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以税收实务为例
2022-02-13韩艳翠
韩艳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应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税收实务作为高校财管类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将深入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下税收实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税收知识讲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一、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线下课堂的时空约束
与传统的线下教育相比,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突破了单一线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固化约束。传统线下教学通常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上课,课堂的固定性和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目标相冲突,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考试及技能大赛等。如果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线上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二)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优质资源的整合
混合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教育引入传统课堂,线上资源不仅包括精彩的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配套的教案、课件、练习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反馈。线上教学资源教学可以由开课学校专业教师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完成;也可以依托中国大学MOOC 等教学平台上的精品课程,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本土化的 SPOC 线上教学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整套丰富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混合教学模式是线上独立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上,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同学来不及仔细思考,或者担心回答错误,学生课堂参与率并不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老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点,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混合教学增加了线上环节,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视频学习、也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老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基于线上学习成效分析,专业教师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二、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税收实务课程思政建设难点分析
(一)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能力不足
为了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专业课程教师一直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税收实务课程作为财经类的核心专业课,授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但是课程思政教学,不是简单的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思想政治知识讲解,而是要将专业知识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润物细无声的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改革对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人数众多,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操作能力和道德培养教学相长,是专业教师面对的重要挑战。
(二)缺少契合的线上思政课程资源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催生教育手段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例如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在这些平台上,可以检索到很多高校制作的税法相关的线上课程,其中包括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学习人数众多。从目前来看,这些已经开发成熟的线上教学资源,普遍存在思政不足的问题。税收实务课程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富含思政元素的线上教学资源。
(三)学生思政活动参与意愿不强
从传统的线下教学来看,多数教师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已经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主要通过传统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体会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价值。但从实际教学来看,由于税收实务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老师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讨论。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课程思政热情,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四)缺乏完善的思政效果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税收实务课程也在不断完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目前主要涵盖税收理论、税种计算,以及纳税申报方式及流程等知识点,考核方式做出了重要调整,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步考核的基础上,增添了阶段性考核成绩,突出了过程化考核的重要性。目前的考核方式虽然可以更全面的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缺少思政元素的考核,无法检测课程思政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不利于专业课程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税收实务课程应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将思政教育预期成效通过量化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深入探究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考核机制。
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税收实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培育“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教师是授课主体,要想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必须培育一支“专业、思政、技术”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首先,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研究,才能流畅的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其次,应注重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定期培训、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专业教师实行点对点的指导,帮助专业教师挖掘更多的思政素材;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求学校技术部门建立一个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自行录制线上课程思政视频和建立线上试题库,并不断的进行线上资源的改进和完善。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促进专业与思政有机结合
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首先,要结合税收制度和征管规定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税收条款的制定者是国家,税收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的立法精神,作为专业课讲师要善于从中找到思政的要点,如表1 所示,在消费税制度设计中体现的绿色消费理念,关税制度设计中体现的爱国情怀,疫情期间针对企业和个人的税收优惠中体现的社会责任等;其次,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推陈出新,大量引用喜闻乐见的案例和典故,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说理释义,达到课程思政“专业”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表1 税收实务课程思政元素映射、案例及预期成效
(三)重塑教学流程,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信息时代主流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能简单的将线下课堂迁移到线上,应该重塑混合课堂的教学流程,推动课堂由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进行转变,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首先,专业教师要做好“总设计师”的角色,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混合教学的特点,定义学习目标、修订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案和讲义,在教学设计时,既要体现专业课程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体现课程思政的要点及方法;其次,建设精品线上资源,专业教师应以教材为蓝本,以大纲为准绳,充分运用现有的线上“金课”资源,结合课程思政要点进行专业课程改造,将知识点进行模块化,明确各模块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制作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并采取Camtasia 软件录制可视化视频,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并同步布置线上学习任务,例如学习笔记、同步练习、单元测试等,任务驱动式的线上学习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次,实现线上资源线下课堂的拓展延伸,专业教师要根据线上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深化重点和难点,结合案例强化实践教学,对专业知识中涉及的思政问题,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线下讨论,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
图1 混合教学模式下税收实务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四)建立过程化课程思政考核机制
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既能客观的评价课程建设的成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反向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税收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考核机制设计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考核评分体系应强化落实过程化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指标并进行量化,建议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比超过50%,适当降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从评分设置上引导学生重视日常学习,解决强行记忆、突击复习、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其次,建立线上、线下全过程的考核机制,线上的视频学习、同步练习、主题讨论,线下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实践报告,以及线下期末测试等均应作为课程考核的考量因素,赋予一定的权重,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提交成绩;再次,考核过程中要加入思政效果的评价指标,线上视频学习结束后,在同步测试中应设置部分能够体现价值观或者职业素养的客观题,线下课堂教学应结合思政要点安排小组讨论,在期末考核里应增设能够评价学生思政成效的论述题;最后,对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在评价过程应引入学生互评机制,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了解,互评的结果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思政的实际效果。
图2 税收实务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税收实务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的重要课程,高校及相关教师应该尽快推进此项教学改革,做好顶层的课程设计,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维度作出改革尝试,努力取得创新性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