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2-13王奎洋贝绍轶唐金花王晓春

高教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

王奎洋 贝绍轶 唐金花 王晓春

摘  要:基于应用型本科特征和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以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为例,对当前课程建设进行问题剖析和实践探索。依据行业企业调研、课程思政理念及课程“两性一度”要求,优化重构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基于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对课程建设相关环节进行创新探索,具体包括“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组合联动课程运作体系”“拓宽课程实施开放场域”“构建一流课程师资队伍”“立体化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多元一体课程评价体系”等;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对课程建设实践效果开展达成度评价,实现课程的闭环建设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014-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nd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is analyzed and practice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the idea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and the "two properties and one degre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content system are optimized and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system,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s are made on the relevant link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cluding "improv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and linked curriculum operation system", "broadening the open field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a first-class curriculum teaching staff","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diversifi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etc.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evaluated, and the closed-loop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were realized.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rst-class course; mixed teach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基本单元,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最后一公里”[1]。因此,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本科课程建设期望[2]。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更为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3]。因此,有必要基于应用型本科特征和一流课程建设背景,对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建设开展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汽油缸内直喷控制系统、电控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以及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本科特征。2019年,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被学校遴选为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基于此课程组对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案例。

一、课程原有问题剖析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配设有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相对于早期的纯线下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当前国内大学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常见的一些问题[4]。

(一)课程思政问题

在原有课程教学中,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讲授,轻视思政协同育人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师更为注重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講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塑造、家国情怀培养等较为欠缺。

(二)“两性一度”问题

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是一流课程建设设定的属性要求。在原有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专业前沿知识不足、探究性学习安排较少以及课程学习挑战度不高等问题。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同于以往,对课程内容也有了新的预期。

(三)实施场域问题

课程实施是教学内容由设计方案转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属于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目前,课程实施普遍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以及参与人员等课程实施场域的深刻制约[5]。在本课程原有教学中,也存在着课程实施的固定时间、固定教室、固定教师以及对固定时空过分依赖等问题。

(四)多元评价问题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反馈环节,具有检测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矫正教学错误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在原有课程教学中,采用了“N+1”的课程考核方式,其中“1”为课程期末考试,“N”为教学过程考核。但是,也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以及评价目标僵化等问题。

(五)组合联动问题

宏观意义上,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不是孤立、单独的存在,而是与一些其他课程存在着内容上的衔接或干涉。微观意义上,每个教学环节,例如: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反馈评价以及运作机制等,也是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的。在原有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组合联动问题考虑得不够深入。

(六)教材建设问题

课程教材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本课程一直选用由课程组自己编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与应用型本科特征具有很好的吻合度。但是,随着课程建设的发展,也存在着课程内容有待拓展、完善以及与信息技术融合不高等问题。

二、课程建设思路架构

基于前面剖析的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可分为文献归纳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反馈评价阶段以及课程总结阶段五个阶段,具体思路架构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为文献归纳阶段,主要是广泛搜集、研读关于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内涵以及一流课程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政府文件,梳理出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特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研究现状;第二阶段为理论研究阶段,基于行业企业调研、课程思政理念以及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的要求,对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目标进行重新制定,并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与重构;第三阶段为实践探索阶段,基于制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对课程建设相关环节进行实践探索,具体包括“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组合联动课程运作体系”“拓宽课程实施开放场域”“构建一流课程师资队伍”“立体化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多元一体课程评价体系”等;第四阶段为反馈评价阶段,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对课程建设实践效果进行达成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评价体系等的持续改进中,进而实现课程的闭环建设。第五阶段为课程总结阶段,对课程建设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成果在兄弟院校、同类课程中的应用和优化。

三、具体创新实践措施

根据上述的课程建设思路架构,课程组对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进行了建设探索与实践,所采用的具体创新实践措施可归纳为:“重构课程目标,优化内容体系”“拓展实施场域,完善教学方法”“联动运作体系,改革评价方法”“构建一流师资,编撰一流教材”几个方面。

(一)重构课程目标,优化内容体系

基于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纲领与应用型本科特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对行业、企业以及兄弟院校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和“两性一度”要求,重新制定了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的课程目标,增加了塑造人生价值、培养家国情怀等课程思政目标,优化了基于控制原理诊断故障、复杂故障解决方案设计、维修现场实际故障排除等课程教学目标,进而使得课程目标在满足課程思政理念的同时,满足课程“两性一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新制定的课程目标优化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挖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使得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课程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原有课程内容体系被整合为电控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6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由专业理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项目实践教学3个组成部分,整个课程一共设置有6次翻转课堂教学和12次项目实践教学,使得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充分满足课程目标实现的要求。课程思政内容深度融入6个教学模块中,整个课程一共设置28个课程思政元素。下面给出4个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如表1所示。

(二)拓展实施场域,完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操作属性,属于典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不能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因此本课程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是,在新的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的促进下,维修现场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被重新定义。在此背景下,本课程创新性采用了“慕课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维修现场教学+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多场域融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多场域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实施场域的优点,有效克服了课程实施场域制约的问题,达到了扩展课程实施场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采用多场域融合式教学模式,必须深入分析课程内容体系与各种场域教学模式的内在关联,优化组合课程各个场域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线上教学方法、线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维修现场教学方法以及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等的各自优点。基于中国大学慕课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两者的优点;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测评、学生弹幕提问、项目优秀评选以及学生扫码签到等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典型故障案例环节中,采用录制维修现场故障案例排除过程和维修现场在线连线视频的方式,解决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在实验室实践教学环节,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联动运作体系,改革评价方法

针对原有课程运作体系的不足之处,课程组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对课程运作体系进行破旧立新,以组合联动的思维创新课程运作体系,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程运作的分散、孤立以及单向等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依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为中心的拓扑导图,联合上、下游课程组合建立了课程建设联动组,综合梳理、解决了本课程与其上、下游课程之前的内容衔接和干涉问题。在微观层面上,建立了课程建设联动运作机制,明确规定了课程负责人、课程组的职责范围以及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运行监督、课程反馈评价以及课程达成度评价等的运作规范,促使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和闭环建设。

重新构建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以及多场域融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原有课程的“N+1”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多元一体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扩展为任课教师、参与学生以及企业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课程成绩组成由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扩展为线上学习成绩、项目实践成绩、翻转课堂成绩、实践考核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主体单一、方式简单以及目标僵化的问題。同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6],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根据达成度评价标准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计算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评价体系等的持续改进中,实现了课程的闭环建设。

(四)构建一流师资,编撰一流教材

一流师资与一流教材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本课程原有师资队伍由6位任课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1人,理实一体化“双师型教师”4人。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课程建设实践的需要,新增博士学位任课教师2人,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师资队伍梯队;聘请了4位维修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参与维修一线现场教学和课程实践考核环节。此外,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以及“传帮带”机制等,为课程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于课程原有教材存在内容知识点需要更新、故障案例文本显示效果不佳以及缺少课程思政内容等问题,课程组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和“两性一度”需求,对课程教材进行了优化再造。根据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技术发展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添加和删减,完成了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更新;制作了若干个故障案例现场排除视频,编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立体化课程教材,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可以获取相关内容的微视频或动画视频,达到教材纸质内容简洁精炼、主要知识点视频化的目的;梳理出课程思政内容导入点、研讨问题及思政落脚点,并将课程思政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嵌入于教材中,创新了本课程教材模式,并为课程多场域实施提供素材支持。

四、结束语

在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背景下,以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课程为例,对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方面,创新地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两性一度”要求深度融入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中;在教学模式方面,创新地提出了“慕课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维修现场教学+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多场域融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各个教学实施场域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评价方法方面,构建了课程多元一体评价体系,将线上学习测评、行业企业人员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等引入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了课程的闭环建设和持续改进;在教材建设方面,编撰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立体化课程教材,并将课程思政以模块化形式嵌入教材中,实现了课程教材的专业知识精炼、案例微视频化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得到了任课教师和参与学生的高度认可。目前,本课程已成功遴选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并被推荐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6-11.

[2]王乔,徐建斌,王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31-35.

[3]洪艺敏.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0(5):52-54.

[4]柏金,王谦.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83-285.

[5]张铭凯.“双一流”建设与课程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7-12.

[6]王飞,刘胜辉,崔玉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3):63-6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