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作业先行
2022-02-13孙超
孙超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业的重要性、作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作业问题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政府、学校和社会高度关注。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有必要且有责任对作业问题重新审视,进一步促进全面系统的作业治理与改革,这也将对“双减”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继承优良做法的基础上,升维观念,优化系统,创建模式,科学管理,让作业真正成为育人的关键环节,让“双减”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平稳落地。
一、升维作业观念——“育人的关键日常”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作为课程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与实施从某种角度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工作落实的着力点也正是在作业。而作业观念的落后、作业功能的异化是全部作业问题的实质所在。
因此,我们升维作业观念,切实形成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理念相匹配的新型作业观。
首先,在学校的整体育人框架中重新定位作业。作业不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校育人的关键日常、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日常,是学校实现“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的基石。应从学校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年段进阶、学科协作、家校共育的完整机制。
其次,正视作业的育人价值。作业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作业为载体给学生创造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其在每天的自主学习实践中获得自主人格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作业的重新定义,是学校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育人方式的系统工程。
二、优化作业设计——“多元作业,融合育人”
“双减”名为“减”,实则是在向教育要质量,用“减”反推“升”。首先要提升的就是作业质量。在新型作业观的引领下,我们将“好作业”的标准具象化,即量不必多却类型多样,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就感的机会。我们常常聚焦同一个问题,让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过程,展示不同的探索结果。这样的作业优势正是在于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场所的多样化,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最大可能地支持学生的各种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活动。
基于此,我们以五育融合发展为方向,建立周水子小学融合作业模式,以作业能达到的不同育人结果,对作业进行不同内涵的设计,并做不同的要求。学生的作业由三部分构成,即“精练的基础作业”“少量的恒定作业”及“特别的创意作业”。
“精练的基础作业”是指常见的、以呈现结果为目标的封闭式、单一性作业。基础作业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强化,重在训练。这种类型的作业有其价值所在,不能一刀切“取消”,而是要减“量”提“质”,从学校层面对各学科基础作业进行定义与规划。
“少量的恒定作业”就是每天一点点练习。学习是日积月累的事业,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基础的核心知识,需要每日精进,同时也锻炼意志品质。而且,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获得肯定的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受挫。各学科均设置学科核心知识的“每日一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优秀只有类的“区别”,没有质的“差距”。
“特别的创意作业”是以“融合课程”“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活动融合、实践创新、空间融通等方式所设计的“新型作业”。它围绕“德、智、体、美、劳”五大育人领域,将基础类、拓展类两类课程,课堂、学校和家庭三大实施空间,统整成一个融合共生的作业体系。每天,有劳动、体育的特定活动;每月,有针对学校推送的必读与选读书目完成的“思维导图”和“策略单”;特别的日子,有独具特色的“研学报告单”;假期,有“五育融合”项目化作业,品类丰富,可自主选择。
创意作业的评价也充满创意。我们以“五彩校长勋章”为评价手段,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引领学生实现自我发展。通过“五彩校长勋章”多元评价体系,涵盖“五育融合”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同时将增值评价、多元评价、全员评价等理念贯穿于这一评价体系中,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以“奖、展、评”为形式,对学生各级各类作业以“五彩校长勋章”为奖,布置多种形式的“展”,让所有参与的学生获得积极正面的“评”。学生将这些“花樣繁多”的作业变成体现自己才智与情怀的学习产品,并希望将成果与老师、同学以至亲友或更多人分享。
“融合作业模式”下的作业设计,必然选择以质量为先、少而精的策略。同时,这种作业所要求的是体验、经历、探索等更有深度的学习,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让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尊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必然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欢。育人取向、素养取向、实践与探究取向的作业将成为作业的主角。
三、具化作业管理——“三级联动,闭环管理”
观念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作业管理以“重在设计、实在反馈、精在辅导、旨在实效”为基本原则,建立“学校—学科—年级”三级联动研究机制,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力度。
学校层面,通过开展有关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引领教师扎实开展学科作业设计研讨与培训,升维教师作业观。
学科层面,由学科主任负责,统筹研究单元作业内容、时间、难度、类型、学习差异、作业实施、作业评价等,强化指导,跟进评价。
年级层面,分年级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汇集年级教师集体智慧,共同设计、共建共享作业。
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其作为教师专业能力评估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作业总量的把控、作业内容的考量、作业形式的设计、作业批改的规范、作业反馈的精准到作业辅导的实效,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教育是广受社会关注的领域,处处皆关系国计民生。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才能把教育事业办好。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周水子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