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2-13鹿银娣
鹿银娣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效果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统编教材的引领下,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着重加强阅读教学,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低段学生;教学方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指出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应用,阅读输入尤为重要,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可是如何读?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读?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笔者看来是不行的。
语文阅读是一项必须“从娃娃抓起的事业”,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重点。
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要么找一名学生读,大家听,要么全班齐读,不带任何要求,还有读完之后只注重信息筛选,忽视习惯养成,读与思脱节严重。
在笔者的教学中也遇到了这些问题,这些教学方法限制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也促使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探究,不断地摸索,怎样更好地提高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从看图说话入手,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
统编语文教材强化阅读,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文本,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身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
统编语文低年级教材插图更多、更大、更形象生动,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适合让学生看图说话,提高表达能力。一年级上册教材入学教育“我是中国人”这部分,鲜花盛开的画面有天安门和56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教学时可引導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看到的远景天安门、五星红旗,教师适当的讲解配合文字,加强对国旗的认识。接着和学生一起数一数插图有多少个小朋友,从小朋友的服装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再让学生读一读“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让学生增强“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样结合课本图画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祖国一些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紧密结合教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的表明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够发挥自主能动性,参与到阅读当中。统编语文低年级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并且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其中“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栏目,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对课文是很有益的补充 ,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亲子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
统编语文一年级全册教材每个语文园地都有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主张无压力的大量阅读。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注意力容易分散,笔者就结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邀请父母参与亲子阅读,有了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学生的阅读有了同盟军,很多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愿意与家长交流这些真实体验,在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时,逐步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还可以与同学一起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仿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每次学完语文园地,增加“与同学一起读”栏目,印发与“和大人一起读”类似的一篇阅读资料给学生,让学生与同桌一起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三篇课文都与动物有关,在给学生准备的“与同学一起读”的阅读资料是《麻雀学艺》,只要求同桌一起读,不提其他要求,让学生轻松享受与同学一起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
三、进行专题读书课,让课外阅读成为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儿童时期,对语言文字的记忆尤为深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是量少,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阅读课外书,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就越深刻。结合每册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笔者特意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营造阅读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学生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天要有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过这个安排一方面靠教师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有家长的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一开始,可以让家长选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书给孩子读,并陪孩子看开头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再给孩子解释,慢慢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节。等孩子习惯了看课外书,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挑一些喜欢的书来看,最好是一系列的书,但是数量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孩子的压力感,如果孩子看完一系列的书,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慢慢有了,阅读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四、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并不等于会读书。小学生读书往往是有口无心,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统编语文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富有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语言形式的经验,潜移默化地掌握各种不同句式。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第29页),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插图仔细读课文,把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用不同的线画出来,揣摩它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再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在轻松的表演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识别课文人物的对话,而且也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读懂了课文。
作者写作的思路会体现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教学问题,也是常用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举个例子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大概内容是小蜗牛出门一趟,就要爬一个季节,它从春爬到夏,从夏爬到秋,从秋爬到冬,最后待在家里过冬了。
课文里有一句话反反复复出现,就是“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话就是《小蜗牛》文章结构的脉络,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爬呀,爬呀,”重复的词语充分强调了小蜗牛一直在不断地爬,“好久”这一时间词语则让我们知道小蜗牛回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于是就把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教学时,就可以在理解这个关键句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小蜗牛实在爬得太慢了?”
学生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感受到小蜗牛春天“小树发芽”时爬出去,到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才爬回来;夏天“地上长着草莓”爬出去,到秋天“草莓没有了”爬回来;秋天“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变黄了”爬出去,到冬天“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才爬回来,小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问题的设计因人而异,还有很多思路,只要教师精心阅读文本,揣摩文本,提供核心主线,学生的课堂阅读就会积极主动,充满生机。
在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针对“快乐读书吧”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一年级第一学期组织“朗诵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讀给同学听,也可以把自己会背的诗歌或课文背给同学听;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我来唱儿歌”活动,让学生做小教师教同学唱儿歌;二年级组织“童话故事会”活动,学生要把童话故事讲好,首先要认真阅读,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以写促读,提高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以致用”读书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习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体会写作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些语文知识用到自己的说话写作当中去,将阅读成果转化为文字成果,把阅读体验转变成生动的语言。
(一)学会写句子
如果把作文看成是高楼,句子就像盖高楼的砖,要想盖好楼房,可不能小看砖。一年级第一学期,在学生刚学完拼音时,识字量少得可怜,笔者让孩子用学过的词语写一句话。如学了喜欢、渐渐、已经、十分这些词语,可以让孩子像补充句子那样写一句话,“( )已经( )。”学生答案异彩纷呈,“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不需要妈妈帮我穿衣服了。”等等。还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一句话,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就这样让孩子写难度适中的句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一年级第二学期,每天让学生练习说话,说短小的句子,读完故事书后把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人物及动物写(说)出来,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汉语拼音,加强孩子对拼音的理解和运用,又让学生对句子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以后的写句子做好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初步兴趣。
(二)学会写一段话
只有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才容易做到有话可写,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训练学生写话的好时机。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是 “做手工”。那时中秋节刚过不久,孩子们在中秋节前自己做了灯笼,笔者就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灯笼带到学校。他们会很自然地告诉同学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同谁一起做的,是怎么做的,看着自己的灯笼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落实在纸上不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吗?通过以上训练,学生逐渐明白,自己写的话语要有条理,要能够让别人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而且还懂得自己怎样写出来的话别人会愿意看,如何去吸引别人,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书本中的文章作者在写什么,如何去写,哪些地方能够更加的吸引读书的人。
阅读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只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循序渐进,先扶后放,不断尝试用各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的方法去指导阅读,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从阅读中收获快乐,获取有益的知识,就是尽到了语文教师的职责。职责源于爱,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本来就是一件愉快的事,笔者相信,用爱和责任来浇灌的语文阅读课堂定会鲜花满园。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王彩芬. 精设计 巧操练 促阅读——浅谈如何提高高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Z1):32-34.
[2]孙光贤.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 好作文,2021(19):26-27.
[3]范锦埜.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9):45-46.
[4]孙龙. 提升低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三步曲”[J]. 作文成功之路,2020(15):83.
[5]陈智超. 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 中华辞赋,2019(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