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红色政权下商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

2022-02-13袁永友袁展翔

对外经贸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经济

袁永友 兰 澳 袁展翔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2)

中央苏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以地跨赣闽粤区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由赣南和闽西两个地区组成。1931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了红色政权,全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不仅版图最大,人口最多,也是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和红军的领导指挥中枢。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反围剿”成功之后到1934 年10 月长征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战争和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红色政权与商务实践

中央苏区的红色历史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篇章,党在苏区经济工作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苏区商务工作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经济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红色政权是商务实践的根基

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不仅有自己的国旗和宪法,还先后制定了120 多部法律和法令,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商务实践的根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之后在不同时期名称有所不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于1935 年12 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其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 年,再改为“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1937 年9 月6日,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在与国民党政府进行的长期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苏区的红色政权始终围绕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军队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建设、民生建设、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等开展了系列工作,并确立了相应的政府组织系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确立的政权,不但在局部范围内改变了人民被剥削、被奴役的历史,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红色根据地几乎断绝食盐、布匹、药品等日常必需品的对外交易,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交织在一起。为了应付复杂的局面,打造稳定而宽松的商业环境,苏区中央对外贸易局成立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1933 年2月,苏区的对外贸易局设在增设的政府机构“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下,(后改为对外贸易总局,设在瑞金城南南门冈,由钱之光任对外贸易局局长)。中央对外贸易总局还在福建省、江西省各县设立了外贸分局,在重要口岸设立了采购办事处,鼓励地方性的贸易机构充分尊重商业界的合法财产,不断调整商业政策,保护商人的安全和正当权益,维护市场公平买卖,拓宽水陆贸易通道,使食盐、钨矿、药品的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

图1 1933 年中央对外贸易总局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舒龙,谢一彪.《中央苏区贸易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4 页.

中央对外贸易总局下设业务、采办、会计、出纳、保管和管理等六个科。其中业务科负责制订计划,组织货源;采办科专门采购物资,并指导各地的采购工作。对外贸易货源主要包括四部分:(1)红军缴获的物质或外出作战攻占城镇后所购买的物资;(2)通过国统区的地下组织采购并辗转运进苏区物资;(3)收购商人贩卖到根据地来的货物;(4)组织发动群众到国统区秘密采购的物质。红色政权不断加强与商人的联系沟通并鼓励自由贸易,保护白区商人的合法权益,改善了苏区营商环境和商品的交换。

闽西地区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1931年中央苏区闽西特委允许私人投资和经营工商业,逐步形成了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的架构,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商务管理体制。商业的发展支撑了战争供养,保障了苏区工农业产品、军需品和手工品等需求,使闽西从军阀统治时期“农辍于耕,工失于肆,商罢于市,百业凋零,金融纷乱”的状况,一跃成为苏维埃政权下商店林立、市场繁荣、航运发达的“红色小上海”,其中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在严重经济困境下,缓解了苏区红军的燃眉之急,取得了经济斗争的胜利。

当年红区(苏区)与白区(蒋管区)的对外贸易,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定贸易方式。毛泽东将红区与白区之间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对外贸易的说法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红色区域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妨碍”,提出了解决方法:“要做好出口、入口贸易,对外贸易局要把对外贸易管起来”和“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的对外贸易,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谷米、钨砂、木材、烟、纸等)与白区的工业品(食盐、布匹、洋油等)实行交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的观点。(毛泽东1934 年1 月 22 日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红区与白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属于一国境内的贸易,但依然具有对外贸易的性质,因为其中的“外”可以指不同政治区域之外,并非“国外”。在当时背景下,对外贸易局的任务是“管理苏区对外贸易事宜,设法打破封锁,保证苏区境内的生产品与境外的商品,得有经常的交换,消灭农业生产品与工业生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现象”,“管好粮食、食盐和布匹的输出、输入,要抵制商人的中间剥削,从而使红色区域的人民经济得到发展,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实地建立起来。”“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中央苏区政府通过集中统一贸易组织机构,促进了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二)商务工作与货币流通制度

近代中国最为突出的经济问题之一是货币紊乱。如江西银行券、赣省银行兑换券、江西裕民银行券、江西汇通银行券、交通银行券、华泰银行券、振商银行券、中国农民银行券、福建银行券、铜元券等各类银行发行的纸币,还有各种钱庄票据,互相竞争和倾轧,群众均苦不堪言。苏区商贸事业的发展需要货币流通体系的健康和稳定。中央苏区国家银行成立之后,制定“驱逐劣币,回收杂币,禁用外币”的目标,使“货币流通危机”在苏区得到有效解决。1932 年 7 月 7 日,经过充足的准备,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开始发行由中央苏区自主设计印刷的统一纸质货币——苏区票,又称苏维埃国币或“苏币”(票面主体图案为雕刻版列宁正装像,在纸币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加印有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副行长邓子恢的英文签字)苏区票采取银本位制发行银币券,1 元银币券兑换1 银元。中央造币厂还铸造了可在根据地内外流通“大头洋”“小头洋”及墨西哥“鹰洋”等三种1 元银币,苏区票信誉大增,购买力加强,满足了苏区贸易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

苏区国家银行会同财政部门宣布,一切交易和纳税均按国币计算,国民党的纸币禁止流通,原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铜圆票、银圆票按比例限期收回,不再使用;外来货币必须一律兑换成国币才能在苏区流通;禁止私人银行和钱庄发行货币;取消一切高利贷形式的供贷、废止高利贷契约。苏区国家银行先后设立福建、江西分行,分行之下设立宁都、兴国、于都、石城等支行,并设立瑞金直属支行,货币统一后,中央苏区流通纸币从百余种锐减到 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五种。红色政权领导下的金融延伸到中央苏区的每一个城乡。截至1934 年长征前,苏区国币累计发行达800 万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国家银行雏形。

表1 中央苏区货币发行数量表(单位:元)

二、苏区市场需求与商贸流通方略

(一)苏区盐药奇缺与钨砂的对外贸易

在国民党军事和经济封锁下,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一度困难重重。如苏区的食盐、火油、药材、布匹等工业品极其短缺,尤其是食盐和药材的短缺最为严重,物稀价高,给苏区军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有的地方军民只能用加工的萝卜、辣椒、豆干代替食盐暂时解决生活的需求,部队战士也因食盐不足出现身体乏力、体质下降等症状,因缺少药品许多红军伤病员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牺牲,严重影响了红军战斗力。

为了反对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禁运,苏区军民除了生产自救以外,对外贸易和商业流通是打破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重要手段。其中钨砂的对外贸易成为苏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外贸局以每担9-15 元的价格收购盘古山开采的钨砂,再以每担 45-90元的价格销售到白区,扣除每担大概 3-6 毫洋的运费,剩下都是利润。此外,中央苏区还通过收取钨砂出口税获得财政收入,如1933 年前后钨砂出口税为 50%,弥补了中央苏区财政收入的不足。

药品的对外贸易也是如此,如1934 年7 月,苏区江口贸易分局受命筹办6 万元西药品,经过努力收购到8 万余元所需医药品就是其中一例。中央苏区对进出口商品采取了选择倾向,例如化妆品 50%、迷信用品100%等高税率。在出口方面,对于一般民众和小商贩等小规模的出口品一律免税,仅收取大船运商户的出口税费。

表2 1931-1934 年苏区出口情况

在“苏区”与“白区”对外贸易活动中,中央苏区的“通讯社”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白区的许多私营店铺建立起了固定的商贸联系,从白区采购回的物资交给中央苏区的公营商业机构经营。

苏区江口分局和赣江办事处,曾秘密联系有国民党重兵驻守的赣州的几家大商号,国民党粤军师长李振球暗中支持“广域兴”、“ 广裕丰”和“星光广场”等大商号与苏区的秘密贸易,促进了贸易活动。由于苏区采取比白区税率低的鼓励措施,白区的中小商人乐于寻找各种途径到苏区经商,甚至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而不顾各类危险。如往返于桂东、遂川、唐江、崇义等地的小商人最多时达200 多人,他们巧妙地躲过了白区军警的哨卡,挑着根据地紧缺的食盐、药材、布匹和其他日用品来卖,又将根据地的猪仔、豆豉、荠粉、食油等农副产品买走,贸易规模超过了革命前的水平。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鼓励苏区干部学会与白区来的商人做生意,促使苏区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活跃苏区境内外的物质交流。赣南苏区积极发展私营商业,使商人有利可图,市场活跃起来,小商品经济占了绝对优势。

表3 中共闽西特委对商人的七条规定

中央苏区贸易鼓励政策和灵活的税收政策,促进了苏区商品流通和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充分证明了中央苏区商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商务政策不断完善的趋势。正如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130~135)。

(二)相互促进的商品流通与商品生产

商品流通与商品生产是相互促进的,中央苏区的经济主体是农业,小农经济是主要形式,大米等粮食作物是中央苏区的主要外销品,但少数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面。

苏区红色政权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广大贫农雇农在政治上解放和经济上独立,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劳动热忱。苏区中央政府曾在《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土地政策基础上,努力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废除封建不平等的剥削和债务关系,逐步改善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苏区农业经济紧密围绕查田运动、垦荒运动、春耕、夏耕、秋收等活动进行,政府丈量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让农民开荒种植,发展生产,在农产品成熟以后组织进行秋收和买卖,推动了经济的有序进行和发展,1930 年7 月,整个赣南苏区分得了土地贫苦农民约达700 万,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1933 年到1944 年间,毛泽东集中精力领导了查田运动,先后撰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主持制定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对后期巩固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央苏区所在的农村或山区,工业较为薄弱,工业生产模式主要为手工业和作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重工业,其工业分为提供生活消费品和手工工具的民用工业和保障革命战争的军需工业。军需工业和造币、印刷、采矿等工业由政府经营。民用工业主要制造盐、糖、茶、木器、印染、陶瓷、砖瓦、纸、笔、农具、烟、樟脑、布、棉、草鞋、石灰、锅、碗等产品,基本由私人经营。中央苏区的民用工业和军需工业是依靠农村和人民所建立起来的,苏区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工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典范,深化了党对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和认识。

(三)对外贸易的反封锁和反垄断

1932 年6 月,国民党确立“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布局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企图将中央苏区陷于“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蝼蚁之通报”的境地,可谓“敌军围困万千重”。

国民党对苏区除军事和经济封锁外,编制了保甲制度,按区域设立区、乡镇、闾和邻进行管辖,分离苏区群众与共产党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外部建造碉堡,控制交通运输和限制红军活动。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封锁使苏区出口商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如农产品因其生产过量而导致严重损害。进口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了剪刀差,扰乱了苏区内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加重了百姓经济生活负担。

表4 农产品价格对比

表5 工业品价格对比

为了反击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苏区商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贸易局领导广大群众为消除剪刀差,鼓励多种力量办外贸,奖励私商进出口各种必要商品,出口谷米、豆子、茶油、烟叶产品等,进口盐、洋油、火柴、棉花、布匹、药品、医药器具、印刷材料、钢铁、兵工原料、手电筒、电池、汽油等产品,并照应纳营业税额减半收税,调动了苏区和白区商人的积极性,大大缓解了物资稀缺的压力。此外,红色政权的粮食调剂局将各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筹集起来与其他产品一起出口,1932 年1 月中央苏区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商投资暂行条例》,鼓励将矿产出租给私人开采,合作社具有优先权,调动了私人对工商业投资的积极性。

(四)商务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中央苏区时期的商务工作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的过程。苏区二大《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指出:“对外贸易的垄断在目前是错误的。一切苏维埃的商业机关必须尽量利用私人资本与合作社资本,同他们发生多方面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苏区商务政策在探索中完善。如果没有经济实践所获得的丰富经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就很难产生。中国共产党巨大探索勇气和自我批评精神,为日后党在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正确看待私人资本,提供了宝贵经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党的商业政策及实践必须满足人民需要为根本目的,使党的领导地位和大政方针得到人民的积极响应。

三、中央苏区商务工作发展的启示

以史为鉴,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苏区红色政权是短暂的局部执政,但其历史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一)红色根据地经济实践是党的实事求是优良思想作风的体现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遵循市场规律和发展商贸流通具有必然性。在反对“左”倾和“右”倾思想的干挠中,在保障苏区军民的生活供给上,苏区政府践行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以公营商业为主导、合作商业和私营商业互相配合补充,极大地活跃了苏区的经济,满足了苏区红军的物质需求,开创了苏区商业经济的新局面。如果没有把小商业者定义为可团结的对象,没有对待富农政策的调整,没有正确的苏区商业政策和法律保障,要取得苏区经济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当年中央苏区对外贸易极具智慧和特色的经验的发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治国理政在革命斗争中有机统一的最初实践和试验,为后来国家经济工作和党的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苏维埃政权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党、阶级等方面的工作,只强调军事斗争,忽视经济方面的建设是不对的。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苏区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苏区的经济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贡献。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对轻视经济建设的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同志们,这些意见是不对的。抱着这些意见的同志,他们不了解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他们不知道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从思想上扫清了对经济建设的认识误区,对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作出了定位,也标志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逐步形成。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商业实践成果是正确执行了正确路线的结果。

(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是经济英才辈出的重要保证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表现为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一系列革命精神。根据地红色政权当时的主要紧迫任务有两个:一是对外进行军事斗争,粉碎敌人对中央苏维埃政权的军事围剿;二是对内进行经济建设,改善苏区百姓生活,解决前线战争的给养是关键。毫无疑问,没有一批红色经济人才队伍是不可能的。根据地从事经济工作的共产党人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坚定道路自信,永葆战斗姿态,不推诿、不敷衍,积极为党分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是一支具有远大理想的精英队伍。毛泽东在1933 年8 月12 日至15 日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说:“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上去。”“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中央苏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精英荟萃的锻造熔炉,成为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杰出人才辈出的摇篮。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是红色政权的永久思维

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血肉相连,紧紧依靠人民开拓革命事业也体现在经济建设中。在敌我实力悬殊、资源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党带领苏区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各级商务干部和广大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培育了优良作风。正是因为共产党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会不惜以生命来捍卫苏维埃政权和拥护红军。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思想一脉相承,保障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并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努力奋斗!

[注释]

[1][2][3][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编选: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296.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