也缺乏客观评估工具[3]。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衰弱之间存在联系,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是衰弱发生的预测因素[4]。通过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加被认为是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良好指标,也是预测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无创且简单适用的标记物[5],但其与老年人衰弱之间的关联目前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老年人衰弱与cIMT的相关性,为老年人衰弱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457例 ≥65岁的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能独立或使用辅助设备行走;(3)有自我行为意识和沟通能力,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表达及交流障碍者;(2)合并急慢性感染或处于其他疾病活动期者;(3)伴有血液病或慢性器官衰竭或恶性肿瘤终末期者;(4)不能配合进行问卷调查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腰围、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居住方式、合并症以及血压等情况。其中,吸烟定义为平均每天吸烟≥5 支,且持续半年以上;饮酒定义为平均每天饮用白酒≥50 mL或红酒≥150 mL或啤酒≥400 mL,且持续半年以上[6]。计算BMI和查尔森并发症指数(CCI)。
1.2.2 实验室检查:所有受试者空腹8~10 h晨起抽取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血清、血浆后保存于-70 ℃待测。采用罗氏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TC、TG、LDL-C、HDL-C、UA、白蛋白(ALB)和肌酐,并采用肾脏病膳食改良简化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1.2.3 cIMT测量:应用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测量cIMT,由超声诊断科高年资医师专人操作。探头频率7~14 MHz,受试者取平卧位,探头置于颈前部气管外侧,在双侧颈总动脉段距离左右颈动脉分叉2.0、2.5、3.0 cm 处测量,以颈动脉腔内膜表面到外膜上层回声线前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cIMT,取双侧cIMT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1.2.4 衰弱状态评估:采用FRAIL衰弱量表评估受试者衰弱状态,该量表包括体质量下降、自述疲惫感、自由活动能力下降、抗阻力活动能力下降、多种合并症(≥5种)共5个条目,各条目采用“是”“否”回答形式,分别赋值1分或0分,总分范围为0~5 分,≥3分即为衰弱[7]。
2 结果
2.1 老年人衰弱发生现状 本研究共纳入≥65岁老年人457例,其中男233例(50.98%),女224例(49.02%);年龄65~87岁,平均(70.98±5.20)岁;321例老年人(70.24%)FRAIL评分<3分,为非衰弱组,136例老年人(29.76%)FRAIL评分≥3分,为衰弱组。
2.2 2组老年人一般资料、cIMT及生化指标比较 2组老年人年龄、BMI、SBP、CCI评分、cIMT和eGF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老年人一般资料、cIMT及生化指标比较
2.3 FRAIL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FRAIL评分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CI评分、cIMT和eGFR是老年人FRAIL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老年人FRAIL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年龄、CCI评分、cIMT和eGFR对老年人衰弱的预测价值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MT预测老年人衰弱的AUC明显大于年龄、CCI评分和eGFR;当cIMT截点为1.089 mm时,其预测老年人衰弱的灵敏度为69.12%,特异度为87.85%,约登指数为0.570。见表3。
表3 年龄、CCI评分、cIMT和eGFR对老年人衰弱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1 老年人一般情况及衰弱现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衰弱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0%~27.8%,80岁以上人群高达20.0%~45.1%[2-3]。在本研究中,衰弱发生率为29.76%。老年人衰弱发生率报道不一可能与不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异质性和所用衰弱评估量表不同等有关。本研究中,2组老年人年龄、CCI评分和eGF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衰弱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10]。老年人年龄越高,衰弱的发生风险越高,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出现不可逆转的衰退,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有关[8]。此外,随着eGFR的下降,体内多种有害物质特别是氮类物质排泄减少,在血液中的浓度逐渐升高,导致肌肉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少、步速降低[9]。另一方面,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合并症,每增加一种疾病,平均衰弱状态程度就增加3.2%[10]。因此,目前老年人衰弱状况不容忽视,尤其对高龄、伴有多种合并症和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的衰弱筛查显得非常重要。
3.2 老年人cIMT水平与衰弱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cIMT水平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衰弱的发生发展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系统,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3],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明显增加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11]。因此,早期动脉血管病变的筛查对老年人衰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指标相比,cIMT对老年人衰弱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也是筛查衰弱的良好工具。cIMT与老年人衰弱之间关联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影响下肢神经和肌肉的血流,从而加剧了肌肉减少症,并影响步行速度,后者是衰弱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12];其次,cIMT增加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导致老年人步行速度明显下降,并与衰弱的发生发展有关[13];此外,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衰弱发生的共同机制,这可能也是cIMT与老年人衰弱之间关联的潜在机制[14]。然而,cIMT与老年人衰弱之间关联的明确机制仍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3.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研究,很难明确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受试者,剔除了部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个体,不能排除选择偏倚;最后,虽然本研究中已经调整了多个协变量,但不能排除残留混杂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纵向研究来验证潜在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对其进行衰弱筛查与干预至关重要;年龄、CCI评分、eGFR和cIMT与老年人衰弱独立相关,cIMT对衰弱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将cIMT应用于老年人衰弱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