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环节管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02-12王国琴魏雪白桂芬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疱疹重症患儿

王国琴,魏雪,白桂芬

(1.淅川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河南 南阳 474450;2.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上表现出口痛、厌食、低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小疱疹或小溃疡[1-2]。多数HFMD患儿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包括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溃烂,手足和口臀部疱疹等,治疗后可自愈,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儿童年龄差异、免疫机制和病毒抵抗力等因素,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3]。我国HFMD发病率较高,但目前针对HFMD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薄弱环节护理是近些年护理实践中的新方法,其核心在于提高常规护理的安全性,针对护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4]。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重症HFMD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接受薄弱环节管理的43例重症HFMD患儿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淅川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重症HFMD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淅川县妇幼保健院接受薄弱环节管理的43例重症HFMD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0.6~5(3.41±1.07)岁,病程8~30(19.85±6.56)h。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0.8~5(3.29±1.03)岁,病程10~32(20.57±7.20)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诊断标准:患儿在淅川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诊断结果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5]中对重症HFMD的相关定义。(1)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48 h内接受治疗;③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HFMD。(2)排除标准:①临床诊断结果模糊,需对疾病进行排查;②入院时出现昏迷、抽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脑疝或休克等征象,判定为危重型HFMD;③因合并其他较严重疾病无法配合研究;④病历资料有误或缺失。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经院内确诊后隔离,对患儿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全部消毒处理。患儿所处隔离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每日用消毒液清洗接触物和房间内的基础设施,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住院期间的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监测患儿电解质和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口腔、外皮肤清洁,未自行消退的皮疹可用炉甘石洗剂处理。此外,针对护理期间出现的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应对症处理。护理时间为1个月。

1.3.2观察组 除了对患儿进行以上常规护理外,还需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对重要环节加强管理。患儿年龄较小,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外还需结合各项血常规、炎症指标、胸片等结果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输液、药物服用等工作实施前,认真核对患儿信息,检查用药时间、剂量、禁忌等,并根据患儿病情调整用药。由于HFMD常见肺水肿,护理人员在监测护理系统功能时还需检查患儿的呼吸频率、痰液颜色,联系医生检查呼吸音。(2)对特殊患儿加强管理。前期对患儿的基础信息和病情进行整理,定期检查血糖、血压情况,对空腹血糖异常升高的患儿采用胰岛素降糖,血压异常升高时提高警惕,预防颅内高压等。对出现异常精神状态的患儿,如烦躁不安、持续哭闹或谵妄等,需增加神经功能检查频率。清醒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时间过长、自行步行不稳等表现的患儿可能存在病情加重风险,护理人员需及时通知主管医生。(3)对特殊时段加强管理。在夜班、人员交接、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段,人员流动大,对患儿的信息记录、交接质量低,关注度不够,可能因疏于管理而出现护理漏洞。因此,对该特殊时段采取多层级管理方法,合理安排班次和到岗人数,以确保患儿24 h处于专业看护管理状态。此外,制定交接时段的制度,包括交接人员、患儿信息、病情记录、药物使用、特殊情况及处理、后续护理要求及相关事项等,确保患儿护理期间不因人员流动而出现信息断层,所有信息记录准确无误。(4)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疾病具有传染性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医院需要对该类护理人员加强相关培训,在专业的培训方案指导下定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并在不断实践中完善薄弱环节管理,使之与患儿具体病情相匹配,提高护理效率。护理时间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症状 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发热、皮肤皮疹、疱疹、口腔溃疡等消退情况和消退时间。

1.4.2临床疗效 显效,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饮食和下床走动均恢复正常;有效即发热仍有反复,皮疹未完全消退,食欲或行动有所恢复;无效,即发热频繁反复,或各项症状无明显消退,食欲不振,甚至病情恶化[6]。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3并发症 在护理期间,记录患儿并发症情况,如电解质紊乱、心肌受损、颅内高压、重症化等[7]。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2 临床疗效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具有传染性。HFMD在儿童群体较为常见,多数患儿的出疹症状较轻,可在1周左右自愈。但仍有部分患儿因自身免疫低、合并症多及其他因素导致病情恶化,引起肺水肿、颅内高压、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由轻微症转向重症,进展迅速[8-9]。目前无针对HFMD的有效药物,因而在康复期间的有效护理和病理表征监测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常规护理干预具有普遍性,包括信息记录、对症治疗和用药、健康饮食和运动、按时消毒阻断传染源等,但护理效果不理想[10-11]。薄弱环节管理是近些年护理实践中的新概念,旨在针对护理过程中不稳定的环节采取加强措施[12]。根据短板效应理论,整体效果受到短板影响,护理效果很可能被薄弱环节限制,由此降低整个护理质量。多数HFMD患儿出现较明显临床症状,如不同程度口腔、咽部黏膜溃烂,手足、口臀部疱疹、持续或间歇性发热等等,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加强对患儿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的重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如在王婷等[13]的研究中,对重症HFMD患儿实施饮水管理,加强患儿摄入及排出物的记录、调整,规范输液管理和推注前的饮水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薄弱环节管理以监测和预防为主,既要整体上把握患者的精神状态、自主意识、饮食运动和各项生命体征,还要对存在风险的环节提高重视,稳固整个护理链,及时排查护理风险[14]。杨慧玲等[15]研究发现,HFMD潜伏期较长,恶化至重症后会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而危及患儿生命。从冯雪等[16]研究结果看,HFMD为病毒引发的疾病,疾病恶化后,局部炎症因子聚集导致HFMD症状明显,而减轻炎症反应可以加快消除各项症状。因此,前期监控患儿体征变化,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HFMD预后尤为重要。对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管理,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性,在交接班、节假日、抢救过程中等特殊时段加强管理,遵循事先制定的信息表记录患儿的临床信息、治疗信息和特殊事件,以达到早期预警、及时干预的目的[17]。在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可以及早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由疱疹、皮疹、发热等不良症状带来的不适感,还能提高整体疗效。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加强HFMD护理管理不仅可以加快消除短期内的临床症状,还有利于控制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儿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可以尽快消除HFMD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少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病情稳定,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疱疹重症患儿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白血病·患儿