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022-02-13莫安胜覃明慧黄毅杨亚龙关汉斌王蕊蕊

高教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科学素材课程思政

莫安胜 覃明慧 黄毅 杨亚龙 关汉斌 王蕊蕊

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外科学课程思政的素材选择和教学方式,以构建相对固定的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让教师做到外科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

关键词:外科学;课程思政;素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183-0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urgery teaching, so as to construct a relatively fix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urgery teaching so that teachers can lay equal emphasis on the teaching of surgical knowledge and value guidance. Finally, we should train students to be doctors with noble medical ethics and superb medical skills.

Keywords: Surge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udies;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医术精湛的医生,也应强化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思政素质的教育[2-3]。外科学是一门对职业素养、医生人文关怀和思想道德有较高要求的学科,但如何将思政元素与外科学课程内容结合,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结合,目前可供参考的文献并不多[4-6]。医学生是即将走上医务岗位的后备力量,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在校的医德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从事医疗工作后的医德和医风,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质与量的提升,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对于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重视,但是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较少,以至于医学生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仅停留在为患者看病上。其实,医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技能素养,还包含人文素养。优秀的医生都是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融为一体,并与技能一起内化为职业素养。多数学生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混淆,导致不少学生工作后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加强。

一、外科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主义及人类健康事业有用的人才。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技术以及内镜技术的出现,外科学已经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这对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对医学知识、学生培养、思想引领方面有更强的能力,因此在外科学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对外科学课堂思政素材的选择与课堂思政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同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如何在外科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外科教师思考的问题。医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恰到好处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在具体教学中,通过把教师个人切身经历及前辈的成就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二、外科学课程分章节融入思政元素

本文从外科学的绪论,无菌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输血,休克,麻醉,疼痛治疗,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围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外科感染,创伤,烧伤,肿瘤,器官、组织及细胞移植,外科微创技术共十六部分内容入手,分别讨论具体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对课堂思政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一)绪论部分

在绪论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现代外科学建立过程中的故事,给予学生创新发展、坚持真理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是前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促使学生继承前人不畏艰险,努力进取的精神。外科学的发展与医生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不可分割,以麻醉术、无菌术、输血术的发展史为例,前人为解决外科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付出了无数的努力。1794年5月8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还没有把已经制备好的笑气(氧化亚氮)用于麻醉就被革命党人押上断头台。1799年,汉弗莱·戴维发现了笑气的麻醉功效并不顾众人反对,首先在自身进行实验。令人惋惜的是笑气最初仅被贵族们用于肉体的享受(笑气麻醉引起的快感),而没有被用于手术麻醉。至1841年,克劳福德·朗才用乙醚麻醉为一位病人切除颈部小肿物,但出于对乙醚的担忧,7年后他才发表论文。由于克劳福德·朗没有了解到,美国医生威廉·莫顿在他之前已经报道了用乙醚麻醉实施外科手术,这为两人日后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无菌术:在18世纪初,医生们在术前不注意手部清洁,加上医院糟糕的卫生,导致产褥热高发。著名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认为产褥热很可能和医生手部的细菌有关,因此建议医生们接生前务必洗手。当时傲慢的巴黎医生们漠视了他的请求。然而,维也纳医生塞麦尔维斯及团队首先践行了在接生之前必须用石灰水洗手。结果产褥热发病率从20%降至1%。塞麦尔维斯积极呼吁同行们在接生之前用石灰水洗手,却遭到了冷嘲热讽。这令他非常苦闷,最终患抑郁症,在被送入精神病院后不久便自杀了。

输血术:最初人类尝试输血是试图改变人的性情。人类首次为了救命而输血发生在1818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布伦德尔因无法忍受产妇大失血死去,决定尝试输血治疗。他首批为11位产妇输血,结果5人获救,可见成功率不高。因为那个年代不知道什么是血型,更不知道输血前需要交叉配血试验。直到1900年,维也纳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第一次认识到血型的存在。随后,他提出了交叉配血试验,将输血从生死赌博变成了安全的治疗手段。麻醉术,无菌术,输血术这三大技术为现代外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学的先贤们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为后世创造了外科准则和铁律,服务于广大痛苦中的病人。

(二)无菌术

在无菌术的教学中,通过讲述匈牙利妇产医生塞麦尔维斯的故事,让学生们学习他坚持真理的精神。维也纳医生塞麦尔维斯首先实践了在接生之前用石灰水洗手。结果使得产褥热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塞麦尔维斯的成功没有得到同事们的认可,除了少数的支持者外,大部分医师对他的举措不屑一顾。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产妇从这项技术中获益,塞麦尔维斯积极呼吁同行们用石灰水洗手,却遭到了冷嘲热讽。在石灰水洗手得不到推广的情况下,塞麦尔维斯的精神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他越加固执好斗,在写给维也纳产科同仁的信中,他愤怒地将对方称为“妇女屠杀的参与者”。他非常苦闷并患了抑郁症。最终年仅47岁的他在被送入精神病院后不久便自杀了[7]。在无菌术课件的首页我们播放纪念塞麦尔维斯的视频(https://v.qq.com/x/page/a31415qi8pd.html)。通过实例为学生展现医学前辈为促进医学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以此来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通过讲解并要求同学们讨论塞麦尔维斯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出该前辈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善于观察总结和坚持真理的品質。PPT课件展示千金方《论大医精诚》:“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向同学们解释这段话的含义并与塞麦尔维斯的行为对应。阐释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医学故事结合。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共鸣,加深学习医学的兴趣和决心,并引起学生对无菌术学习的重视。

(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教学中,我们把人体的内环境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把人体的内环境看成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人体内环境,才能维护人类健康。从而号召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破坏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没有自然环境作为基础,人类将不再存在。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应该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样的结合方式,生动地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课程教学中[8]。

(四)输血

在输血的教学中,用《101朵玫瑰》的电影片段导入。《101朵玫瑰》是根据太原市无偿献血者的真实故事改编。以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母亲帮助患白血病去世的女儿完成“献100次血”的遗愿,以及在这一系列献血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在输血的并发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性行为安全教育,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传播。近年来,艾滋病存在向青年学生等普通人群蔓延的迹象。在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整体呈上升趋势,数量增长快[9]。青年学生处于性行为比较活跃期,且部分学生性健康知识相对薄弱,给了艾滋病传播、蔓延可乘之机。做好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在输血内容中导入《101朵玫瑰》及在输血并发症部分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注意预防传染病。通过故事、社会时事与课程理论内容的结合教学,能让同学们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性行为更加注意并自觉加入到做好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预防艾滋病工作中。

(五)休克

在休克的教学中,把安全教育融入教学。休克死亡率高,可以由创伤、过敏、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故号召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减少创伤从而降低失血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的发生;号召学生注意饮食以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号召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此外,在讲授休克针对炎症介质治疗时,引出血必净的话题。血必净是适用于治疗因感染而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药制剂,2020年4月,国家药监局下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显示,天津红日药业生产的血必净注射液被批准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钟南山院士介绍血必净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一个小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YzMzUyNzkzNg==)。视频中说中医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护身符。由此引出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讲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文化自信。根据这个设计思路我们制作了微课辨证施治——外科休克按病理生理进行治疗。让微课学习也能够达到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钟南山院士是抗疫英雄、习近平主席是领导我们抗疫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通过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热点人物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和引发思政元素的思考和重视。

(六)麻醉

麻醉学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学科,历经百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19世纪麻醉领域开疆拓土的前辈们,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使得诸多手术可以安全实施,患者免受疼痛之苦。在麻醉的教学中,首先与第一章绪论中的现代外科三大基石对接。在以上关于麻醉故事的叙述中提到在1841年,克劳福德·朗才用乙醚麻醉为患者切除颈部肿物。出于谨慎,于7年后他才发表论文。而在1846年,美国医生威廉·莫顿已经报道了用乙醚麻醉实施外科手术。因为克劳福德·朗淡薄名利,没有在乎谁是用乙醚麻醉的第一人。然而,莫顿、杰克森和霍拉斯·威尔斯(莫顿诊所的合伙人)三人之间针对究竟是谁最先实施乙醚麻醉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纷争[10]。1879年,美国医学会最终追认朗为乙醚麻醉的发现者。因此,学习医学要一定程度淡泊名利,注意发表论文、注意申请专利和保护专利以防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们引导学生要有保护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七)疼痛治疗

在疼痛治疗的教学中,讲述止痛药时插入阿司匹林的故事[11]。阿司匹林的有效物质存在于柳树和其他一些植物中。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只使用柳树皮治疗疼痛和发烧,到1826年,好奇心促使亨利·雷洛克斯从柳树皮中分离出了水杨酸的化合物,但天然的水杨酸类化合物容易造成胃溃疡和出血。1895年,年轻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将水杨酸乙酰化形成了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减轻了副作用,而乙酰水杨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故事中体现了好奇心与钻研精神的重要性,以此来鼓励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对中医中药进行挖掘和研究,习近平主席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挖掘中医药学瑰宝的典范,她从葛洪《肘后备急方》的验方中获得启发,改进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12],这也说明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不断进行探索。

(八)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在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教学中,插入抗疫故事,如《ICU:不见硝烟的殊死搏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医生刘野的战“疫”故事》[13]、《病床边,他突然敬了个军礼——八旬危重症老战士的治愈故事》[14],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推荐同学们阅读《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这本书是由生命险滩的亲历者讲述的生命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ICU医生是生命的“摆渡人”,把能够留下的病人,尽其所能渡回这个温暖的人间;把必定走向死亡的衰老生命,用尊严、舒适和体面的方式渡向生命的彼岸[15]。

(九)围术期处理

在围术期处理的教学中,把医学人文参与其中。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有其他自然科学不具备的特殊性。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的个人素养提升,还关系到整体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更影响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16]。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

(十)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在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的教学中,把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参入其中。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生活。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肥胖、超重与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相关性。有调查显示,经常吃甜食和油炸食品的中、小学生其肥胖、超重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中、小学生如果不吃早餐,那么午餐的进食量会明显增多,长期如此会导致体内储存大量的营养,易导致肥胖。此外,中、小学生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发生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增多,瘦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多及瘦素分泌减少使体内脂肪的合成速度加快,从而可导致其体重增加[17]。

(十一)外科感染

在外科感染的教学中,在讲授脓毒症完毕后。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脓毒症不是外科感染特有,内科感染也可以出现脓毒症,有文献认为重症的新冠病毒肺炎的可能机制是脓毒症[18-19]。”这样把重症新冠病毒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联系在一起,从而再把新冠病毒以及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融入教学。通过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情况,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号召学生爱国。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疫情发展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各项工作的部署恰当和及时,采取的举措简单有效,交出了世界瞩目、令人满意的“中国答卷”。中国是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迎战疫情的国家,也是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大国。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动员能力、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十二)创伤

在创伤的教学中,把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尤其是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成年人交通事故是引起创伤的主要原因[20]。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保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以便降低各种交通车辆的肇事率。目前交通安全教育是通过学校、电视短片、电台广播、宣传网站、出版书刊、海报以及画册等形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不可忽略的形式,即使在大学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一般是走路精神不集中、赶时间、缺乏耐性、贪图方便而不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不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认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并不是什么大过错。因此,为了自我防护,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牢记并遵守交通规则。

(十三)烧伤

在烧伤的教学中,把用电和用火安全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电和用火安全意识,从而养成防火、防盗、防不良事故发生的意识,以此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通过研究显示,经对721例烧伤患者致伤原因分析,认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家长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知识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差、对老年人照顾不当、工作环境中安全设施不完善、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是导致烧伤的根本原因[21]。可见培养学生用电和用火安全意识很重要,在烧伤内容中结合用火、用电安全意识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十四)肿瘤

在肿瘤的教学中,因为肿瘤与环境因素、个人内心因素、个人行为都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爱护环境、调整个人心态及规律生活等内容融入教学中。美国癌症学会的新版防癌指南强调全面、均衡饮食和经常运动对防癌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研究显示癌症与体重关系密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最新报告列出12种癌症关联超重或肥胖。全面、均衡饮食和经常运动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重水平。有助降低患癌风险的食物多为红色、深绿色或橙色蔬菜。新鲜水果防癌效果较果汁和罐装水果好,全谷类防癌效果优于精制面粉。另外,应避免或限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不喝或少喝含糖果汁和含糖苏打水,尽量不饮酒[22]。通过在肿瘤教学内容中融入环境、饮食、运动等元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十五)器官、组织及细胞移植

在器官、组织及细胞移植的教学中,把“扁鹊换心”的故事[23-24]引入课堂教学(早在中国古籍《列子》中有记载“扁鹊换心”的故事)。中华民族是最早提出器官移植概念的民族,通过在器官、组织及细胞移植的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医学故事,从而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提升自信,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十六)外科微创技术

在外科微创技术的教学中,把微创的人文知识结合到授课中,以达到科学与人文的相互结合。微创是外科学界共识和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医术原本就是一种艺术,渗透了美学原理。微创的理念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美学原理。医疗技术,尤其是外科技术,去除病灶而挽救生命,进而恢复机体器官、组织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从本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人性化行为,美学是其最高境界的要求和标准[25]。

三、结束语

总之,外科疾病共分为七大类[26]。每一类疾病都能够与一个或者多个思政主题联系在一起。本文将疾病分类与思政主题联系起来以供同行参考,以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1)损伤:安全教育、和谐教育(与人为善);(2)感染: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禽流感进行爱国教育、奉献精神的教育,也可以进行爱护生态保护环境教育;(3)肿瘤:肿瘤与环境有关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肿瘤与不良情绪有关进行良好心态调节教育;(4)畸形:先天畸形与环境有关进行爱护环境教育,后天畸形与创伤有关进行安全教育,畸形影响情绪以及性格进行乐观主义教育;(5)内分泌功能失调:通过讲述每个疾病诊疗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性的科学态度;(6)寄生虫病进行个人卫生教育;(7)其他(空腔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病、大出血)进行合理饮食、规律生活教育。在外科各种疾病都在这七大分类内,按该文章所提供的思政主题,很容易把思政教育融入外科学的教学中。

作为教师应该能做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内容自然的对接与融合,而不是把两者生硬的捆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内容自然的对接及融合呢?首先,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透彻分析、了解学生的专业面知识限制、文化思想底蕴等。这就需要课前有充分的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引出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为课堂做好铺垫和准备,课前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其次,要把专业知识进行延伸,通过延伸的知识与思政主题恰当的结合。最后,如果无法将专业知识延伸或者专业知识无法延伸,那么可以尝试通过其发展史或者与历史事件及与当下事件结合的方式,再进行思政教育。如在张力性气胸教学中,我们这样进行思政教育:“张力性气胸大部分是由创伤引起。因此,我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与人为善,避免打架斗殴等。在生产及生活中注意安全,珍惜生命”。总之,在外科学课堂思政过程中,要充分引导,顺势而为,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2]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2):72-75.

[3]袁和静,刘杰,李秀果.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与教育模式建构[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615-619+623.

[4]许宇彪,韦尊,陈盛越,等.外科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604-607.

[5]余皖婉,周晓.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8):52-54.

[6]廖正步.课程思政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9):76-77.

[7]谷晓阳,甄橙.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的故事[J].中国卫生人才,2015(2):88-89.

[8]刘小兰.浅谈如何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护理专业學生教学——以《护理学基础》为例[J].科技视界,2019(19):234+216.

[9]薛黎坚,施健,程小平,等.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预防医学论坛,2019(8):641-642.

[10]徐宵寒,车璐,张羽冠,等.麻醉:人类文明进化的镜子[J].协和医学杂志,2017(6):395-399.

[11]暮色苍茫.阿司匹林的故事[J].百科知识,2020(26):8-12.

[12]朱安远,郭华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二)[J].中国市场,2016(14):186-194.

[13]张泉.ICU:不见硝烟的殊死搏斗[N].湖北日报,2020-3-2(5).

[14]胡雯洁.病床边,他突然敬了个军礼[N].湖北日报,2020-4-10(3).

[15]张雁灵.让医学成为有人性的实践科学——《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荐读[J].中国医学人文,2018(5):68-69.

[16]杨春燕,尹梅,徐文轩,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学科群的课程设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81-384.

[17]葛瑞山,高利英.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3):73-74.

[18]LiH, LiuL, Zhang D,et al. SARS-CoV-2 and viral sepsis: observations and hypotheses[J]. Lancet,2020,395(10235):1517-1520.

[19]Yaqinuddin A, Kashir J.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SARS-CoV-2-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Targeting a potential IL-1β/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feedbackloop[J].Med Hypotheses,2020,143:109906.

[20]李宏亮,吴桂生,万智恒.烧伤患者721例致伤情况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5):500-501.

[21]高博,尚磊,张玉明,等.4490例创伤伤员致伤原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4):4715-4718.

[22]新版防癌指南发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10):1244.

[23]潘亮.从扁鹊“换心术”谈器官移植[J].科学与文化,2006(7):46.

[24]许敬生.扁鹊换心[J].河南中医,2007(10):24.

[25]邹季.微创-外科基本理念: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2017:3.

[26]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外科学素材课程思政
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临床多站点考试法在全科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