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
2022-02-13李兰金璐
李 兰 金 璐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引言
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间经济的竞争实际上也是能源的竞争。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然而,我国能源长期面临供需不平衡,对外依存度高以及能源进口来源国过于集中等问题。截至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9.8 亿吨标准煤,较1990 年增长5 倍。而由于储采量低、勘探难度大等原因,同期主要能源的产量增幅并不大,甚至还有下降趋势。为了填补能源需求缺口,中国能源消费长期依赖进口。2020 年原油进口量高达5.4 亿吨,同比增长7.3%。煤炭进口量达2.8 亿吨,较上一年增长4%,进口天然气占天然气总消费的45.3%。除了能源进口量不断攀升,进口来源国过度集中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从近十几年能源类产品进口状况来看,我国一次能源进口国主要集中于中东和非洲。其中,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阿曼占据前五位。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的下降,中国的能源问题日益严峻。
为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合作,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大大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也为能源消费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能源是“一带一路”沿线较早开展的投资合作领域,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一方面,沿线国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截至2019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项目数量占到了与世界合作项目的50%以上,来自沿线国家的油气产量超过60%。伴随“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四大油气运输通道贯穿沿线国家,更是为我国能源进口的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对“一带一路”能源投资对能源的进口存在着潜在的影响。众多学者认为,能源类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由此带动两国间的能源贸易(R Chiappini,2016)。以资源寻求为目的的OFDI,具有显著的贸易进口效应,是母国获取海外能源补给的重要来源。
在分析我国能源业消费,进口和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能源OFDI 影响进口的理论逻辑,并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研究聚焦“一带一路”和能源行业,对深化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和解决国内能源消费困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作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两种主要形式,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早期对国际投资贸易效应的研究认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两种方式,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Mundell,1957)。Mundell(1957)将贸易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生产要素价格模型中进行研究,认为禁止性投资政策会影响贸易和投资的结论,并首次提出投资和贸易是完全替代的。
能源OFDI 作为一种主要以资源寻求为目的的国际投资,其贸易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反而呈现贸易互补效应。国外学者20 世纪末开始着手研究中国能源行业的OFDI。Buckley(2017)研究发现中国能源OFDI 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等能源丰富的地区,有强烈的海外能源获取型投资动机。Venable(1999)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能源OFDI 不仅以股权形式占有海外能源,出于长期能源供应的考虑,还会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筑,增设油气运输管道。Shao et al.(2017)研究发现,东道国的原油消费情况、价格以及与母国的贸易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国的原油进口。国内学者在对中国OFDI与进出口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我国OFDI 对进口存在促进效应,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国别差异,资源寻求型OFDI 的进口效应最为突出。张春萍(2012)通过对比俄罗斯不同产业的进出口比较优势得出,中国对俄罗斯第一产业及采矿业的直接投资会促进两国的贸易。基于产业视角,周龙(2011)在研究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时,认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具有进出口创造效应。李玥玥(2014)的研究表明,我国从东盟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与我国短期内对东盟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短期内投资流量每增加1%,进口会增加0.25%。
顺应时代发展,国内学者围绕能源投资动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差异,对沿线国家展开了OFDI与能源贸易关系的研究。从投资动机角度出发,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技术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均存在贸易促进效应。其中,技术寻求型投资流量的创造效应大于存量,而资源寻求型投资存量的创造效应大于流量(王东炜,2019)。能源类OFDI 的主要动机是资源寻求,因而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从投资国别差异角度出发,OFDI 的贸易效应与东道国收入存在关联。中国能源OFDI 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能源的进口,但是根据国家收入水平分类来看,我国对高收入水平国家的能源OFDI 会替代进口(程中海,袁凯彬,2015;李晓钟,徐慧娟,2018;张婉霞,2018)。
从上述研究来看,国内外关于OFDI 与贸易关系的研究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国外学者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提出OFDI 与国际贸易可能存在替代效应或者互补效应。国内学者则从OFDI 动机和国别区域差异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证检验,提出我国能源OFDI 以资源寻求为主要动机,因而存在贸易促进效应,但对高收入国家的能源类OFDI 可能存在贸易替代效应。“一带一路”国家作为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合作对象,已经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尚未有学者针对中国对“一带一路”能源OFDI 的贸易效应进行探讨。基于此,研究将探讨中国对“一带一路”能源OFDI 是否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为了区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国家的特征,分析将基于分区域、分行业的数据库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另外,通过引入东道国资源禀赋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项,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了东道国资源禀赋在能源进口效应创造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三、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机理分析
结合我国能源OFDI 和进口现状,目前我国能源类跨国投资仍以获取资源为主要动机。一般来说,跨国投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出口市场、寻求技术创新和获取能源资源(Dunning,1977)。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高,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能源对外投资的出口导向并不明晰,OFDI 扩大能源出口市场的动机并不成立。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强劲,与中国经济具有良好互补性,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较为薄弱。结合进口数据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是我国能源OFDI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我国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图1是2006 年至2018 年我国对沿线12 个国家主要一次能源的累计OFDI 和进口金额。对比投资和进口金额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12 年之后,OFDI 与进口金额呈现同升同降的变动趋势。“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众多资源富饶的国家,对其进行能源投资能有效缓解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因而可以初步推测中国对沿线国家进行能源OFDI 是出于资源寻求型的动机。
图1 2006-2018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12 个国家能源投资与进口额
资源寻求型OFDI 以获取东道国资源为目的,这类投资动机会造成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三种贸易效应,分别是反向进口效应,进口转移效应和出口引致效应。基于母国视角,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
(一)能源OFDI 的进口转移效应
OFDI 与国际贸易逐渐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OFDI 和贸易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可能存在替代关系,即一种商品可以通过投资或者贸易的方式进入一个国家,投资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贸易(Mundell,1957)。进口转移效应就属于贸易替代的范畴,在经济上表现为OFDI 增加,而进口规模因此缩小。例如某些产品是在母国加工生产的,但是对应的生产要素需要从海外进口,出于价格变化和原料供给的考虑,为了维护原材料的平稳供应,母国会通过OFDI 的方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这种方式会使得投资国对该产品的生产减少,原材料的进口也相应减少,挤出了母国部分进口。
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可能存在进口转移效益。由于能源的特殊性,我国通过股权投资所掌握的国外能源资源,大部分都不会运输回国内。与此同时,国内大型炼油厂的生产技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些企业在东道国投资获得的能源一般采用就地使用的方式,直接用于在当地投资的其他产业和下游企业的生产,为这些产业提供生产要素,或者直接在东道国加工、炼制再从当地出口至其他海外国家,从而替代了部分能源的进口。
(二)能源OFDI 的反向进口效应
投资与贸易之间也可能存在互补关系,即贸易创造效应:OFDI 为母国和东道国创造了更多进出口贸易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贸易规模(Chow P.CY,2012;Chiappini R,2016)。反向进口效应就属于贸易互补的范畴,并且资源寻求型的能源OFDI 以反向进口效应为主。该效应在经济上表现为随着OFDI 的增加,经济体之间的进口额也会增加。母国通过OFDI 方式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从国外进口成品,进而导致投资国来自东道国的进口增加。
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可能存在反向进口效益。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进行能源OFDI 时,大部分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持有相应能源公司的股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逐渐深入,除了以资源权益项目的形式持有海外油气权益之外,还与东道国合作建设大型通道项目。运输通道、跨国公路和铁路等设施的修建有利于国外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资源的运输,解决了海外油气难以输送到国内的瓶颈,对中国能源供给具有巨大的战略保障作用。
我国对沿线国家的OFDI 主要是出于资源寻求型的动机。在这样的投资动机之下,能源OFDI 会产生相应的进口贸易效应: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最终是替代能源进口还是促进能源进口,将取决于这两种进口效应的综合作用。能源OFDI 对进口的作用机理如图2 所示。
图2 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机理图
四、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实证检验
通过分析整理2006-2018 年这13 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12 个国家能源OFDI 和能源进口贸易数据,再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禀赋、两国之间的距离以及两国之间是否有油气输送管道或设施联通项目合作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
(一)扩展的引力模型构建
总结国内外其他学者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对沿线国家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在总体上能促进我国对东道国的能源进口。除了OFDI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两国之间的能源进口贸易。帖育苗(2014)认为OFDI 额、GDP 和汇率是影响资源类产品进口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这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实证研究模型。程中海,袁凯彬(2015)在研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与投资类型时,充分考虑了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除了OFDI 额外,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大小、母国与东道国的地理距离以及两国相对要素禀赋都会对进口产生影响。而张婉霞(2018)在变量的选取时,在程中海,袁凯彬(2015)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东道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母国与东道国是否接壤。王东炜(2019)结合了沿线国家的特征,在其他学者的基础上还将东道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政权稳定性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综合学者的研究,将能源OFDI 额、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禀赋以及两国之间的距离作为能源进口的解释变量。结合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合作现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两国是否有油气输送管道或设施联通项目合作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到模型中。
贸易引力模型常被学者应用于实证研究双边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之中,该模型的思想和概念主要源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两人分别独立使用了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但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形式为:
为了方便进行回归分析,学者们常将上述公式转换为对数方程:
在研究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时,除了将OFDI 额、衡量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GDP、能源资源禀赋、两国之间的距离作为重要的变量,我们还将两国之间是否有油气输送管道或设施联通项目合作引入简单的贸易引力模型中,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同样为了方便回归分析,将公式作对数化处理,最终确定的引力模型公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参考张婉霞(2018)的研究,在开展中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实证研究时,通过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指数”中的能源投资统计数据进行筛选,最终选定2006-2018 年期间,中国与12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进口和能源OFDI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家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埃及、哈萨克斯坦、阿联酋、蒙古、菲律宾。
表1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 是模型中各个变量的样本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同时,还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三)经验回归与结果分析
在研究假说、模型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的基础之上,运用stata15 计量软件实证分析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4 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他解释变量除外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另外,除了解释变量距离与预期符号相反,其余解释变量都与预期符号相符。下面根据回归结果对各个变量进行具体分析:
(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存在进口创造效应,即能源OFDI 促进能源进口。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系数为0.468,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我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额变动1%,将引起能源进口额同向变动0.468%。这一研究结果与帖育苗(2014)、张婉霞(2018)在研究中国OFDI 与资源类产品进口关系时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我国OFDI 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能够促进能源产品的进口。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增加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来增大对东道国能源产品的进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内能源供需不平问题。
(2)控制变量回归的结果大体符合预期。沿线国家的能源禀赋能促进我国能源进口,该变量的回归结果系数符号与预期相符。东道国一次能源租金占GDP 的百分比回归系数为0.036,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再次证明东道国的能源丰富程度是影响我国能源进口的重要因素,也反映了我国资源寻求型的OFDI 动机。中国与沿线国家是否有能源输送管道或设施联通合作这一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3.113 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国际贸易中,货物的运输距离和运输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输成本,而能源产品属于大宗商品,对于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要求严格。如果两国之间能够修建油气运输通道、跨国铁路、码头等,保证两国之间设施联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母国能源进口。沿线国家的GDP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影响。理论上,GDP 衡量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市场规模,市场越活跃、规模越大就越有利于贸易往来。变量的系数不显著,但是仍然为正,推测由于该研究是基于能源行业这一微观视角,加之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导致宏观变量GDP 对能源进口的正向促进作用还没显现出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并不会阻碍能源的进口,与预期符号不符。一次能源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等特殊性,能源的进口大多和资源的富裕程度有关。
五、总结与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内工业对能源进口依赖将会进一步加大,通过OFDI 促进能源进口成为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有助于保证“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针对中国对沿线12 个国家能源OFDI 的进口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具有进口创造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额增加1%,将引起能源进口额增加0.468%。(2)中国与东道国是否有能源输送管道或设施联通合作对能源进口有极大影响。(3)东道国丰富的能源禀赋会促进进口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OFDI,提升贸易创造效应。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能源进口。在加强对沿线国家能源OFDI 时,除了提升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国有企业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对民营企业进行全方面的鼓励和引导。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能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我国国内能源的供给,缩小能源供需缺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还将进一步增强,为了保证日后国内能源的正常供给,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进行OFDI,参与海外能源的勘探、开采,逐渐增强对一次能源的生产控制权和定价权。二是加强宏观战略引导,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中国与沿线国家有油气输送管道或者设施联通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能源产品的进口。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OFDI 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积极与沿线国家达成战略性资源合作协议,联合地方政府为国内企业提供健全的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参与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东道国发展公共交通将有助于缩小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减少贸易成本。三是尊重东道国文化,实现投资本土化。“一带一路”沿线有60 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且比较复杂,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进行OFDI 之前,应该熟悉东道国的文化,了解当地法律法规,避免文化冲突。母国企业在东道国实施投资项目时,应该尊重当地文化,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分国别培养专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人才,实现投资本土化,这样更有利于长期海外投资规划的实施,以保证海外能源的不断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